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是中國三山五嶽中的西嶽,也叫太華山、蓮花山,是中華文明發祥地,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聖地之一,有72個半懸空洞,道觀20餘座 ,俗稱奇險天下第一峰,有許多神奇的傳奇故事。
我34年前爬過華山,那時年輕,體力充沛,傍晚8:00左右開始爬山,每人自備 一個手電,前後瞭望,山間就像螢火蟲在山道飄舞,煞是壯觀。爬到回心石,很多人就投降了。我和同伴堅持爬到了東峰山頂,每人租一件黃軍大衣,蜷縮到背風處,等到黎明看了日出。然後遊玩了西峰、南峰、東峰、北峰後走下華山,回家後兩條腿都成直的不敢打彎,過了好久才恢復過來。
今年有幸參加了「我要上全運」2020陝西省山地救援演練示範活動暨省登山公開賽,這次活動是陝西省舉辦,華陰市承辦的活動,每位參加者免門票,僅需99元報名費就可免費乘坐景區觀光車,北峰索道。
早上6:45,銅川參加活動的百十名參賽者在市政府廣場坐上兩輛免費往返大巴車,兩小時後到了華山腳下的會場……隨後登華山活動開始。
從活動現場先到玉泉院後自由登山,我們先遊玩了玉泉院。玉泉院位於華陰市玉泉路最南端,是遊客從華山峪爬華山的必經之地。相傳金仙公主在鎮嶽宮汲水洗頭,不小心將玉簪掉入水中,後來卻在返回玉泉院後用泉水洗手時找到了丟失的玉簪,於是賜名玉泉,玉泉院因此而得名。前殿右側是宋代書法家米芾寫的「第一山」石碑。院中綠蔭蔽天,迴廊曲折,登華山者多在這休息好後開始爬山。前院有石肪,也叫「石船」,船上有畫艙,並有曲橋與池岸相接。池中多有觀賞魚與烏龜,且見很多個頭很大的烏龜聚在池中石板上曬太陽。
遊過玉泉院歇足後10:45開始登山。起初是4公裡大上坡的石板路,12點過了五裡關遇到一華山挑夫,年紀64歲還在為了生活而奔波,肩挑80餘斤貨物在爬山,從玉泉院到這裡他用了兩個半小時。此地紅牛十塊錢一瓶,礦泉水十塊錢三瓶,泡麵十塊錢一盒。
12:26過了毛女洞,肚中疼痛難忍,上了趟公廁方才好些。可能是平時不太喝涼水,今天主要喝涼水的原因。隨後過了仙姑橋、響水石、雲門等地,其實一路遊客提的最多的地名叫回心石。
12:10到了回心石。關於回心石有兩個說道:一是對於體弱者經過5公裡多的登山到此己精疲力竭,何況下來還有更難的千尺憧、百尺峽、老君嶧溝擋道,從此才開始算爬華山,因此知難而退縮;另一是兩個徒弟跟師傅學道,心生怨念,把師傅推下懸崖,當他們走下涯頂卻見師傅好好的,知道師傅已得道成仙,心生悔意 ,從此回心,跟定師傅修行學道。
從右邊爬上一段臺階來到華山有名的險道千尺幢。我先喝了桶紅牛開始手腳並用爬山。千尺幢位於 青柯坪東絕壁上,是經華山峪攀登北峰必經之路,原來為崖間裂縫,寬3尺多,坡度70,宋人沿隙拓寬成路,共370級石階,每個石階僅容半隻腳,向上仰望,一線天開,因此也叫天井。
過了千尺憧邊是百尺峽。百尺峽雖短,只有91級石階,但呈90度,比千尺憧更陡,更 狹窄,
上了百尺峽,回頭向下觀望,發現一個小孩在爬百尺峽,後邊有個女的緊隨其後保護著。上來後得知是鹹陽的小朋友,那個女的是他媽。現在男孩五歲九個月,比我外孫石頭還小几天,真心為他的勇氣、毅力點讚,真棒!
下午2點來到群仙觀,這裡礦泉水10元2瓶,紅牛15,老冰棍10元2根。過了群仙觀開始爬老君梨溝。老君梨溝的傳說是太上老君駕青牛經過此地用神牛梨出的上山小道。現道兩旁有犁耙印和牛蹄印。此處有臺階300個。爬上老君梨溝平臺不久,2:20終於登上了北峰頂。從玉泉院登頂北峰用了三小時35分鐘。
今天爬華山是一日遊的範疇,大巴車接送,下午七點返回銅川新區,個人根據體力按排遊玩,多數人選擇在北峰遊玩後坐索道下山,我與騎友「朝陽若彤」繼續爬山。兩點半開始爬山,爬上了擦耳崖、華山論劍、日月巖……3:20左右爬過蒼龍嶺,光聽地名就知它們的奇險且他們都有著美麗神奇的傳說故事,我在這裡就不一一敘述。這裡的紅牛25元一桶、方便麵24元一盒、礦泉水11元一瓶,租大衣50元一件,帳篷100元一頂。
下午3:35到了關中八景排名第一的仙長崖,傳說是巨靈神劈山開河所留。唐朝大詩人李白有詩「巨靈咆哮劈兩山,洪波奔流射東海」。3:40被迫止步於金鎖關前,因為時間真的不允許再向前行,否則趕不上返回新區的大巴車了。
休息5分鐘後下山奔北峰索道而去。上山容易下山難,上山可以手腳並用爬山,下山呢?多虧在玉泉院門口15元買了登山杖,這回該用上了。上山往上爬用著剛合適,下山下臺階顯的短了點,也不知道是我不會用還是質量問題,拉開後合不上,明顯能看到彈簧……最後給了山上的清潔工,心想「塞翁失馬,焉知禍福」。我倆一個小時下到北峰索道旁邊,等待坐索車的人真多。根據指示牌提示過節人更多,需要兩個小時才能坐上車。我們在一樓等了40分鐘,二樓等了20分鐘後坐上纜車下到山下。
下了索道,往下走左邊不遠是八勇士《智取華山》的景點。再往下走坐上景區公交車,此地距離遊客中心約8公裡,6:30到了大巴車旁,7點準時開車,9點到了新區大耀城路口下車,9:30回到家裡,結束三十四年後再爬西嶽華山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