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強颱風「山竹」自9月11日20時風速增強到65米/秒(17級以上)後,已維持該強度近36個小時(截至9月13日08時)。從衛星雲圖動畫上看,「山竹」颱風眼擁有著一個直徑接近80公裡且正圓形的颱風眼。「山竹」核心區域雲團的直徑接近1000公裡,比西北太平洋前三個超強颱風「飛燕」、「瑪莉亞」和「傑拉華」均要大很多。
▲葵花-8監測到的超強颱風「山竹」雲頂亮溫動態雲圖(時間段:9月12日23時00分至9月13日06時00分)
▲超強颱風「山竹」和強熱帶風暴「百裡嘉」風場動畫。
「山竹」目前正逐漸向菲律賓東部海域靠近,最新的分析數據表明菲律賓東部海域的海溫高達31℃以上,「山竹」將在該海域上空進一步加強。中央氣象臺認為「山竹」將增強到68米/秒(2分鐘平均風速),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給出的巔峰強度是155kts(1分鐘平均風速),日本氣象廳則認為「山竹」能達到60米/秒(10分鐘平均風速)。上述三個官方颱風預報機構均一致認為「山竹」將超越「飛燕」成為今年風王。
▲菲律賓東部海域海溫高達31℃以上。
今天(9月13日)早晨,「山竹」已進入到我國颱風48小時警戒線內。「山竹」後期的路徑有南調的趨勢,它將於15日凌晨先登陸菲律賓北部的呂宋島,15日下午到上半夜穿過呂宋島進入南海東北部海域。受呂宋島山地地形的影響,進入南海後的「山竹」強度會有所減弱,不過它在16日接近我國華南沿海時的強度仍可能達到超強颱風的級別。
▲超級計算機模擬的「山竹」在經過菲律賓後強度將顯著減弱。
▲中央氣象臺近兩天來預測「山竹」後期路徑演變動畫。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集合預報預測的「山竹」後期移動路徑概率圖。
此外,「山竹」的路徑雖然有所南調,但由於它體型巨大,七級風圈半徑都有近350公裡,屆時廣東中部到海南東部都有可能在它的正面襲擊範圍內。「山竹」來勢洶洶,雖然有呂宋島為我們擋了一槍,但它仍將對華南沿海多地交通運輸、農業、林業、漁業等多個行業帶來嚴重影響,提前準備必要的防範措施總是沒錯的。
中央氣象臺發布「百裡嘉」登陸消息:
今年第23號颱風「百裡嘉」(強熱帶風暴級)的中心已於今天(13日)上午8時30分前後在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級(25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90百帕。
▲"百裡嘉"登陸前後雲圖動畫。
13日早晨,「百裡嘉」在距離湛江以東110公裡的華南近海海域上加強為強熱帶風暴。從衛星雲圖上看,在接近雷州半島前,「百裡嘉」中心附近對流確實有猛烈爆發,核心區域雲團覆蓋了整個雷州半島和海南中北部地區。
「百裡嘉」將很快橫穿過雷州半島進入北部灣,今天夜裡將再度登陸越南北部沿海地區。不過,廣東、海南和廣西的朋友請繼續保持高度警惕,因為超級風暴「山竹」才是真正的考驗。
應對風王「山竹」,中央氣象臺與港澳舉行歷史首次聯合會商2018年第22號颱風「山竹」在溫暖的西北太平洋上迅猛增強,強度遠超之前重創日本的颱風「飛燕」,並無可厚非地成為今年迄今為止的全球「風王」,並有可能成為今年登陸我國的首個超強颱風。
9月13日10時,中央氣象臺與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舉行歷史首次三方聯合視頻會商,集眾智研判「山竹」的發展趨勢與影響。中央氣象臺副臺長宗志平說道,「舉行首次三方視頻會商,意味著三方聯合會商機制將步入常態化,這在做好區域防災減災、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根據最新預報,「山竹」將在9月16日晚上登陸廣東西部到海南島東部,屆時也將給香港、澳門帶來強風雨影響。超強颱風襲擊我國人口密集且經濟高度發達的華南沿海,這讓人不禁想起2014年的超強颱風「威馬遜」以及2017年正面登陸珠三角的強颱風「天鴿」——前者是1973年以來登陸華南的最強颱風;後者則給澳門等地帶來重大影響。
這兩天,北半球除了北印度洋外,其餘各大洋內總共匯聚了7個颱風或颶風和4個颱風胚胎。總共11個風暴使得整個北半球炸開了鍋。
▲北半球11個風暴一字排開盛景。
西北太平洋目前有三個熱帶系統,分別是:超強颱風「山竹」、已經登陸雷州半島的熱帶風暴「百裡嘉」和位於遠洋的熱帶擾動91W。
▲超強颱風山竹
超強颱風「山竹」近中心風速已達65米/秒(風力17級以上)並逐漸向西偏北方向移動,最新預測認為它將先登陸菲律賓北部呂宋島然後進入我國南海北部並於9月16日夜裡在粵西到海南東部沿海一帶登陸。
▲中央氣象臺預測的山竹後期路徑
熱帶擾動91W於9月11日凌晨在遠海生成,目前強度略有減弱。
▲熱帶風暴「Olivia」正面襲擊夏威夷
Olivia於9月2日上午在東太平洋,生成後它一路向偏西方向移動。9月7日上午,「Olivia」的強度一度達到4級颶風(115kts),但隨後它便開始持續減弱。9月12日夜裡,「Olivia」抵達夏威夷群島東部近海,強度已減弱到45kts左右,它對夏威夷群島的影響主要是降雨。
▲Paul將向西北方向移動。
東太平洋的「Paul」於9月8日夜裡生成,它的強度並沒有有效加強,巔峰強度僅為熱帶風暴級。隨著「Paul」逐漸向西北方向移動進入高緯冷水海域,它將逐漸減弱消亡。
▲位於墨西哥西側近海的93E
不過,目前在墨西哥西部的近海海域活躍著另一個熱帶擾動93E,強度已達到20kts,未來它有可能加強成為一個颶風。
▲大西洋上空的五個熱帶系統位置分布
大西洋是近期最熱鬧的海域,這裡集聚了2個颶風、1個熱帶風暴、1個熱帶低壓和1個熱帶擾動,它們分別是颶風「Florence」和「Helene」、熱帶風暴「Isaac」、熱帶低壓10L和墨西哥灣內的熱帶擾動95L。
▲從國際空間站上拍攝到的颶風Flrence.
颶風「Flrence」目前近中心最大風速達到了125kts(四級颶風),它將繼續向西北方向移動並將於美國東部時間本周五上午在北卡羅來納州附近沿海登陸,登陸時的強度可能達到三級或四級颶風的等級。恐怖的是,Flrence登陸後並不會迅速深入內陸,它將會沿著海岸線向南移動,移速也會減緩,這將給北卡、南卡和維吉尼亞等州帶來嚴重的風雨災害。
▲Flrence未來移動路徑概率圖。
大西洋另一個颶風「Helene」未來將偏北方向移動,它將與高緯海域上空的熱帶低壓10L產生雙颱風互旋效應。這兩個風暴未來都將向北匯入高緯西風帶中變性後逐漸消亡。
▲Helene未來移動路徑概率圖。
熱帶風暴「Isaac」則會像偏西方向移動影響加勒比群島,目前加勒比灣海域內蘊含著豐富的能量,將有助於「Isaac」強度的增強。
▲Isaac後期移動路徑。
熱帶擾動95L位於墨西哥灣內,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認為它在未來2天內加強成為颶風的概率達到70%。95L將緩慢向西北方向移動,逐漸向美國南部的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靠近。
▲位於墨西哥灣內的熱帶擾動95L。
目前北半球的11個熱帶系統中,超強颱風「山竹」和四級颶風「Flrence」無疑是威脅最大的兩個系統,它們將分別影響我國華南和美國東南部沿海地區,另外熱帶風暴「Isaac」也將給加勒比群島帶來不小的麻煩。
信息來源:颱風監測;澎湃等
點擊左下閱讀原文 查看最新颱風路徑
2018第十屆中國(海南)國際海洋產業博覽會(2018年9月28日-30日)
海洋基礎科學問題研究主要聚焦在?海洋科學的研究對象、知識體系、二級學科有哪些?| 《10000個科學難題(海洋卷)》全網獨家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