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香宜豐柴鍋飯!

2020-12-24 刀刀vlog

有一種童年叫燒火做飯

對於宜豐人來說,故鄉的炊煙裡,總少不了柴鍋飯的醇香,長於農村的我們,對柴鍋飯,始終存有一種深深的眷戀之情。

曖曖遠人村

依依墟裡煙

靈澈透綠的宜豐鄉村

連結著嫋嫋炊煙中的飄香柴鍋飯

會讓你的味蕾產生彌久的記憶

小時候,在農村

柴鍋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生活用具

柴灶大都用磚砌成

方方正正,憨憨的,笨笨的

卻承載著一家男女老少一日三餐的重任

再貧窮的歲月

只要屋子裡有了一方柴灶

只要柴鍋升騰出熱氣來

日子裡便有了生機,也有了希望

當年的農村老家是這樣一番情景

木製的餐桌,磚砌的柴灶

每到做飯時

鍋邊母親揮舞著鏟子

灶前「牙麥嘰」在幫忙「嗻」柴

母親一會要火大一會要火小的指令聲

紅紅的火光閃爍跳躍,或明或暗

「凹」柴聲、炒菜聲……

混合著叮叮噹噹的鍋碗瓢盆聲

廚房裡每餐都奏響一曲和諧的交響樂

煙燻火燎的廚房裡

總有繫著「藍裙」的母親身影

飯甑上騰升的蒸汽

鍋蓋邊冒出的熱氣

生動,靈動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對大多數人而言

柴鍋飯伴隨著幾代人的回憶

它既是一種情懷

也代表了一種綠色、健康的飲食方式

這樣「土」得掉渣的事兒

似乎在現在的生活中漸行漸遠

只是那入口醇香的味道

久久難以讓人忘懷

灶屋四壁被煙燻得「墨烏」

竹製的「殘把」(「淺齒」)把鍋刷得鋥亮

一塊「摩西」把灶臺抹得乾淨

廚房煙囪裡冒煙

永遠讓人覺得安心

農忙的時候

母親在鍋裡架上幾根筷子

把上餐的「現飯現菜」擱在上面熱一熱

省時省力不誤事

灶屋房梁上掛著幹蘿蔔、幹節子、臘肉

過年的時候搬梯子取下來炒

孩子們流著口水圍著一桌子的美味

那是一年裡最幸福的時刻

有時候晚上飯不夠

母親不想煮、撈、蒸

便會在鍋裡「逼飯」

要逼好一鍋飯,柴和火候是關鍵

柴要夠幹,燒不起來不行

等灶火熄了再想起來添柴也不行

忽冷忽熱最容易夾生

柴火大概是最滋養飯菜的

如今

電飯鍋、電磁爐、燃氣灶等廣泛使用

因為沒有了柴火的參與

做出來的飯菜味道總是單薄寡淡

總感覺少了些什麼

除了大鍋飯之外

記憶中的炊煙總是跟紅薯聯繫在一起

燒飯時候

洗淨幾個紅薯放到甑下

「擦」出來的番薯香甜可口

或做好飯後

把幾個紅薯丟進「灶肚」的餘火裡

這樣「歪」出來的番薯分外美味

相信大家也記得

燒火時用的吹火筒

想想吹完後嘴巴一圈的黑印子

那樣子真是滑稽又好玩

柴鍋「捂飯」

才是家最溫暖的味道

時間可以改變容顏,卻改變不了情懷

柴火灶保存下來的記憶

總是回味悠長

村莊或偏遠

卻能聽到內心的呼喚

去吧,這是你出發的地方

在那桃源秘境中

一爐柴火三杯酒

滿桌飯菜聊天光

美哉妙哉

文:宜豐老仔裡

相關焦點

  • 宜豐竹鄉宴來了!品美食聽故事 ...
    現場「鮮氣」四溢令人垂誕欲滴菜相大方、文雅充滿了禪韻竹香不由得讓人感嘆宜豐不愧是中國禪宗臨濟宗、曹洞宗的發源地之一中國竹子之鄉下面跟著小布一起去看看現場吧他借宿的民房,女房東叫香姑嫂。香姑嫂看見吳王胃痛吃不下東西,就建議說:「我們這裡作興吃什麼補什麼,吃肚片湯可以養胃。」吳王試著吃了幾次肚片湯,胃疼果真消了。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香姑嫂,在燉肚片時,特意加上了香菇,這道菜從此就叫做「香菇燉肚片」。
  • 遊玩江西宜豐洞山
    宜豐洞山是個歷史很悠久的地方。雖然現在遊客人流不多!確實一個值得一去的地方! 最讓人看到能感到震撼的怕是上香是不要錢的,有展示牌,有誠心一柱香就夠!這江西宜豐洞山是個好去處!踏青,登高!作為一個愛好自媒體的業務愛好者,不愛好說假話!您可以根據我最平凡的拍攝,來看看這地方!最後在送上最真的照片!
  • 給你一天時間,你會怎樣了解宜豐?
    再放鬆心情,去了解宜豐農村的生活,附近(車程10分鐘左右)有一個村值得你一去,那就是--醉美平溪。還可以嘗一嘗宜豐獨有的傳統名酒——天寶羅酒「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九天溪院主打中醫藥+大健康,菜品的用料簡單,烹飪方法細緻健康卻又色、香、味俱全。九天溪院所供應的食材,都是來自新鮮採摘,保證每一份美食的健康美味。
  • 宜豐這所全國足球示範學校,又給宜豐人長臉了!
    宜豐縣新莊鎮中心小學男、女足球隊共16名運動員代表宜豐參賽,在本屆足球運動會男子、女子U11歲組激烈角逐中,孩子們頑強拼搏、奮力爭奪,取得輝煌戰果,第一階段男子16個小組、女子8個小組循環賽結束,宜豐男隊4勝1負排小組第二名、宜豐女隊3勝1平1負排小組第三名,全部挺進32強,最終雙雙獲運動會三等獎。
  • 宜豐天寶古城:古村換新顏 遊客慕名來
    曾以「內外八景,六門十三第,四十八條巷,四十八口井,四周竹城牆,四季馬蹄香」飲譽江南,古建、古巷、古井,走進天寶古城好像走入了明清歷史之中。項目建成後將為江西旅遊和宜豐全域旅遊增色,助力宜豐縣域經濟發展。
  • 這是土生土長宜豐人最熟悉的場景……
    土生土長的宜豐人,對菜地的熱愛是超乎尋常的。在村野,只要有荒地,無論貧脊,定會開墾出來,播下種子,栽上苗兒,過不了多久,綠盈盈的蔬菜就生機勃勃地亮你眼了。就算你在城市安了家,總也惦念那些綠,於是城市的邊邊角角,樓房的頂上,陽臺上的花盆,立刻被發掘出來,種上了菜。所以你看見誰家陽臺上垂下的綠綠的豆角是不會詫異的。
  • 二家三宗 江湖重心 ——宜豐禪文化掠影
    禪宗是最具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論中國禪,離不開江西禪(洪州禪);論江西禪,則離不開宜豐禪。宜豐禪既是中國禪宗發展的重要成果,又是中國禪宗的重要內容。宜豐作為禪宗臨濟宗、曹洞宗、黃龍宗的祖庭,在禪宗「五家」(溈仰、臨濟、曹洞、雲門、法眼)「七宗」(五家加上黃龍、楊岐兩派)中居有二家三宗的重要地位。
  • 宜豐洞山~行
    禪風竹韻,樂享宜豐。洞山正是宜豐旅遊的優秀代表。宜豐的經濟邁上新的臺階。(配圖中的圖1是去年的今天拍的,看起來毫無違和感吧。)
  • 宜豐特色名菜---炒米蒸蛋,你吃過嗎?
    宜豐炒米蒸蛋,當地又叫「滾凍子」,是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民間流傳下來的一道傳統特色名菜。
  • 朱虹:宜豐——禪風竹韻 康養福地
    三國吳大帝黃武年間(222年—229年),宜豐正式建縣,縣治天寶;到唐代,經歷三立三並。宋太平興國三年(981年),「以宜豐故地置新昌縣」。民國三年(1914年),因與浙江新昌同名,復名宜豐。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曾任知縣汪道在重修的《新昌縣誌》序中云:「新昌,古宜豐也。山川之勝,人物之盛,文章之富,甲於旁邑。」走進天寶,回味新昌,感悟宜豐,當可求其「山川人文甲於旁邑」之證。
  • 朱虹:宜豐—禪風竹韻 康養福地
    官山風光宜豐,一座位於贛西北部歷史悠久、富有韻味的小縣,得名於「炎涼適宜,物阜民豐」。據考古發現,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塊土地就有人類居住。三國吳大帝黃武年間(222年—229年),宜豐正式建縣,縣治天寶;到唐代,經歷三立三並。宋太平興國三年(981年),「以宜豐故地置新昌縣」。
  • 禪風竹韻,樂享宜豐
    宜豐,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莊園。春天,黃檗山、東方禪文化園裡春意鬧枝頭;夏天,九天原始森林探秘,漂流勁爽十足;秋天,雙峰竹海,徜徉青山翠浪;冬天,官山賞雪觀猴,品茶聊生豈不快哉 ……步步皆景,四季皆宜,遠在深山有人識,禪風竹韻,樂享其中。
  • 宜豐一桌菜!好吃,還有你沒聽過的故事!
    宋風劉家,是宜豐石市鎮的一個古村落,在南宋時就形成了繁榮的集市。當地風味小吃也形成特色,其中石市醃菜肉最有名,已有800年的歷史。因為保存了古樸的宋代風味,所以石市醃菜肉現在又叫宋風醃筍肉。這道菜採用竹筒盛裝,且有「竹報平安」的吉祥意義。洞山蓮花菇是宜豐禪林有名的寺院供佛菜和養生菜。
  • 宜豐:魅力文旅,深情「勁旅」
    禪風竹韻 樂享宜豐一場盛會 江山勝遊>宜豐公安不斷提升公眾安全感和群眾對公安工作滿意度全警動員、全力以赴堅決完成文旅大會安保工作為推進「大美生態科技文明」新宜豐建設
  • 宜豐,陶淵明的故鄉,被譽為中國璀璨的生態明珠
    宜豐,是東晉偉大詩人陶淵明的故鄉,他的理想田園生活風光也來源於這裡,山清水秀,其森林覆蓋率72%,被譽為:「中國璀璨的生態明珠」。宜豐,位於贛西九嶺山中端的南麓,四面環山,與高安,上高,萬載,銅鼓相鄰,
  • 森林康養在宜豐 | 洞山民宿:隱居禪境,感悟天地
    日前,縣文旅局、宜豐發布組成尋訪小組走訪宜豐風格各異的民宿只為把最受歡迎的「宜豐最美民宿」推介給大家那麼,哪個是你心中的最美?洞山民宿坐落於江西省省級風景名勝區——洞山景區內位於江西省宜豐縣北部距離宜豐縣城25.5公裡主要開展圍繞青少年教育、中老年頤養、自然體悟等一系列與傳統文化及生命修習相關的活動。
  • 宜豐的橋,千姿百態!你知道幾座?
    江南水鄉宜豐多橋。這裡既有古老的石拱橋、石板橋,也有古老的夯土橋、磚拱橋等。 這些古橋既頓悟了"泉眼無聲溪細流",也看淡了"山澗小溪漲與消"。一座座古橋,其實就是一部部山與水的歷史。
  • 宜豐16家地方煤礦全部關閉退出
    中國江西網宜豐訊 (記者胡光華)12月13日,記者從宜豐縣安監局獲悉,2015年以來,該縣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和壯士斷腕的決心,全力推進煤炭行業去產能,至今年9月,全縣16家地方煤礦全部實現關閉退出,退出產能62萬噸,提前兩年完成去產能工作任務。
  • 宜豐:千年掛麵再飄香
    宜豐:千年掛麵再飄香 2020-04-30 0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美」在深山有人識 ——宜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紀實
    近年來,宜豐縣緊緊圍繞「主攻旅遊創新提升工程,構建區域旅遊休閒頤養中心」目標,依託山水資源,挖掘文化內涵,科學劃定旅遊功能區,全力打造旅遊精品區,不斷推進「禪風竹韻·樂享宜豐」品牌建設,旅遊產業加速轉型升級,全域旅遊大格局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