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人的生命觀」展覽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幕 (1/5)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古埃及人的生命觀」展覽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幕 (1/5)

"← →"翻頁

12月20日,「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觀」展覽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幕,本次展覽的展品來自義大利佛羅倫斯國立考古博物館珍藏的古埃及文物精品100件(組),包含了木乃伊、莎草紙《亡靈書》、卡諾卜罐、小金字塔、太陽神供奉盒、聖甲蟲寶石指環等,呈現了古埃及人的喪葬習俗、宗教信仰、生活狀態與樂趣。張遠 攝

發布時間:2018-12-20 15:52:06 【編輯:楊彥宇】

「古埃及人的生命觀」展覽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幕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簡介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為基礎,以秦始皇陵遺址公園為依託的一座大型遺址博物院。同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也是以秦始皇陵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基於考古遺址本體及其環境的保護與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遊覽、休閒等多項功能的公共文化空間。
  • 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揭曉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陝西歷史...
    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揭曉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榜上有名 2020-05-23 10:12:00來源:陝西日報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榜上有名
    原標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榜上有名   本報訊 (記者 郭青)5月18日,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結果公布: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平天下——秦的統一」展覽獲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獎,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秦始皇——中國第一個皇帝與兵馬俑」展覽獲國際及港澳臺合作入圍獎
  • 【展覽】「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觀」特展在山東博物館開幕
    CMA OPEN YOUR EYES發端於公元前六千年、形成於公元前四千年前後、湮滅於公元前三百多年的古埃及,以「生死」為坐標,發展出了獨特而偉大的文明。2019年3月31日上午,山東博物館聯合義大利佛羅倫斯國立考古博物館舉辦的大型古埃及文物特展「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觀」正式開幕。
  • 古埃及人的生命觀特展即將亮相山東博物館
    齊魯網3月28日訊「不朽之旅一-古埃及人的生命觀」特展將於3月31日在山東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由山東博物館主辦,義大利佛羅倫斯國立考古博物館協辦,屆時,大批富有埃及風情的展品將亮相山東,給觀眾帶來一場古埃及文明盛宴,開啟一次生死奧妙探索之旅。
  • 100件古埃及文物及木乃伊西安展出 將持續到2019年3月20日
    12月20日,「不朽之旅——古埃及人的生命觀」展覽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開幕,該展覽為免費展出,將持續到2019年3月20日。從元旦到春節,古埃及文明+兵馬俑,這場文明「盛宴」值得您前往參觀品評。  100件展品來自義大利佛羅倫斯國立考古博物館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位於非洲東部尼羅河中下遊地區。古埃及文明形成於公元前4000年左右,止於公元前30年。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等24日起閉館
    華商網訊 1月23日,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相繼發布閉館公告。  西安碑林博物館  2020年1月23日  漢景帝陽陵博物院關於閉館的公告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為避免人員聚集引發交叉感染,漢景帝陽陵博物院決定,自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起閉館,恢復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由此給您參觀帶來的不便,敬請諒解。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十一」假期參觀接待公告
    為貫徹落實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做好2020年國慶節、中秋節假期旅遊景區開放管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切實做好國慶節、中秋節觀眾接待工作,秦陵博物院結合本院文物保護、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開放工作總體形勢,開放接待實行「線上購票、分時預約、錯峰限流」政策,博物院單日接待量限定為日常最大承載量的75%,達到上限將停止售票,即日起開始執行。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40年接待海內外遊客逾1.2億人次
    新華社西安9月25日電(記者楊一苗)記者24日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了解到,該院建成開放40年來,已接待海內外遊客超過1.2億人次。  「秦兵馬俑發現45年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院40年大會」24日舉行。
  • 秦始皇帝陵-光明日報-光明網
    兵馬俑坑、馬廄坑、珍禽異獸坑、銅車馬、石甲冑、百戲俑、文吏俑、青銅水禽等「奇器珍怪」的相繼發現,使《史記》中描述的神秘帝陵一步步走近人們的視野。這些重大考古成果的取得是幾代秦俑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1974~1998年,秦始皇帝陵的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兵馬俑陪葬坑及秦始皇帝陵陵園局部區域。這期間的重要考古發現與研究,基本上奠定了秦始皇陵考古的初步格局與框架。
  • 《國家寶藏》迎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專場
    12月13日晚,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三件國寶亮相《國家寶藏》第三季第二期。節目中,沈騰、陳建斌、富大龍三位影視演員依次出場,分別演繹跪射武士俑、秦陵銅車馬、青銅仙鶴的前世傳奇。本期《國家寶藏》特別邀請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科研規劃部主任張衛星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攝影師趙震,深入講解國寶背後的故事。他們不僅帶觀眾領略赳赳老秦的英雄血氣、千古一帝的鴻鵠之志,也用全新的視角展示秦始皇帝陵背後的故事。節目中,趙震數次落下熱淚。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日接待觀眾量上限上調至最大承載量的50%
    (資料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遊客參觀兵馬俑。(資料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新網西安8月20日電 (記者 田進)記者20日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了解到,該院將日接待觀眾量上限上調至最大承載量的50%。據介紹,為了更好地接待觀眾有序參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按照「限量、預約、錯峰」原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將日接待觀眾量上限上調至最大承載量的50%。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發布線上售票流程 可提前預定
    華商網訊 皇帝陵博物院在官方微信發布線上售票具體流程,以及5月1日起限流公告,建議遊客提前在網上預購門票,錯峰出行參觀。兵馬俑作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是傳承和弘揚優秀中華文化的最佳名片。為了建設世界一流博物館、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提升觀眾參觀質量,保護文物和文化遺產安全,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等相關規定核算,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每天門票量不超過65000張,瞬時最大承載量(在院人數)不超過13700人。自2019年5月1日起,博物院將根據接待情況適時啟動限流措施,建議觀眾提前在網上預購門票,錯峰出行參觀。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日接待觀眾量上限上調至最大承載量的50%
    (資料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新網西安8月20日電 (記者 田進)記者20日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了解到,該院將日接待觀眾量上限上調至最大承載量的50%。據介紹,為了更好地接待觀眾有序參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按照「限量、預約、錯峰」原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將日接待觀眾量上限上調至最大承載量的50%。
  • ...一號講解員」 走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當一次「兵馬俑」修復師
    一號講解員活動的開啟就是希望能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石碑上的文字都活起來;也讓所有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有一次更加深刻了解歷史、體驗歷史的機會。首場活動將在本周六來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走近文明中外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侯寧彬:如何更好講述兵馬俑故事
    45年前,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出現震驚了世界。本文圖片均由主辦方提供6月9日下午,在《書聲》文化大講堂第三期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侯寧彬來到現場,分享他與這一人類文明奇觀的點點滴滴。侯寧彬曾經從事三十年的考古工作,他從考古學者的角度,為觀眾對秦始皇陵的情況進行介紹,包括秦始皇陵墓的結構、布局、兵馬俑坑的展示狀態和兵馬俑發現的情況。在所有兵馬俑幾乎都成碎片的情況下,秦俑人如何依據腳踏板將他們一一歸位。自1974年兵馬俑發現至今,在幾代博物館人的努力下,秦始皇陵博物院已成為全國最受遊客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增加入館名額
    說到西安好玩的地方簡直數不勝數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園西安城牆、秦陵博物院……其中秦陵博物院更是C為出道不少人都慕名而來根據秦陵博物院最新公告,將增加入館瀏覽名額秦陵博物院增加入館瀏覽名額根據《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推進旅遊企業擴大復工復業有關事項的通知》和陝西省文物局關於有序推進文博單位恢復開放的精神,為了更好地接待觀眾有序參觀
  • 「雲上國寶音樂會」走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聆聽交響樂
    「雲上國寶音樂會」走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聆聽交響樂 2020-04-23 15:09: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翟璐 責任編輯
  • 秦皇帝陵博物院與大劇院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是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為基礎,以秦始皇帝陵遺址公園(麗山園)為依託的一座大型遺址博物院;也是以秦始皇帝陵及其眾多陪葬坑為主體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始皇雕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榮登全國十大熱門博物館首位!
    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一大波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來襲哪些是一定要去打卡的熱門博物館?5月15日高德地圖發布了疫情後最新的全國熱門博物館榜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居全國十大熱門博物館首位這份最新出爐的博物館榜單是基於疫情防控階段後首個「五一」小長假的出行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