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野生動物園,位於上海浦東新區南六公路178號,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國家林業局合作建設的中國首座國家級野生動物園,佔地153公頃,距上海市中心35公裡。於1995年11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
2007年5月8日,上海野生動物園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園內匯集了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動物和珍稀動物二百餘種,數量上萬,其中更包括有來自國外的長頸鹿、斑馬、羚羊、白犀牛等,以及中國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金毛羚牛等。園內分車入和步入兩大參觀區。
上海野生動物園再次榮獲2015-2019年度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榮譽稱號。
整個表演場三面為觀眾席,一面為大型實體置景,根據每次節目主題的不同置景內。每天,百獸山表演場都將上演一場由大象、羊駝、斑馬、狗熊、獼猴、貴婦犬等近30多頭(只)動物參加的大型節目。
懸猴館是黑帽懸猴的展館,黑帽懸猴是尾巴最能捲曲的猴子,屬靈長目懸猴科,是瀕危野生動物種類,分布在南美洲一帶,習猩猩慣棲息於海拔2700米的潮溼熱帶森林,主食水果、種子和昆蟲。在它們的頭頂長著一塊濃密的黑色毛髮,看上去像似帶著一頂黑色的帽子,因此被稱作黑帽懸猴由於其叫聲宛如哭泣聲,又是滿面愁容,又有''泣猴''之稱。 上海野生動物園懸猴館於2002年2月建館展出,現有成年白額捲尾猴22頭,成年黑帽捲尾猴11頭,幼白額捲尾猴3隻,幼黑帽捲尾猴1頭。
羚牛館於2010年6月正式建館,整個場館佔地約2000多平方米,緊挨長頸鹿館,分外活動場和室內羚牛籠舍兩部分。外活動場佔地1000多平方米,以矮牆水溝隔離方式隔離,並設有電網,安全係數相當高,整個參觀面呈扇型,長達40多米,場地內布置了假山,瀑布,高大的樹木,料槽,水槽,地面採用石子,石沙相結合,滲水性相當好,對動物的健康很有幫助。羚牛有一個最大的特性是攀巖,所以這個場館最大的特點是完全按照動物習性來設計,滿足金毛羚牛攀爬要求。金毛羚牛破壞性較強,所以樹木都用鐵絲網圍起來。室內籠舍共有7間,每間30平方米,建造在假山背後,以通道相連,室內安裝了吊扇和保暖設備,有獨立的產房。目前園中共有7頭羚牛,年齡不等,公母比例是5:2,可同時展出。羚牛生活在海拔2000~4000米高山森林或草甸上,喜群居,冬季多為二、三頭小群,夏季集成10頭左右、有時多達30~50頭的大群。
鱷魚島是揚子鱷的主要展區,揚子鱷是中國特有的爬行動物,世世代代生活於中國的長江流域各地,有著比人類更為久遠的古老歷史,其祖先最早出現於中生代三迭紀,距今已有兩億多年,鱷魚在爬行動物興盛的中生代,曾是地球上的''主人''之一,主宰著整個世界。到7000萬年前的新生代,爬行動物恐龍等大多在地球上滅絕,揚子鱷和其它20多種鱷類一起繼續經歷了爬行動物的衰敗和哺乳動物的興起,成為地球上的倖存者。 揚子鱷,中國古籍稱''鼉'',產地群眾稱它為''土龍''、''豬婆龍'',是生活於淡水中的鱷,原來分布較廣,棲息於長江中下遊河流沿岸湖泊沼澤地、丘陵山澗地的蘆葦、竹林及雜灌地帶。距今六七千年前,浙江餘姚河姆渡一帶曾有分布,直到唐代,江南諸省如浙江、江西、湖南、江蘇以及安徽、湖北部分地區都有揚子鱷,當時不但分布廣,而且數量也比較多。古代常以其皮張鼓,謂之''鼉鼓''。隨著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人口增加,揚子鱷的分布區域迅速縮小,數量也急劇減少,成為瀕於滅絕的野生動物之一,園中鱷魚島現有揚子鱷1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