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景致自古聞名。這裡山水如畫,風景秀美,引來無數文人墨客,尋幽探勝。
趁今年奉化水蜜桃文化節精彩紛呈、如火如荼舉辦之際,8月7日下午,本報微信公眾號「鄉下頭」,從數百報名者中抽出一批幸運粉絲,帶著他們的家人,自駕前往奉化溪口,和桃子來一場甜蜜的邂逅,同時領略夜幕下溪口的獨特魅力。
品蜜桃
傍晚5時許,粉絲們來到了被譽為「中國水蜜桃之鄉第一村」的奉化溪口新建村,在這裡,他們要親手採摘並品嘗最新鮮、最正宗的奉化水蜜桃。
「哇,這麼多的桃子!」剛下車的粉絲們面對一眼望不到頭的桃樹,看到樹上一個個用紙包著的蜜桃,兩隻腳早已不聽使喚,很快,便消失在桃林中了。
「先拆開紙看一下,顏色紅的就可以摘下來吃了。」熱情的種植專業戶吳如方,趕緊拿起幾個竹籃子跟在粉絲們後面,指導大家如何挑選成熟的水蜜桃。
剛摘下來的桃子,有的個兒很大、有點硬,有的個兒稍小皮薄易剝。吳如方告訴大家,桃園裡有六七個品種,「瑤池珍品」「仙桃壽果」等等,每個品種都甘甜芬芳。「這麼硬的桃子也那麼甜!」幾位粉絲邊吃邊摘,恨不得多長一隻手出來。
「停在山腳下的汽車每天有數百米長,來自上海、湖南等地,還有從香港、臺灣過來的呢!」承包了30畝桃林的吳如方告訴大家,有幾個來自臺灣上了年紀的遊客,吃桃子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流下淚水,說終於又吃到正宗的水蜜桃了。
家住江東的幸運粉絲應女士仔細挑選了十幾個「外觀」和「內在」都不錯的桃子,說帶回家給父親吃。應女士說,80多歲的父親是奉化方橋人,對水蜜桃一直「情有獨鍾」。本來父親想跟應女士一起來的,不巧這幾天正好遇到颱風「蘇迪羅」,擔心行走不方便,就叮囑女兒一定要親手摘幾個帶回去。吳如方聞訊後,趕緊讓應女士多摘幾個帶回家。
觀廟戲
從桃園出來,粉絲們在一家頗有當地特色的飯館吃晚飯。飯後步行數十米,來到溪口鎮武山廟,觀看廟戲。
趁演出還沒開始,有幾個粉絲就向工作人員打聽起了武山廟的「前世今生」。
據介紹,位於溪口武山南麓的武山廟,原為溪口蔣、張、單、宋、任五姓氏族共同享用的眾廟,用於紅白喜事。廟宇結構完整,並設有戲臺,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保持了清中葉前江南廟宇的建築風格。
粉絲們翹首期盼的「武山廟戲」,隨著燈光暗淡拉開了帷幕。
廟戲名為《夢回溪口》,由知名編導曉輝及其團隊根據武山廟建築特質和歷史內涵量身打造。據稱,《夢回溪口》廟戲如今已成了展示、傳播溪口民國文化的一個窗口,每天要演出一至兩場,已進入了常態化演出。《夢回溪口》以蔣介石與生母王採玉相依為命、母子情深為主要劇情,並通過一位民國說書人貫穿全場的旁白,巧妙地穿插了蔣氏婚姻故事、雪竇彌勒文化和溪口秀美山水等內容。全劇分為「溪口風情」「溪口風雲」「溪口風光」「緣定溪口」四個部分,劇情跌宕起伏,配上原創歌曲《溪口醉江南》《月亮送我回家》《雪竇情緣》《溪口情緣》等,極富江南情調。
「不錯!不錯!沒想到在這裡還能欣賞到如此精美的演出。」演出結束後,粉絲們似乎還沉浸在劇情中。
賞夜景
晚8時許,粉絲們來到三裡長街,感受「夜溪口」的風情。剡溪兩岸,民國古建築和一處處民國風情群塑,相映成景,步移景換。每晚7時至9時,兩岸燈光互映,那美輪美奐的景色,讓眾多遊客流連忘返……許多人特地從寧波市區或奉化城區趕來欣賞溪口夜景。
「變化太大了,溪口變得這樣漂亮,真沒想到!」粉絲們漫步溪口三裡長街,吃著附近商鋪裡買來的正宗溪口千層餅,被溪口的魅力所折服……
壓題照:溪口武嶺路剡溪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