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國聞名於世界的四大古樓是哪四座嗎?
中國是如今世界上的四大古國之一,在中國境內擁有很多值得我們留戀,回憶歷史的建築,今天就由小編帶你們了解一下聞名於世界的中國四大古樓吧!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是初唐崔顥登上黃鶴樓時做的一首詩,詩人弔古懷鄉之情,同時也寫出了黃鶴樓壯觀的景色。
黃鶴樓為何以「黃鶴」為名,一說是原樓建在黃鵠磯上,後人念「鵠」為「鶴」,以訛傳訛,口口相證遂成事實。一說便是帶有神異色彩的「仙人黃鶴」傳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神仙之說,有關黃鶴樓的仙話也在專談「怪力亂神」志怪小說發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鶴之仙的傳說,最早出現在南朝科學家祖衝之的筆下。
他的《述異記》中的「駕鶴之賓」,後被魯迅輯錄在《古小說鉤沉》裡:還有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據傳說,此地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十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
滕王閣
在唐朝時期的詩人王勃就對滕王樓不吝讚美,寫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閣序》,寫出了滕王閣的豪氣。
滕王閣主體建築淨高57.5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徵古城牆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即從外面看是三層帶迴廊建築,而內部卻有七層,就是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加屋頂中的設備層。新閣的瓦件全部採用宜興產碧色琉璃瓦。正脊鴟吻為仿宋特製,高達3.5米。勾頭、滴水均特製瓦當,勾頭為「滕閣秋風」四字,而滴水為「孤鶩」圖案。臺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兩個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風雨橋。循南北兩道石級登臨一級高臺。一級高臺的南北兩翼,有碧瓦長廊一級高臺朝東的牆面上,鑲嵌石碑五塊。 正中為長卷式石碑一幅,此碑由八塊漢白玉橫拼而成,外圍以瑪瑙紅大理石鑲邊。此碑碑文為今人隸書韓愈《新修滕王閣記》。
由一級高臺拾級而上,即達二級高臺(象徵城牆的臺座)。,正東登石級經抱廈入閣,南北兩面則由高低廊入閣。正東抱廈前,有青銅鑄造的「八怪」寶鼎,鼎座用漢白玉打制,下部為三足古鼎,上部是一座攢尖寶頂圓亭式鼎蓋。
嶽陽樓
北宋時期的詩人範仲淹在嶽陽樓寫下了《嶽陽樓記>表達出詩人對時代的感慨,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
嶽陽樓坐西朝東,構造古樸獨特, 嶽陽樓臺基以花崗巖圍砌而成。嶽陽樓高度很高,在建築風格上,前人將其歸納為木製、三層、四柱、飛簷、鬥拱、盔頂。嶽陽樓是純本結構,整座建築沒用一釘一鉚,僅靠木製構件的彼此勾連。「四柱」指的是嶽陽樓的基本構架,首先承重的主柱是四根楠木,被稱為「通天柱」從一樓直抵三樓。除四根通天柱外,其餘的柱子都是四的倍數。這些木柱彼此牽制,結為整體,既增加了樓的美感,又使整個建築更加堅固。鬥拱是中國建築中特有的結構,由於古代中國建築中房簷挑出很長,鬥拱的基本功能就是對挑出的屋簷進行承託。這種方木塊叫做「鬥」,託著鬥的木條叫做「拱」,二者合稱鬥拱。
嶽陽樓的鬥拱結構複雜,工藝精美,幾非人力所能為,當地人傳說是魯班親手製造的。鬥拱承託的就是嶽陽樓的飛簷,嶽陽樓三層建築均有飛簷。嶽陽樓的樓頂為層疊相襯的「如意鬥拱」託舉而成的盔頂式,這種拱而復翹的古代將軍頭盔式的頂式結構在古代中國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這頂就是嶽陽樓最突出的特點——盔頂結構。據考證,嶽陽樓是中國僅存的盔頂結構的古建築。嶽陽樓採用純木結構,其造型因露明的木樑柱、構件、裝修具有線條優美的表現力,顯示出中國古建築的獨特的民族風格。
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始建於北周 ,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
在新中國成立後該樓的復建工程開始,2002年,新鸛雀樓落成並開始接待遊人。新建的鸛雀樓為仿唐形制,四簷三層。
看完這四座樓,有沒有想馬上去參觀的衝動嗎?如果有的話,請記得在評論下方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