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老青年。
今天我要來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是如何準備和調節飼養觀賞鬥魚的飼養水質,以及如何簡單的打理鬥魚缸的內容。
大家都知道鬥魚是一種飼養條件比較簡單,十分容易養活的一種觀賞魚類。
飼養鬥魚比較簡單,由於它本身的生物特性,鬥魚不需要為它們準備打氧、過濾等基礎設備,而且也不需要一個較大的魚缸作為他們的生活環境空間。所以很受一些家居條件限制,空間比較小的魚友玩家們進行飼養。
鬥魚比較好養活,但是並不代表飼養它們就可以粗枝大條地放養。
鬥魚在任何沒有打理的條件下,很難能夠展示出它獨特的美。尤其是一些比較珍貴的品種,如果想要獲得一個比較好的展示狀態,它們的飼養條件並不弱於飼養一缸埃及神仙的難度。
那麼關於如何更好的地飼養鬥魚以及鬥魚缸的水質條件該如何調整呢?事不宜遲,話不多說,老青年就帶著大家現在就一起聊聊吧。
首先我們要準備一個容器作為飼養鬥魚的魚缸。這個容器的體積不需要特別大,但是也不建議想長期飼養鬥魚的玩家拿那種鬥魚展示缸作為飼養他們的容器。
一般來說水族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一升水的體積能夠飼養1釐米肉身的觀賞魚。
但是這樣的經驗規律主要是集中在混養的條件下。而鬥魚的生存耐受能力特別強,實際飼養水體體積的條件可以比這樣的情況小很多。
由於鬥魚的飼養情況,一般都是單只飼養,只有在繁殖交配的時候才會進行合缸。所以大家在選擇魚缸容器的體積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飼養的鬥魚品種以及成魚時候的尺寸來選擇一個比較合適的容器。
老青年飼養鬥魚的魚缸體積一般選擇在3~5升的範圍。這樣的選擇通常要比一般的鬥魚飼養玩家們為它們準備的飼養空間大上一倍。
我之所以選擇這樣大的飼養空間主要是因為較大的水體能夠比較長時間的保證飼養水質處於一個穩定的水平。
這樣的情況可以避免因為過小的水體由於一些操作上的失誤引起的水質動蕩,導致一些意外發生。
除此之外一個比較好的水質條件,能夠保證鬥魚的展示狀態始終處於一個比較巔峰的水平。
在準備好鬥魚的飼魚缸之後,我們要確保加入魚缸之內的水質是淨化過後的軟水。
雖然鬥魚的適應性比較強,無論是軟水還是硬水,他們都能夠存活,但是因為鬥魚的原生環境是水質比較軟的弱酸性水環境,所以我們還是儘量以調整水質為生物的原生狀態下的條件最為恰當。
如果你所在的當地的水質條件是比較硬的鹼性水,北方的魚友常常會面臨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在水族市場上購買一些專門處理水質軟硬程度的水族水質處理產品。
我們只需要跟著產品的說明加入需要的量到我們的魚缸裡面就好。如果是以繁殖為目的鬥魚飼養玩家,一般這種情況的鬥魚魚缸數量規模都比較大,那麼有DIY的三胞胎水質處理器來過濾和軟化水質的設備就會更好更方便。
現在我們的清水已經準備好了,我們進行下一個階段。
首先拿出另外一個容器,把鬥魚飼養所需要用的欖仁葉浸泡在裡面,再加上我們剛剛準備好的處理好的水,浸泡1~2天。在用之前呢先攪動一下,再適量的加入到我們飼養鬥魚的水裡面。
如果是在特別緊急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熱水來浸泡橄欖樹仁葉,然後靜止放涼之後再進行配置,但是這樣的情況下的水質調整效果要比涼水長時間浸泡的效果弱很多,因此在配置的時候需要的量就比較多。這個時候玩家在調整水質pH值的時候,最好用pH試紙來衡量校驗水質酸鹼程度,防止意外發生。
老青年的經驗是在配製好的欖仁葉浸泡液體之後,在應用在魚缸內調整水質的酸鹼程度之前通常都是需要靜置一個晚上以後再用,這樣可以有效的緩衝pH值震蕩的情況發生。所以儘量還是採用計劃好的時間來配置比較好。
最後呢,老青年在說一下,如何在進行一些鬥魚展示比賽時候我們可以選擇的調整鬥魚狀態的輔助產品。
一般來說大家都會選用一些稀土製劑產品,比較典型的一個產品就是大名鼎鼎的猴子液。
這個產品原本是應用在龍魚等比較名貴的觀賞魚類展示中。隨著產品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現在更多的觀賞魚種都會選擇應用這類產品。
這些產品能夠調整魚類的精神狀態,避免應激反應。因此在一些展示和比賽類的應用中使用特別廣泛。
由於鬥魚的飼養空間比較有限,所以它們並不需要特別多的劑量。需要用到類似猴子液這類產品時,跟著產品說明的指示加入幾滴,這樣子就大功告成啦。效果十分顯著,絕對不會讓你後悔。
接下來再說一說飼養鬥魚的日常飼養維護。鬥魚缸的飼養維護通常都很簡單,他們並不需要特別強勁的過濾以及打氧設備,即使是在極端缺氧的條件下,他們也能夠通過水麵吞氣的方式利用腸道進行氧氣交換。
老青年通常會在飼養鬥魚的魚缸中放一點莫斯或者是小榕之類的水草,這些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完全能夠提供給鬥魚所需。
而鬥魚的日常維護換水工作,保持一個基礎的規律就可以。一般半個月左右換一次水都不會有什麼問題,而為了能夠保證鬥魚處於一個健康生長的狀態,老青年的換水規律通常是一周換一次水。
好了,今天的分享內容就寫到這裡了,希望大家會喜歡,如果你大家覺得這對你飼養鬥魚有一些幫助,還要麻煩大家按贊分享。
如果我的認識有哪些錯誤也歡迎大家在留言處糾正我,大家一起交流,共同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