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照常升起」:不論悲喜,人間值得

2020-12-10 姝玉瓷

食人間煙火,寫紅塵故事

「一代人來, 一代人走, 大地永存,太陽升起, 太陽落下, 太陽照常升起。」

《舊約· 傳道書》

這是一部整片充滿告喻、比喻、暗喻、隱喻、教喻、勉喻和勸喻的電影,可以放在任何時代背景來演繹。

1

好多人說這部電影是爛片,大概就是因為姜文固執地不再好好講故事。這個故事太龐雜,線索太多,一個常規電影的長度是承載不了這樣的故事容量的,全講明白了就成電視連續劇了,很多地方是要觀眾自己發揮想像力去填空的。

正因為《太陽照常升起》的非線性敘事,為影迷們提供了猜謎的樂趣,大家從四段故事中提取關鍵信息,對每個人物,以及每一對人物關係進行解讀和推測。也有不少角度解讀出來的,是電影批判了某些特殊的時代。

這種從現實主義出發的解讀,其實不能說它錯,觀眾參與第二度創作,一定程度上已經與導演的意圖無關了。

用「瘋」、「戀」、「槍」 、「夢」四個既相對獨立又互為懸念的主題元素展開敘事, 製造了一個超越時空的繁複謎題, 編織了一個懸疑和真相遞進交錯的故事。

姜文說:這部電影是早就存在的,他只是把它挖掘了出來而已。

在一次採訪中,記者問姜文:《太陽照常升起》的主題是什麼?

姜文回答:《太陽照常升起》的主題就是「太陽照常升起」。

一股拽霸之氣撲面而來。言下之意似乎是:我在片子裡不是都講清楚了嗎?自己看片子去唄。

2

「瘋」

影片一開始就是在洗腳盆中的水被陽光照射而折反出的光影下女人的一雙肥潤的大腳, 鏡頭跟著柔軟的光腳一路踏在堅硬的青石板上, 這是生產隊小隊長李東方的媽媽的腳。

如同《狂人日記》中的狂人一樣, 瘋媽表現出的是最殘酷的清醒。在這個偏遠的、有著香格裡拉世外桃源映像的南部小山村, 除了兒子, 沒人和她交流, 村民無一例外地處於在場卻缺席的狀態。從來不穿鞋的她, 按夢中所見, 買了一雙魚眼黃須繡花鞋。

她把鞋子掛在樹上去上廁所,一隻鳥在鞋子周圍盤旋著,叫聲像在說:我知道,我知道……

等瘋媽回到樹下時,鞋子卻不見了。

瘋媽的瘋病就這樣又犯了,這次瘋得比較厲害。

整個這一段故事,基本是以一個瘋子的視角在演繹。上樹、刨坑、奔跑、打鬧,像一部無釐頭動作片。

如果沒有耐心,估計會在電影開始的這一段就放棄了。但是導演很巧妙的把唯美的畫面和節奏感很強的背景樂穿插進去,雖然很多人看不懂瘋媽在幹什麼,但卻很喜歡跟著兒子追媽的視角去看下去。

影片中有一段媽媽和兒子互相摔碗的場景, 兒子大聲地對媽媽說:「知道為什麼我不想上學嗎? 我怕人家說我有個瘋媽。」

兒子對媽媽咆哮, 但媽媽一點兒都不生氣, 因為她知道, 人在壓抑的時候, 是很需要宣洩的。

兒子很想知道關於自己父親的故事。

「阿遼沙」明明是一個蘇聯人的名字,可是小隊長明顯長著一張中國人的面孔。難道這個「阿遼沙」有另外的故事?

終於有一天晚上,在瘋媽燒父親信的時候給他講了一些關於自己父親的事。

順便回憶了自己曾經的年少時,最刻骨銘心的往事。

一個叫李不空的志願軍軍官和年輕時的瘋媽相愛了,他是在學校做報告時從人堆裡發現年輕瘋媽並喜歡上他的。

然後有一天,李不空帶著槍去找年輕瘋媽,結果年輕瘋媽說「不」,李不空說「我知道我知道」。

就是那一次,李不空和瘋媽好上了。

後來年輕瘋媽懷上了孩子,而此時的李不空正在新疆邊疆的軍區服役。

那麼李不空是什麼樣的人呢?

第四部分的「夢」表現了他除了是「最可愛的人」之外,這傢伙是色狼一條。

當年就有過「我知道我知道」的劣行的他,官變大了之後當然更不會有收斂。他甚至利用職務之便,將魔爪伸出國門,獵物囊括各種膚色、發色的女子。

(每一條辮子代表一個女人)

結果,自稱阿遼沙的李不空在和一個蘇聯女孩納塔莎跨國通姦時發生意外死了,死得很突然。

這也是電影中提到,李不空並不算烈士的原因。

瘋媽真的瘋嗎?

好像不是。

她用點燃的火柴燒兒子的手, 告訴他疼是正常人的感知, 也說明她沒真瘋。

瘋媽在傾斜的大樹下刨坑, 挖出根上的一堆堆鵝卵石, 然後在靜謐的森林深處構築了一個外表堅硬的、屬於自己內心的石屋。

這兒有火炕、被褥, 修補過的鏡子、瓦罐、算盤… …牆上還有李東方一張照片和樣板戲《紅燈記》中李鐵梅的劇照。

瘋媽把自己的記憶塵封在生命中最為悲痛的時刻而不能自拔, 這就是一種贖罪或懺悔的特殊方式。

按照現代精神分析學理論來解讀, 就是「凡是藏起來的東西一定是秘密的東西。繼續保密的結果就會慢慢地促使心靈產生一種隔離該秘密保有人與社會的毒液。」

有一天,瘋媽突然清醒了,讓已經當上小隊長的兒子去接」下放」來的人。

從瘋媽目送兒子離開的眼神,感覺這次真的要出事,果然瘋媽在兒子走後,就魔幻地消失了。

大家仔細看圖,這不是屍體。河面上只留下了一身衣服。

瘋媽去哪了?

3

「戀」

第二個故事,1976年夏天,東部城市的一個學校。

在印尼民歌《美麗的梭羅河》音樂的流淌聲中, 單身、成熟的南洋歸國華僑小梁彈著吉他、用磁性的嗓音唱歌時, 五位廚娘一邊揉面一邊擺腿, 是那樣地春情蕩漾!

梁老師因騷擾電話切到手指,到醫務室處理,被林大夫勾引。

影片涉及的那個時代,是性極度受到壓抑的年代。但奇怪的是,梁老師看起來生活在一個香豔得很超現實、空氣中瀰漫著性感氣息的烏託邦裡。

某天夜晚, 受露天放映的樣板戲電影《紅色娘子軍》的直接刺激, 生性不羈的小梁不由自主地輕輕靠近前邊一個女人。晚上學校放露天電影,就出事了。有女人喊了一聲「抓流氓」,所有人都亢奮了,梁老師莫名其妙就成了被追的那一個,而且還摔斷了腿。

學校官方的「摸屁股」調查完全是一場荒誕劇。

唐叔和梁老師在宿舍商議對策,就是搞不清到底是「手摸了屁股」,還是「屁股摸了手」,最後決定坦白從寬。

調查結果卻出人意料,校領導為了維護學校名聲,燒掉了梁老師的認罪書,並聲稱5個流氓都抓到了。

梁老師洗刷清白卻在當晚自殺了。

小梁不願繼續生活在讓他感覺陌生的現實世界裡, 把心愛的槍送給了唐叔,。

和唐叔、林一番盡興玩樂後, 用留下來的槍帶在學校的拱門上上吊了! 死時, 小梁雙手插在褲兜裡, 面帶微笑, 坦蕩而從容。

這一段故事在結尾梁老師自殺之前並不晦澀,問題就出在:梁老師為什麼要自殺呢?

4

「槍」

第三個故事,1976年秋天,南部的山村。

唐叔因為梁老師的自殺事件受到牽連,下放到了瘋媽那個村。身為小隊長的兒子去接唐叔和唐嬸,回來的路上就發現,瘋媽跳河了。

唐叔整天帶著梁老師之前送的獵槍,吹著小號,領著一幫孩子在山上打野雞,甚至夜不歸宿。

小隊長依然糾結於自己的父親是個什麼人,而警察李叔和村幹部都支支吾吾說不清。

無聊之餘,小隊長和唐嬸在瘋媽的秘密小屋偷情,被唐叔發現,最要命的是, 一個念叨自己丈夫的愛情宣言,一個念叨父親的化名「阿遼沙」。

被唐叔發現小隊長和自己老婆偷情後,唐叔用槍指著小隊長的頭,小隊長卻說不怕死,就是想知道「天鵝絨」是個什麼東西。

然後唐叔到北京找天鵝絨,搖滾大叔崔健給唐叔上了一課,讓唐叔明白,這事不是小隊長的錯,歸根到底是唐叔自己的錯。

唐叔回到村裡,本已打算不追究唐嬸偷情的事,小隊長卻自己作死,拿出一面錦旗,證明唐嬸的肚皮根本不像天鵝絨。

這句「天鵝絨」裡,是什麼玄機?

唐叔殺了小隊長的一幕,為什麼會有一個特寫的鏡頭?

5

「夢」

第四個故事這一環節, 其實是整個故事開始的開始。

往事並非如煙, 畫面出現的是兩個騎駱駝的女人並肩行走在西北戈壁灘上。唐妻喋喋不休而又不無炫耀地嬌聲講述著在南洋時和唐叔的愛情故事;身懷六甲的瘋媽則蒙著黑紗頭巾, 一路上沉默地聽。

兩人在一個叉路口分開:迎接她們的, 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在新疆民歌營造出的一片濃鬱的異域風情下, 一邊是走向「非盡頭」的瘋媽來到沒有屍體的停屍間, 背走了帶著她所有回憶與夢想的、她男人的一堆「遺物」;

另一邊, 唐叔在地平線盡頭抱著準妻子, 陶醉地脫口而出:「你的肚子像天鵝絨」。

接下來, 一群激情四溢的年輕人為摟著新婦的小兩口舉辦一場狂歡般的婚禮。

篝火在山坳上一片野外帳篷外熊熊燃燒, 載歌載舞的熱情人群中, 一張被火點著的帳篷翻飛著升上了天空, 火光照亮了瘋媽連夜坐上的返鄉「專列」, 也照亮了李東方出生時的笑臉和唐叔與妻子的婚禮!

若干年後的情慾糾葛, 從茫茫戈壁上的相遇開始, 早已經冥冥註定… …

這時候,也應該解答文章開頭的迷了。

唐叔就是李不空。瘋媽一直沒有瘋,她只是太愛她的丈夫,在得知李不空即將下放到村子,她應該是穿著軍服和黃魚鞋去接他了,可是遠遠的,她看到當年和她一起騎駱駝的女人和他在車上談笑風生,她崩潰了,於是選擇「得體」的退出。

在影片最後,「盡頭」、「非盡頭」這對二元對立的意象給了姜文以暗示, 同時讓觀眾在觀影的體驗和感受中充分發揮各自的想像力, 從而跨越時空界限, 毫無遮障地對人的生存狀態表示憂慮和對人性命運悲劇進行解密。

不管現在發生了什麼,以後還將繼續怎樣的故事,但是每天的太陽依舊照常升起!

6

孤獨

《太陽照常升起》可以看作是姜文電影青春期的最後獻禮,它充滿青春的激情,又包含成長的傷痛。自那以後,他的電影成熟老道,聰明了許多,也圓滑了許多。

一個個人色彩極其濃厚的作者,他的作品即使在故事上沒有相互關係,也足以形成一個電影宇宙。在姜文宇宙裡,《太陽照常升起》不食煙火,又充滿人性,非人非神,但它可能是最接近導演本人的存在。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上天賜予的禮物是一個傷痕累累,等待批判的世界,那該多無趣。

也許可以把《太陽照常升起》看作是姜文的記憶與想像力的一次碰撞。

電影中第四段故事發生於一九五八年,姜文還沒出生,而前三段故事發生的一九七六年,姜文是個十幾歲的少年,他經歷了那個年代,但又不是主角,因此在拍攝那個年代的故事時,就需要想像力。

這想像力一發不可收拾,在電影中發揮得天馬行空,以至於影迷用「魔幻」來形容。

看過《太陽照常升起》, 讓人不禁想起了《新約· 馬太福音》中的「你們是世上的鹽」。

姜文就是中國電影的「鹽」!

「鹽」是一種承諾、一種責任和一種擔當。當我們細細去品味時, 就能品出影片中「鹹」的味道來, 所謂「無鹽則無味, 一鹹抵三鮮」 。

據此, 我們才能更確切地領會「藝術就是我們自願地沉溺於中的醒著的夢」 這一斷語的深刻內涵。

只有這樣, 我們才能真正懂得姜文多年以前說過的一句話:「也許我的話已在拍攝中說盡, 也許我的話已都寫進了劇本… … 」 從而有可能「避免了個人的局限並且超越於作者個人的考慮之外」 。

否則, 如同電影中瘋媽所說, 「只能說你沒懂, 不能說你沒看見!」

參考文獻:

救贖路上的生命悲歌——解析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

張冀 海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主筆:關爽 小部分圖片取自網絡

食人間煙火

寫紅塵故事

相關焦點

  • 邊城滿洲裡 太陽照常升起
    王化勇 攝(抗擊新冠肺炎)通訊:邊城滿洲裡 太陽照常升起中新網滿洲裡11月26日電 題:邊城滿洲裡太陽照常升起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26日一早,凜冽的寒風中,太陽照常在中國邊城滿洲裡升起。當地市民認為:「這些敢於『逆行』的人們堅信,經過三次疫情襲擊的滿洲裡,太陽照常升起,而這裡很快就會恢復人間煙火氣。」(完)
  • 魔幻瘋癲的時間遊戲:《太陽照常升起》,分析的很對!
    姜文新《太陽照常升起》在上映之前參加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雖然進入競賽單元,但最終空手而歸。在國內上演後票房成績差強人意,對觀眾而言,理解《太陽》(簡稱)存在巨大的障礙。《太陽》吸收了西方最新電影的語言元素,根據作品的情況進行中國化改造,形成了獨特的敘事方式和鏡像語言,與中國電影經典敘事、第五代導演的宏大敘事和第六代的瑣碎敘事及其鏡像語言有很大的不同。
  • 《太陽照常升起》很陌生啊?陌生
    這段對話是《太陽照常升起》裡的一段對話,老唐問唐妻陌生嗎,唐妻不正面回答他,唐嫂借唐叔的話來表達自己想說的話。對話反映他們兩個人的夫妻關係,時隔境遷,物是人非,早已經不是當初他和她了。以前不懂姜導,第一次看姜導的《讓子彈飛》就單純覺得她是一部商業片、搞笑片,就圖一樂。
  • 日劇一周收視:《太陽照常升起》二次上榜
    網易娛樂9月9日報導 (文/不言)上周除了第一集就沒有上榜過的新鮮警校題材日劇《太陽照常升起》第二度上榜。一直穩坐收視冠軍寶座的《太陽公公》最新一周收視率繼續上升。此次大河劇《阿江》也揚眉吐氣了一番,打敗了《新·警視廳搜查一課9系》搶到了亞軍寶座。
  • Eason:與你常在黃金時代,太陽照常升起
    與你常在黃金時代,太陽照常升起,好似天使的禮物,永遠有相信你的,See u later!很喜歡這次的歌單!!慶幸你有很多老少鹹宜耳熟能詳的歌曲 ,又為很多好聽不火的歌感到惋惜。《太陽照常升起》對應遠處的日出,一切又那麼美好。Eason笑起來,讓我覺得一起都會很簡單。在曦光裡的維港開live show,等待日出,這個男人也太浪漫了吧!
  • 電影《太陽照常升起》你看懂了嗎?
    這在《太陽照常升起》中發揮到極致。電影中遍布著難於索解的意象,比如瘋媽世界裡的鳥、樹、可能來自《百年孤獨》的史前巨蛋;比如李不空留下的一桌遺物。它們充滿誘惑又充滿歧義。在如此紛繁多彩的符號面前,不解是正常的。而機會在於,姜文為這部他所珍愛的電影留下了太多的文本記錄。關於《太陽照常升起》,至少有四個版本的故事可供我們追索。
  • 太陽照常升起:海明威與巴黎的愛恨情仇
    海明威在這裡翻閱菲茨傑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手稿,在這裡花兩星期寫成《太陽照常升起》,也在這裡記下火熱而隱秘的愛戀:「不管你在等誰,也不管我今後再不會見到你,你現在是屬於我的,我想。你是屬於我的,整個巴黎也是屬於我的,而我屬於這本筆記本與這支鉛筆。」
  • 太陽照常升起:SUN與波場的秘密
    在昨天下跌的過程中,我看到一個特殊的情況,就是百幣下挫之時有一個幣居然還拉升了一下,我笑了,這幾乎在我的邏輯之內,因為整個TronDeFi,也就是波場生態的秘密就在這個太陽(SUN)裡。
  • 太陽照常升起!陳奕迅線上演唱會陪伴日出與日落
    日出日落便是一天,太陽總會照常升起。7月11日,陳奕迅在香港舉辦《Live is so much better with Music Eason Chan Charity Concert》慈善音樂會,日出、日落兩個時段的演出以線上形式播出。
  • 《太陽照常升起》令人震撼的魔幻現實主義大作
    如果你要問我看過最好看的電影是哪部,我毫不猶豫地推薦這部,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沒有之一。令人震撼,極具藝術審美價值的魔幻現實主義大作。《讓子彈飛》上映後和我媽用華數在電視上看的,我們倆一起看了幾遍,然後我自己至少看了有10遍。
  • 清晨6點跟陳奕迅一起「K歌」:生活仍要繼續,太陽照常升起
    陳奕迅在香港維多利亞港迎著初升的日出,向全世界直播了一場20多分鐘的音樂會,演唱了5首新老作品,告白所有人——即使天多昏暗,「太陽照常升起」。受到邀請,陳奕迅與自己的2010年演唱會原班人馬「DUO Band」在早晨6點的香港維多利亞港,迎著灣風與晨曦,進行了一場沒有現場觀眾(偶爾會有清晨跑步的路人)、名為「Live is so much better with Music Eason Chan Charity Concert」的線上演唱會,上面這支歌曲便是其中的《太陽照常升起
  • 太陽照常升起 「中國第一高樓」迎新年第一縷曙光
    原標題:太陽照常升起 「中國第一高樓」迎新年第一縷曙光清晨6時50分許,「鹹蛋黃」一樣的太陽緩緩從申城地平線上爬上來。在總高度632米的「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上,一眾人發出雀躍聲。2021年元旦清晨,人們登上「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在118層觀光廳共同迎接新年的第一縷陽光,開啟下一年的新徵程。
  • 2020景觀規劃類綜合獎:太陽照常升起——喚醒知青記憶的山村空間...
    2020景觀規劃類綜合獎:太陽照常升起——喚醒知青記憶的山村空間重構設計 | LA先鋒獎
  • 《太陽照常升起》一部浪漫、魔幻格調且充滿散文氣質現實主義作品
    《太陽照常升起》(下文簡稱《太陽》)是姜文蟄伏已久的作品,作為解禁後首部且人生第三部影片,其在眾多影迷和姜文心裡都是很讓人期待的,所傾注的心血在影片的每一幀裡都可見證。雖上映後因難懂導致票房不佳,但其藝術價值早已成為學院派研究讚頌和分析的對象。12年之後,豆瓣評分仍在8.1分,屬華語佳作。
  • 海明威《太陽照常升起》:求而不得的愛情,照亮欲望中輪迴的心靈
    而他的《永別了,武器》和《太陽照常升起》被列為20世紀中100部最佳英文小說,可謂實至名歸。清醒的人無法忍受這個世界,海明威選擇了自殺。他不愧是美國的硬漢作家,別人自殺用手槍,毒藥或跳河海,他用獵槍,這才夠勁夠刺激,符合他的性格。所以,海明威的作品一點都不迷惘,文字與思想異常清醒。
  • 《唐頓莊園》任何人離開都很遺憾,不過太陽照常升起
    不過,太陽照常升起,明天照常來,也許深秋會變成冬天,但春天又會來。其他人,以及新來者,將繼續過著唐頓的美好生活。在電影中,湯姆對露西說:「這並不痛苦(西博離開七年後),但有些東西已經不見了,永遠也補不回來了。」。是的,但不能填補空虛的心,因為它沒有傷害,它總是可以開始另一個旅程。七年來,人們來來往往。
  • 《太陽照常升起》是姜文技法最為圓熟的片,沒有之一
    她對著太陽喊叫,「他一笑,太陽就出來了」,但是,太陽是出來了,可悲劇卻開始了。周韻帶著自己男人的遺物到了男人的家鄉,過了18年。到了1976年,另一個政治意蘊十足的年份。那一年有個魔王去世,文革即將結束,但希望還看不到邊。兒子18歲了,成年了,還做了村裡的隊長。周韻知道一切該結束了。
  • 太陽的紅焰從寒煙裡升起
    太陽的紅焰從寒煙裡升起 文/孫樹恆 1 星星何時退隱? 車流決定了前進的方向,而狗卻不能 路上的石子 ,露出潔白的茬 樹枝幹枯,垂柳根根,卻那麼乾淨 仿佛城市裡的垂釣者 一聲咳嗽之後 ,胸懷寬鬆了 一路走去,何處追尋人間的美好。
  • 廣州,太陽照常升起
    突然看清,原來熟視無睹、零零碎碎的生活片段所組成的平凡皆因幸運,原來年華渺小,人生卻很珍貴;也明白,越是接近勝利,越要小心謹慎,因為我們皆知曙光來之不易;帶著每一個值得銘記的瞬間繼續前行,我們在這座城市認真生活,就是熱氣騰騰。如今,疫情並未結束,廣州的防控與復工仍在有序推進。戴著口罩、經常測溫、隔位就座……這樣小心翼翼地防護還要繼續,還沒有到懈怠的時候。
  • 無論996還是669,太陽照常升起,生活依舊繼續
    水電煤氣物業費我一個子兒也沒少交或者多交,也就是一太陽依舊升起,我們的生活依舊繼續。那麼,為什麼馬爸爸的問題如同熱油鍋裡濺了水,噼裡啪啦炸開了呢?我總結了大家譴責馬爸爸的原因,基本是下面幾種:馬爸爸跪舔的姿勢實在太不雅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