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三十而立,三全食品「滾」出業績困惑圈

2020-12-17 財經無忌

涼涼檸檬 |

近日熱播的《三十而已》真實地刻畫正值而立之年的年輕人經歷的焦慮與壓力。「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而我卡在中間,困惑不已」,更是道出很多人的心聲。

現實性的「人間疾苦」戳痛無數人的內心,而三全食品在劇中成為照進現實的小溫暖:許幻山給肚子餓的兒子煮了份「三全兒童」水餃,陳嶼用「三全小龍蝦」水餃做了一道創意湘味炒餃子哄老婆……

三全食品同樣將近而立之年,但似乎已經走過困惑不已。上半年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35億-4.62億元,同比增長390%-420%。

走過一輪低谷,三全今年亮眼的業績能否延續走下去呢?

從擺地攤「滾」上A股

1943年,陳澤民出生在重慶江津的一個軍人家庭,三歲時就跟著父親走南闖北。上初中時,因「歷史問題」,原本不錯的家庭,瞬間陷入困境。為了貼補家用,陳澤民學會了理髮、出去打小工。

正是這些磨練,造就了他吃苦耐勞的性格。從小就喜歡無線電,組裝維修過礦石收音機、真空管收音機、半導體收音機,在1962年高考時,陳澤民報考了無線電專業。但,造化弄人,他卻被分配到新鄉醫學院,畢業後,回老家四川做了醫生。

此後,陳澤民一心埋頭鑽研業務,不僅是受人尊敬的外科醫生,還一直做著自己喜歡的發明創造。他將醫院報廢的大型X光機升級改造為隔室電視遙控X光機,用舊鐵桶做出稱鄭州第一臺土造洗衣機……

陳澤民

如若不是時代特殊,加上造化弄人,陳澤民或許會成為一個成功的發明家、工程師。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個著名的社會現象——「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的」。陳澤民雖然是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副院長,拿著130元的月薪,但卻無法給兒子結婚買房。

有天晚上,陳澤民發現擺地攤賣電子表的人,竟是給全國同行做報告的廣州市衛生局局長。加上,他回鄭州發現鄰居靠賣水果從無業游民成為萬元戶。

表面虛名的風光,也只留下現實的尷尬。陳澤民幹起了副業,借一萬多塊錢,用丈母娘名義,開了個冷飲部。為了紀念三中全會,起名「三全」。起初夾心冰淇淋帶來了短暫的火爆,但很快就沒啥生意了。這時,陳澤民想起在四川工作時當地的湯圓非常好吃,回鄭州後,時常也給親戚朋友做一些,大家吃完都是讚不絕口。

但是,現包現做的湯圓無法做成冷飲批發生意。一次,陳澤民到哈爾濱出差發現,當地人冬天包餃子一次包很多,吃不完就放到屋外凍起來。

或許湯圓也可以。「速凍」在當時完全是個陌生概念,沒人知道該怎麼做。作為一名合格的「科技發燒友」,他歷時三個月,研發出速凍的技術指標和工藝,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也由此誕生。

為了把速凍湯圓推向市場,陳澤民下班後蹬著三輪車四處推銷,還拉著燃氣灶和鍋碗瓢盆,到市內的副食品商店,現場煮給人家品嘗。1992年春節前,陳澤民趁著到北京開會,跑到西單、崇文門的菜市場搞推銷。買家打算進2噸試試,可還沒等到會議結束,買家電話打來:「趕快再送5噸來!馬上!」

三全的湯圓很快打開全國市場,很多地方排隊都買不到。1992年5月,50歲的陳澤民辭去副院長的職務,下海開創三全食品廠。

三全湯圓火了之後,日產30噸也無法滿足當時火爆的市場需求。一時之間,催生出大量仿製「三全凌湯圓」的作坊和企業,臺灣賣水餃的龍鳳食品進入大陸市場,並將產品線延伸至速凍湯圓領域。

陳澤民深知速凍食品技術門檻很低,而且行業處於起步階段,大量競爭者的湧入是必然的。遭受圍攻之下的三全,走向技術創新之路,一方面實現自動化生產,提高日產量,另一方面改良生產工藝,發明「兩次速凍法」,保障生產效率與質量。

每年賺到的利潤再用於第二年的擴產,滾雪球式發展方式使得三全得到快速發展。

很快,速凍食品行業形成四分天下的競爭格局——龍鳳食品、灣仔碼頭、思念以及三全。在爭奪上海市場時,三全率先以低於龍鳳一半的市場價推出9噸散裝速凍湯圓,快速佔領各大超市。龍鳳和灣仔碼頭見此,如法炮製。但此時,三全食品卻突然收手,中場退出。在戰局一度陷入迷茫之際,商務部突然發布《湯圓新國標》規定:不經預包裝的散裝速凍食品,不得在商場櫃檯銷售。

而,這部《湯圓新國標》的起草人,正是陳澤民,且兩年前已經開始籌備起草速凍湯圓新國標。

由此,龍鳳和灣仔碼頭大量散裝湯圓積壓,周轉困難,而三全卻大賺一筆,還成功將龍鳳擊退出戰局。

思念食品對三全幾乎是「亦步亦趨」地仿製,搞得陳澤民十分頭疼。每次推新產品的都是三全,但思念卻每次都仿製的漂亮。為了甩開思念,三全從數量上尋找突破,細分產品線,推出湯圓、水餃、包子等數十個品種,在思念最拿手的小湯圓品類上,三全也做出7大品類。

2008年2月,三全食品在深交所上市,市值50多億。上市一年後,陳澤民選擇隱退,公司正式交給兩個兒子。子輩接棒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三全改頭換面,向高端進軍。此時的思念重心轉移到房地產、酒水等投資領域,速凍食品不再是思念的唯一。

2013年,三全2億元收購臺灣第一大速凍巨頭龍鳳食品的全部股權,市場佔有率達35%,從而坐實「行業老大」的名頭。是年,陳澤民家族憑藉62.2億的身家,成為河南首富。

卡在中間,困惑不已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而卡在中間的三全,似乎也是困惑不已。

自2013年開始,除了營業收入增速的下行,淨利潤增速也是逐年下降,甚至出現負增長,2015年淨利潤更是上市以來的最低值0.35億元。

2010-2020年三全食品營業收入規模與變動趨勢(單位:億元,%)

2010-2020年三全食品淨利潤規模與變動趨勢(單位:億元,%)

與此同時,三全的銷售淨利率自2010年逐年降低,2015年和2016年甚至低於1%。與之相對應的是淨資產收益率相似走勢。

2010-2020年三全食品銷售淨利率和淨資產收益率變動(單位:%)

在此背後,首先可見,自2013年收購龍鳳食品後,作為三全子公司,龍鳳的盈利狀況並不理想,營收增速的逐年下降以及淨利潤自2016年未曾超過1億元。

2013-2020年三全子公司龍鳳食品營收及淨利潤變動(單位:億元,%)

其次,2014年三全食品推出零鮮新業務板塊,消費者通過三全售賣機,可選購盒飯,加熱15分鐘後即可食用。這原本是抓住年輕消費者、緊跟網際網路+的新風口。

但問題在於,它推出之際正值外賣成為O2O新潮流,美團從「千團大戰」中全勝而歸。此時,三全也明白,跟網際網路企業爭奪客源,太過慘烈,三全鮮食猶如炮灰,2015、2016年分別虧損846萬、2200萬。

三全零鮮的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單位:億元)

再看,價格戰影響下,2013-2015年三全的銷量增速高於營收增速,初步印證產品價格負作用於營收。在具體產品方面,2013-2015年湯圓和粽子的銷售增速低於銷量增速,可見價格戰下,三全營收受到明顯拖累。

2012-2019年三全食品的銷量與營收變動(單位:%)

2010-2019年三全食品具體食品營收與銷量變動(單位:%)

上半年佳績絕地再起,還是曇花一現

三全食品在困惑低谷中,不斷地嘗試創新。

2019年業績明顯好轉,淨利潤同比增長116.83%,2020年一季度淨利潤2.58億元,同比增長541.13%,上半年淨利潤預增390%以上。

在三全食品業績與股價齊飛的同時,大股東卻選擇了高位減持。今年3月24日,公司披露了大股東陳澤民及其一致行動人李冬雨,將在六個月內計劃減持不超過總股本的2.8%。今年5月14日至7月17日期間,陳澤民和李冬雨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本的1%。根據估算,截止目前陳澤民和李冬雨已套現超過1億元。

不免讓人懷疑今年業績是否僅僅是疫情助推,此次增長並不具備可持續性?

根據最新數據,今年,三全食品淨利潤增速爆發式增長下,營收同比增速差強人意僅為16%左右,而這巨大的增速差距源於三全食品2019年底轉讓了全生農牧全部股權,今年年初獲得投資收益9871萬元。

此外,三全的淨資產收益率從2015年的1.87%躍至11.61%,儘管扣除股權轉讓收益,仍然高至7.03%。細看指標背後,淨資產收益率突增的背後是毛利率的支撐。

而從產品結構上看,三全目前業績重點發力的是面點食品,營收增速自2017年開始遠超其他產品種類,2019年也成為公司營收貢獻度最高的品類。

2012-2019年三全食品的具體產品營收佔比(單位:%)

但,面點品類卻一直是產品中毛利率最低的,且低於公司綜合毛利率水平。在面點品類營收佔比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公司綜合毛利率面臨下降的可能性。

2011-2019年三全食品的具體產品毛利率水平(單位:%)

從上市以來的歷時數據看,目前公司的淨利率水平回升至上市以來的高位水平,對應的毛利率也和當時很接近。加之,同行業的安井食品淨利率水平也在7%左右,意味著目前三全食品淨利率水平已經達到行業的較高水平,繼續提升的阻力較大,空間有限。

2010-2020年三全食品與安井食品的淨利率變動(單位:%)

由此,面點品類存在拉低公司綜合毛利率的可能,價值淨利率觸及歷史和行業高位,想要維持爆發式增長難度較大,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

三十而已,仍需乘風破浪,找尋更高的增值點和價值點。

現在的三全到底該怎麼走,才能避免再入低谷,或許正像76歲的陳澤民所說:堅守做好「小湯圓」,讓老百姓吃飽、吃好,才是三全長足發展的必由之路,或許……探尋摸索中,時間會給出答案。

相關焦點

  • 生產速凍水餃的三全食品業績大幅增長 但利潤率持續低迷
    生產速凍水餃的三全食品(002216.SZ)去年業績實現大幅增長,但該公司利潤率偏低的局面仍未得到顯著改觀。根據4月19日晚間公布的年報,三全食品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52.6億元,同比增長9.9%,淨利潤為7,202萬元左右,同比增長82.5%。
  • 三全食品證券投資資金來源存疑!董秘電話連續三日「無法到達」
    近日,三全食品(002216)業績大增、「10億級」證券投資公告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有投資者向大眾證券報「蔡方工作室」表示,三全食品擬不超10億元進行證券投資,但去年三季末貨幣資金僅為5億元,而在披露一季度業績大增前,公司大股東已在3月下旬拋出減持2.8%股份的減持計劃。
  • 兩速凍食品公司上半年業績預增超四倍 三全食品銷量暴漲前三月去...
    三全食品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35億元至4.62億元,同比增長390%至420%。海欣食品則對此前的業績預告進行修正,預計公司上半年盈利4000萬元至5000萬元,同比增長470.23%至612.79%。兩家公司均在四倍以上的業績增速遠遠超過市場預期。事實上,今年以來,以速凍米麵食品行業為代表的多家上市公司受益於市場需求暴增,業績快速提升。
  • 三全食品三季度現金流萎縮278.5%
    對於三全食品三季度現金流萎縮等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三全食品,截至發稿,電話未接通。三全食品2019年前三季度營業成本為28.3億元,同比增長2.7%,高於營業收入的增速,導致毛利率下降1.5%。對此,三全食品在公告中表示,主要是報告期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增加原材料戰略儲備所致。
  • 進「鮮食」 飲「活水」 三全食品全力走出盈利低谷
    中間安放著一個懸浮在空中的巨型水龍頭,源源不斷的水正從中傾瀉而下,傳遞出公司發展「為有源頭活水來」之意。  三全食品成立20多年來,久居行業龍頭,什麼才是其發展的「源頭活水」?面對行業低利率的現實,三全食品又如何擺脫魔咒?在近日上證報的調研中,三全食品給出了答案。
  • 三全食品發力鮮食布局
    作為國內首家速凍米麵食品企業,三全食品(002216)已經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市場網絡最廣的速凍食品生產企業之一。除產品品類不斷豐富、銷售場景日益多元化外,企業近期也進一步延申經營板塊,向鮮食布局。業績亮眼的三全食品,近期受到機構投資者密集調研。據公司披露的調研記錄,今年前三季度業績提升主要得益於通過內部產品結構調整和渠道質量改善的可持續性增長帶來的。報告期內,公司通過強化經營能力及改善管理效率,利潤率恢復並保持至正常水平,銷售收入的增長。三全食品表示,目前公司餐飲業務目前已恢復正常水平,整體趨勢向好。
  • 三全食品業績增長背後:銷售費用率高出同行一倍
    10月27日,三全食品(002216.SZ)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三全食品實現營收14.75億元,同比增長26.26%;實現淨利潤1.18億元,同比增長324.87%。2020年前三季度,三全食品實現營收52.04億元,同比增長23.61%;實現淨利潤5.71億元,同比增長389.39%。受疫情因素的影響,速凍食品銷量大增,但是三全食品近3年的營收增速和淨利潤卻值得關注。
  • 三全食品「造血能力」引質疑?營收增速放緩現金流萎縮 三全水餃還...
    但近年來三全的傳統業務也似乎遭遇瓶頸、營收增速放緩、現金流萎縮「造血能力」引發質疑、食品安全問題等一些問題也引起市場的關注。50歲創業,小小湯圓賣出億萬身家中國有句古話,叫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 三全食品豬肉水餃佔比25%,踩雷「非洲豬瘟」恐拖累2019年業績
    河南全惠是三全食品的全資子公司,是公司在中原乃至華中地區的最大生產基地。2018年中報顯示,河南全惠實現營業收入12.65億元,淨利潤-77.61萬元。未披露原料豬肉來源三全食品在公告中回應,第一時間已經封存疑似產品灌湯水餃24127件,價值217.14萬元。公司準備將封存產品進行無害化銷毀處置。
  • 鄭州三全食品被指涉嫌項目合作欺詐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據中國網報導:近日,一樁項目合作糾紛直指上市公司鄭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全食品)涉嫌欺詐。  「現在三全食品廣州分公司已經撤了,留下我廠那套『被抵』的鍋爐,剩下一紙被扭曲且未執行完的合作合同和四十多萬的損失。」
  • 與三全食品相比,為什麼安井食品更像速凍食品「一哥」?
    隨著各項目的持續推進,未來安井食品的產能不足問題有望釋放,為業績增長提供保障。to C不如to B從過去五年的業績來看,三全食品的營業收入高於安井食品,但從絕對量來看,兩者差距越來越小,2014年該差距為18.7億元,2018年為12.8億元;從淨利潤來看,三全食品則低於安井食品。
  • 三全食品:預計收益為5.48億-5.83億元
    作者:顏一飛,圖片來自「億歐網」 今日,三全食品(002216,股吧)發布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公告中顯示:三全食品預計前三季度淨利潤為5.48億-5.83億元,同比增長370%-400%
  • 三全食品三個月七遭曝光 消費者吃出繩線鐵片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2日訊 三全食品再爆食品安全問題。近日,濟南胡女士投訴三全湯圓吃出了一股黴味。據記者了解,從去年12月到今年2月底三個月左右的時間裡,三全食品至少遭到7次投訴。投訴範圍幾乎涵蓋三全所有產品鏈,而消費者所投訴的吃出肥皂味、繩線還有鐵片等問題也令社會擔憂。
  • 三全食品屢線安全問題,第二代管理者接任現隱憂
    2019年2月9日,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對動物疫病預控中心,對當地超市的冷凍市場,進行了抽樣檢查,其中三全食品的灌湯水餃產品,被檢測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事件曝光之後,全國多地開始對三全產品進行抽樣檢查,均有發現豬瘟病毒存在,同時被曝出的還有金鑼、惠萬家、科迪等眾多國內冷凍食品品牌。
  • 「豬瘟」陰霾籠罩,三全食品大哥難當,速凍水餃收入四年來首降
    2018年,三全食品已構建出服務於全國餐飲食材經銷服務網絡,同時與百勝餐飲集團、海底撈、呷哺呷哺、永和大王等知名餐飲連鎖品牌形成深度合作。餐飲渠道的打通直接刺激了業績的增長。相較於零售市場36.6%的毛利率,餐飲端毛利率較低為25%,但費用率相較於現代商超渠道更低。
  • 速凍食品行業研究兼安井三全比較
    綜合來看,目前速凍食品佔食品整體的比例不到5%,處於快速成長期,目前餐飲渠道增速快於零售渠道,往後看,參考如今日本,速凍食品存在的終極狀態是菜餚製品,且零售/餐飲渠道佔比約50%,目前日本零售渠道增速更快,我們認為隨著行業發展,我國零售、餐飲渠道皆大有可為。
  • 三全食品回應19家機構調研:將圍繞備餐、涮烤、早餐三大場景提業績
    【大河財立方消息】9月1日,三全食品接受中信證券、鵬華基金等19家機構調研,回應上半年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今年的經營策略、今年餐飲市場的業績、目前的產能等五大熱點問題。三全食品表示,今年公司的策略是集中核心場景,通過企業間的比較優勢和市場空間的挖掘,圍繞備餐、涮烤、早餐三大場景提升公司業績,同時繼續深入和完善機制改革,實現業績可持續增長。此外,三全食品稱,目前,隨著餐飲業的復工,渠道補貨逐步趨於正常,6月已經恢復正常水平,並有所增長,從趨勢看,餐飲渠道未來仍然具有較確定的成長性。
  • 三全食品一問三不知
    對於未來產品,三全食品「很難保證產品絕對不受汙染,不排除未來非洲豬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產品新增的風險,無法評估本次事件對於2019業績影響」。三全食品的回應公布後,網友紛紛對三全食品「甩鍋」的態度表示不滿。
  • 三全食品確認收購亨氏旗下龍鳳食品
    網易財經獲悉,國內最大的速凍食品生產企業鄭州三全食品已完成併購亨氏旗下廣州龍鳳食品有限公司,具體消息將在今日晚間公布。亨氏公司相關負責人向網易財經對此事予以確認,並表示預計此交易完成將歷時4個月左右,現階段龍鳳將繼續按照「業務如常」的方式運作,其未透露此次收購具體金額。
  • 一周食品行業動態: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 三全食品被質疑甩鍋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地方黨政領導幹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提出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地方黨政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內容。因蜂蜜事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通報稱,撤銷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質量獎稱號,收回證書和獎盃。三全水餃事件繼續發酵,三全食品回復深交所,對此次非洲豬瘟病毒來源未作說明,被業內人士質疑甩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