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奉節縣的小寨天坑是世界第一天坑,它的深度和容積的指標達到了世界第一。其坑口直徑為622米,坑底直徑為522米,深度為666.2米,即它的圍壁圓滿、體量巨大。如果想對小寨天坑的形成有更多了解,推薦觀看中央電視臺《地理中國》20190216小寨天坑(上)(下)。
圖1 圍壁圓滿的小寨天坑
前往小寨天坑的路上要經過一個旱夔門,這也是一個天坑。在觀景點處可以俯瞰旱夔門全貌,它的圍壁很大,光線充足,良田錯落、屋舍儼然,一幅世外桃源的畫面。之所以叫旱夔門,因遠處有絕壁對峙,形若一門,卻無水源。
圖2 良田錯落、屋舍儼然的旱夔門
到達天坑景區後,需要坐觀光車經過鬱鬱蔥蔥的密林後到達坑口處。我們膽戰心驚地俯視圍壁,只見其直插地下,深不見底;四周高峻、筆直、圈閉;巖紋顏色為黃、黑、白相間,還有一些雜草從巖石中鑽出,為其再添上綠色。
圖3 斧劈刀削的絕壁
再往下看,大約在300深米處出現了一個綠意盎然的臺地。站在坑口拍照處,可以看到對面臺地和一個斜坡相連,沿著斜坡曲折往下可到達坑底。當地人根據地形,修建了一條小道,我們用紅線標註。臺地上我們標註了一個黃圈,此處是一個飲茶歇息的地方(茶攤)。
圖4 通往坑底小道的示意圖
我們從坑口剛往下走時很輕鬆,從坑口處到茶攤是一個緩坡,可以欣賞周圍陡峭坑壁、翠綠植物,心情非常舒暢。經過茶攤,就進入最陡的斜坡。斜坡上光線充足,樹林生長茂盛,到坑底的小道就隱藏在鬱鬱蔥蔥的密林中。
圖5 斜坡密林中的小道
我們扶著欄杆小心翼翼地走過最陡斜坡,估計坡度超過50度。在此處,我們還能看見第二級臺地(大約在400米深處),是一個雜草叢生的斜坡。
圖6 雜草叢生的第二級臺地
避開斜坡密林,就可以一眼望到底,坑底的巖溶洞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有句俗語:「看著近,走得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圖7 坑底的巖溶洞
我們走在斜坡密林裡,周圍有些潮溼難耐,管理員說此處蛇、蟲、蝙蝠很多。還好,一路上都有管理員在清掃,蛇和蟲沒看見,但成群的蝙蝠在坑內自由飛翔。
圍壁中只有斜坡處的樹木多些,如果朝斜坡邊緣上看,絕壁上只有雜草,並且有絕壁壓頂的感覺。
圖8 絕壁壓頂
快到坑底的時候,石梯越來越溼滑,我們走得很慢。這個深度,陽光已經很難照射進來,樹林減少,代替的是雜草和苔蘚。
圖9 坑底陽光很少
站在陰森森的坑底,抬頭仰視,圍壁將人壓制在深淵裡,只有幾眼懸泉、苔蘚、雜草相伴,而廣闊天空變成了一個遙遠的亮點,如不向上接觸天光,就會被身後的黑暗洞穴吞沒,不免心生恐懼。
圖10 在坑底拍「坐井觀天」
小寨天坑中有兩個巖溶洞和一條地下暗河。從一個洞裡流出的水緩緩地流進另一個洞中。要形成小寨天坑,需要一條巨大水量的暗河通過此地。20世紀90年代當地人想在此地建一個水電站,但通過監測發現,這條地下暗河的水量並不大。據專家猜測,在小寨天坑下面可能還隱藏著一個天坑,巨大水量的地下暗河從下面那個天坑通過了。
按照央視的解讀,興隆鎮附近一帶的地表水首先流入一個垂直豎井(黑眼洞),進入地下暗河系統,強勁的水動力溶蝕了巖層,先溶蝕出天井峽地縫,接著溶蝕出小寨天坑,繼續流到旱夔門一帶,從旱夔門附近的迷宮河流出地表,然後奔騰到長江。
圖11 小寨天坑附近景區示意圖(來自百度地圖)
溫馨提示:
(1)實話實說,小寨天坑的景觀還是比較單調,就是不斷地感受坐井觀天。我們一步步往下,景色沒有多大的變化,時常抬頭望天,因為有藍天的出現,天坑也變得柔和幾分。
圖12 一直坐井觀天
(2)這是一個超級自虐的景區,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要做評估。有近3000級的連續石梯,真心勸一句,體力不好不要下到坑底,全程大約需要3個小時,有2個小時是在跟石梯較勁。
圖13 超級自虐的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