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消金社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多家銀行相繼調整了信用卡積分累積方式。
據統計,民生銀行、廣發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等股份制銀行都先後對積分累積規則作出調整。
重慶銀行存量積分值更是縮小90%,積累規則由原來每滿1元就累積1分,調整為每滿10元才能積累一分。
而此次集中調整的背後,是一個完整的信用卡積分變現產業鏈的崛起。
通過硬體和軟體的結合,信用卡積分成為灰產中介們獲利的工具。在他們的口中,信用卡積分變現業務,還是一片「藍海」,蘊藏著無限的財富。
事實上,利用信用卡積分賺取的差價,只是他們收入的一小部分,招募合伙人才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
層層分傭的模式,讓信用卡變現中介們的隊伍迅速壯大。
信用卡積分變現
為了促進用卡的頻率,增加用戶的粘性,幾乎所有的銀行都推出信用卡積分活動。
持卡用戶使用信用卡消費後,就能獲得一定的積分,用戶可以使用積分兌換指定商品,包括話費、裡程、實物商品等。
銀行的信用卡積分制度,養活了一大批以薅積分羊毛為生的羊毛黨。
「賺過一萬多積分。」有持卡用戶告訴消金社,他曾通過替網店刷單拿過積分,這些積分都用來兌換電影票等「商品」。
而事實上,在這些薅銀行積分的群體中,還存在一些職業的羊毛黨。他們憑藉自己豐富的養卡經驗,謀取暴利。
2020年3月5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的一則裁判文書顯示,被告人葉露斌利用其本人名下及其所控制的他人的招商信用卡,採用交易後再退款等手法騙取招商銀行消費積分。
招商銀行提供的積分交易記錄顯示,葉露斌使用招商銀行信用卡積分兌換星巴克、SPG、南航裡程及酒店積分等,兌換成本最低合計超過13萬。
「我見過的,就是兩口子加雙方父母6個人,加起來一共有400多張卡。」信用卡資深用戶小劉透露。
據了解,信用卡職業玩家可以分為額度黨和權益黨兩類。顧名思義,所謂的額度黨更注重信用卡套現,而權益黨則更注重信用卡積分。
而這兩類玩家的核心設備一樣,都是POS機。
「給我的定義就是個體戶。」小劉告訴消金社,只需要拍身份證照和人臉識別就可以申請到POS機。
據了解,目前信用卡刷卡手續費是按照7:2:1分成的。其中,發卡行拿70%,收單行拿20%,支付公司只能分到10%。
「銀行為了擴大自己信用卡使用量,會再給支付公司返利。」小劉推測,這樣一來銀行的收益少了,所以出於成本控制的考慮,就要砍積分兌換價值。
職業的權益黨玩家,「刷」積分的方式有很多,利用POS機刷卡套現後再還款,在「虛假交易」過程中積累積分,就是最常見的一種。
裁判文書顯示,上述被告人葉露斌就是通過其本人及其所控制的他人名下的招商信用卡,利用刷卡後再還款的閉環式虛假交易方法,非法獲取招商銀行308萬餘消費積分。
「信用卡積分主要是兌換航空裡程,這是目前最主要的變現途徑。」小劉告訴消金社。
除此之外,類似於閒魚等二手商品交易平臺也已經成為積分變現的主要渠道。
「讓積分兌換現金,因為積分有時間段你不換都會過期,浪費掉,這邊協助兌換」,以「信用卡積分」為關鍵詞在閒魚上搜索,類似的宣傳文案比比皆是。
而在兌換過程中,持卡用戶不僅需要提供信用卡號,甚至還需要提供驗證碼,用戶的信息和帳戶安全方面,存在極大隱患。
除此之外,「星巴克」、「必勝客」等信用卡積分兌換的商品,也是閒魚上的「暢銷貨」。
而事實上,對於信用卡變現中介們來說,協助持卡用戶變現並不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發展下線才是。
招募「合伙人」,層層抽傭
「一天兌換5個客戶,一個月可以掙7000多。」信用卡變現中介林峰透露。
但他接著說,「其實還是招代理最賺錢,一個就能賺599元。」
在持卡人集中的信用卡論壇中,招募信用卡積分變現合伙人的信息每天都有更新。據了解,目前積分變現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利用機器兌換,而另一種則是通過手機APP兌換。
在淘寶上,還有出售積分兌換專用終端機的商家,宣稱「一臺機器即可代理,激活設備成合伙人」。
圖片截自淘寶
相關介紹顯示,該積分兌換專用終端機售價為1388元,支持40家銀行一鍵兌換,直連銀行積分系統。
而通過手機APP實現積分變現時,不需要購買機器,但同樣也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才能成為合伙人。
據林峰介紹,他招募合伙人是通過一個叫「每天兌」的APP完成的,「平臺是我們自己開發的,可以對接到銀行總部。」
但某銀行信用卡客戶經理告訴消金社,「直連銀行積分系統或者對接到銀行總部的說法並不可信,一般積分可以兌換禮品或者權益,如果變現的話就屬於違規了。」
「每天兌」的代理中心中詳細羅列了積分兌換價格,不同銀行積分兌換價格不同,合伙人等級不同,兌換價格也有差別。
圖片截自每天兌APP
「賺的就是差價。」林峰舉例道,鑽石合伙人和黃金合伙人在使用民生白香卡變現時,就能出現500塊的差價。
普通用戶註冊後,就是黃金合伙人,而想要變成鑽石合伙人,就需要交納999元才能升級。
「當下級交了999元後,上級就能拿到599元。」林峰告訴消金社,招募合伙人才是他的主要收入來源。
而上述通過購買積分兌換終端機發展合伙人的團隊,更是在淘寶頁面中承諾,成為合伙人後,積分兌換差價可達30%。
不僅如此,該團隊的合伙人的收入構成中,還包括團隊獎勵,以及「層層抽傭」獲得的獎勵。
圖片截自淘寶
據介紹,購買機器成為合伙人後,不僅可以獲得直推合伙人積分兌換佣金的3%,還可以獲得間推合伙人積分兌換佣金的2%。
《禁止傳銷條例》第二條明確:
本條例所稱傳銷,是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
也就是說,目前這種發展信用卡積分變現合伙人的方式,存在傳銷的風險。
那麼,信用卡積分到底是如何變現的呢?
「積分通過我們平臺兌換相應的產品,我們把商品換取現金。」老劉坦言。
老劉說,之所以可以做到「秒審」、「秒結」,是因為平臺有自己的墊資渠道,「我們平臺先給你墊錢了而已。」
消金社還發現,類似於派金花這類的貸款或信用卡開卡返傭平臺上,也開設了信用卡積分變現的通道。
圖片截自派金花
派金花兌換教程顯示,以招商銀行信用卡積分兌換為例,需要持卡用戶先登錄「掌上生活」APP利用積分購買騰訊視頻會員月卡。
用戶收到兌換成功的券碼信息後,便可前往派金花報單。據觀察,在報單時持卡用戶需要提供姓名、手機號以及完整的券碼簡訊。
信用卡積分變現或存風險
消金社接觸幾位信用卡積分套現中介發現,他們在套現過程中幾乎都需要持卡用戶提供一些敏感信息,包括信用卡號、姓名、手機號,甚至有的還需要驗證碼。
「我們也會直接幫助客戶註冊,客戶只需要提供一個驗證碼就可以。」老劉告訴消金社,有的持卡用戶為了圖方便,會直接交給他們操作。
在聚投訴等投訴網站上,信用卡積分被盜刷的投訴內容比比皆是,尤其是廣發銀行更是此類投訴內容的「重災區」。
圖片截自聚投訴
事實上,在這個變現過程中,不僅存在信息洩露後,信用卡積分被盜刷的可能性,還有被詐騙的風險。
2019年4月,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的《楊某信用卡詐騙一審刑事判決書》顯示,被告人楊某以信用卡積分兌換現金為名,騙取他人信用卡使用,刷卡金額超過62萬。
據描述,楊某在以兌現名義騙取他人信用卡後,通過套現方式將信用卡內額度套出,用這種方式對王某等8人實施詐騙。
此外,持卡用戶在使用目前市場上的一些積分兌現終端機或APP時,信息和資金安全方面也沒有保障。
以每天兌APP為例,相關資料顯示,其由深圳九方集團運營。
但消金社查詢發現,其「官方微信公眾號」運營主體為個人,預留的電話號碼註冊的企業在2020年6月16日已申請註銷登記。
不僅如此,該公司還有4條經營異常信息,2016年至2018年均未公布年度報告,且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繫。
此外,該企業還因為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屆滿3年仍未履行相關義務,被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南山局列入嚴重違法名列中。
圖片截自「某企業信息查詢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在信用卡積分變現交易過程中,從「刷」積分到變現環節中,還可能存在違規,甚至違法的風險。
猖獗的積分變現灰產,倒逼銀行修改積分制度,而這可能只是開始。
註: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