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國家文化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其自帶特色的雕塑文化逐漸從粗略的文化框架之中分離出來,成為展現該國風貌和實力的又一種新載體。大家都知道,要想把一個舉世震撼的雕像修建起來,不僅需要大量對雕塑修建方面都比較專業的人手,還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維持整個修建工程的運作。因此,如果一個國家有非常聞名的雕像,不僅說明它有深沉的文化內涵,還凸顯了它雄厚的經濟實力。
然而有一個雕像,卻並非我們所想的這樣,它就是印度的團結雕像,位於印度古吉拉特邦訥爾默達河上的一座小島上,雕像整體高度達到了182米,是美國自由女神像的2倍高,在2018年10月31日建成後直接問鼎世界第一高雕像的寶座。團結雕像全身都是由金屬材料製作的,由於體積過於龐大,修建起來也很費勁,從開始施工到最後建成,一下就花了五年時間。
原本當地規劃者只打算在它身上花個250億盧比就完事兒了,結果卻花了快要300億盧比才讓工程順利完結,完全沒想到整個工程所花的資金會遠遠超過預算。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尊雕像實際造價超過4億美元呢!原本是一件挺值得驕傲的事情,畢竟修建一個雕像都都能花這麼多錢,讓別人覺得這個國家的是經濟實力肯定很強。
但是如果再了解的更深入一些,人們可能就不會這麼想了。因在工程進行期間,規劃者們為了節省資金,就直接召集所有民眾為修建這個雕像捐贈一部分家裡的金屬器具,哪怕是舊農具也行,且表示每人只需要捐出兩百克到四百克的金屬就夠了。這個募捐活動從當地逐漸推向全國各處,差不多有70萬個農村參與,持續了整整四個月才結束。
雖說為了紀念國家的偉人如此不遺餘力地大勢造作可以表現他們的誠意和決心,但是作到要民眾捐舊農具用作建築材料,任誰聽著都覺得很是寒磣,而且這個國家還有那麼多人還顧不上溫飽,修建這個巨大的雕像是否真的值得呢?
不過,在團結雕像工程結束後十天左右,這裡就吸引了十幾萬遊客過來遊覽,在這尊金色的雕像下切身感受人和物的強烈對比,慨嘆工程的神奇,追念偉人的功績。由此看來它的吸引力還是很強的,也許不多久就能收回投入的資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