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中尋找「法治中國」建設資源

2020-12-17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由中國政法大學主辦的第二屆「馬克思主義與法治中國」全國學術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會議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基礎理論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為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開掘經典理論資源,回應現實實踐問題。

&nbsp&nbsp&nbsp&nbsp西方資產階級法權理論出發點是絕對自私自利的個人,強調個體與他者、個體與社會、個體與外在的對立和分裂。這種對人性形上學的把握跳出了社會現實本身、歷史境遇,成了神秘的永恆的絕對的同一的觀念,進而在現實中發揮作用,引導著人們的趨向,這種主位顛倒在馬克思主義法學裡得到了糾正。

&nbsp&nbsp&nbsp&nbsp馬克思揚棄二者,實現個體性與社會性、與物質生產關係的統一,實現了對人的本質性把握與外在現實社會生產狀況的統一。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藺慶春說,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人權觀是一種歷史性的、辯證發展的,而不是絕對的抽象的、永恆的超然於現實之外的東西。「我們國家所做的很多工作,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對人權在現實層面更根本的維護、實現,而不只是一種純粹觀念對觀念的理論批判。只有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中,在自我與他者的交往中,人權的價值追求,或者人的權利的內在屬性才能彰顯出來。」

&nbsp&nbsp&nbsp&nbsp「社會主義法律平等廢除一切階級不平等,將平等建立在勞動的基礎上。社會主義社會法律不僅要實現形式平等,也要追求實質內容的平等。這與資本主義法律只追求形式平等而忽視實質平等有本質差異。」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黃雲明說。

&nbsp&nbsp&nbsp&nbsp「柏拉圖《理想國》中的正義是一種抽象法,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可以看成黑格爾的『理想國』。只有馬克思用歷史唯物主義超越了以往的抽象法。」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吳宏政說,黑格爾畫了一幅國家的藍圖,而馬克思是按照藍圖建立地上的國家。

&nbsp&nbsp&nbsp&nbsp西方國家的法律演進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如英國,內生發展八百年之久。而在東方國家,如日本、韓國、新加坡都以強力推動移植了外來法律。以日本為例,佔領軍司令麥克阿瑟在東京司令部設立了個民政局,25個工作人員中只有兩人學法律。可就是這25人晝夜不停加班一周,起草了日本憲法。麥克阿瑟叫來時任日本首相吉田茂,叫他拿回議會。該文本一字未改通過並沿用至今。

&nbsp&nbsp&nbsp&nbsp內生道路漫長,我們無法等待。他人把法律移植強加給我們更不可能。因此,中國要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中國共產黨自上而下的領導和人民群眾改革自下而上的推動相結合的構建式道路。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顯明說,這條道路有三個要義,第一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保證這條道路的方向;第二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是道路的路基;第三是要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作為道路的理論說明和學理支撐。

&nbsp&nbsp&nbsp&nbsp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社會、法治政府一體建設。徐顯明說,我們最終的目標是法治國家,建設法治政府,是主體工程和重點任務,而建設法治社會是一切的基礎。他補充道:「我們的法治主體是人民,人民不是被治的對象,而是運用法治的主體,這與古代法家、秦法是根本區別。來自人民、以人民為主體、為了人民,我們法治的目的是造福人民,這是我們法治的功能,要保護人民,這是我們法治的宗旨。」

&nbsp&nbsp&nbsp&nbsp會上,專家學者還就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邏輯關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中國風格、價值確認、話語建構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近百名學界、業界人士與會。(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劉博超)

相關焦點

  • 發展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原創性貢獻
    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對人類法律思想進行「揚棄」的基礎上,創立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這一理論在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實踐中產生,在社會主義國家法治建設的實踐中不斷創新,至今依然閃耀著真理的光輝,飽含著科學的智慧,蘊含著精神的力量。
  • 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刻不容緩
    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場館建設,是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近些年來,我們在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中比較注重載體建設,全國各地建立了不少「道德講堂」「文化廣場」等,收到了良好效果,但與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相比,還很不顯著。走遍世界各地,我們會發現,一座城市中最漂亮的、最具標誌性的、處於顯著位置的建築物通常都是該城市的精神支柱載體。中國的古代城市建設也是這樣。
  •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馬克思主義法學觀基礎之上,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的偉大實踐而逐步形成的,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最新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總抓手,始終離不開黨的科學理論的指導。
  • 與法治建設同頻共振的中國法理學(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內容提要●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法理學研究日益廣泛深入,為提升全社會法治觀念、深化對法治建設的規律性認識作出重要貢獻。●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入和法治建設的推進,中國法理學更加關注法治建設的自主性問題。研究者立足中國國情和法治建設現實需求,以適應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為目標,注重從中國法治實踐中提煉具有中國特色、反映中國經驗的學術命題。●中國法理學研究將繼續努力構建體現馬克思主義法學基本觀點和方法、根植中華文化、適應中國國情的法理學範疇體系,支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建設,並在這個過程中努力實現自身繁榮發展。
  •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進展
    從總體上把握我國學術界關於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進展情況,理清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關係、總結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成就和不足,對於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觀,建設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 歷史唯物論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論基礎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作者:朱景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並系統闡述了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這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程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 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長期實踐。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持之以恆將馬克思主義法學基本原理運用於全面依法治國新實踐,不斷探索解決中國法治問題的新路徑,不斷進行艱辛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麼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形成了習近平法治思想。
  •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簡介
    主要任務是: 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研究重點,以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最新理論成果貫穿到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建設、教材建設中,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建設。
  • 中國人民大學2019級「紅船領航」計劃馬克思主義經典研習會舉辦
    「紅船領航」計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引領同學們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著力培養新時代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取得了豐碩成果。希望同學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和期望,在理論學習中堅定信仰,永葆矢志報國的初心;在理論學習中投身實踐,錘鍊腳踏實地的品格;在理論學習中擔當責任,保持砥礪奮鬥的姿態,回答好人生之問與時代之問,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施展才華、貢獻力量。
  • 中國的法治建設
    中國人民為爭取民主、自由、平等,建設法治國家,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奮鬥,深知法治的意義與價值,倍加珍惜自己的法治建設成果。    一國的法治總是由一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決定並與其相適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成功地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 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
    立場觀點方法是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靈魂,是科學理論的精髓所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並將其創造性地運用到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意義的法治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
  • 一本「領學」馬克思主義經典的好書
    這是湖南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也是湖南社科理論界對恩格斯的最好紀念。我們都知道,中國共產党姓「馬」,堅定不移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是我們黨始終如一的信仰追求。姓「馬」,就必須努力掌握好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這個「看家本領」,尤其是必須努力把握好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真經要義」。
  • 中國特色軍事法治的勃興之路——新中國軍事法治建設回顧與思考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在謀劃和推進人民軍隊由革命「遊擊隊」向國家「正規軍」的轉型中,十分重視發揮法制的功能作用,積極運用革命法制推動軍隊正規化建設。改革開放後,外部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內部整頓軍隊的需求,共同推動軍事法制的恢復重建,確立了依法治軍方針,建設形成了中國特色軍事法規體系。
  • 努力推進平安河南法治河南建設
    在收聽收看過程中,大家全神貫注地聆聽,認真記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提到的重要觀點以及對新時代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出的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情緬懷了馬克思光輝偉大的一生,深刻闡釋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豐富內涵及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大家一致認為,講話內容高屋建瓴,視野宏大,思想深刻,意義深遠。
  • 開啟法治中國建設新徵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不是孤立的社會存在,而是深深植根於我國經濟社會土壤的法律上層建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黨和國家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習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建設法治中國」的宏偉目標。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發出「向著建設法治中國不斷前進」和「為建設法治中國而奮鬥」的重要號召。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對法治中國建設作出戰略部署。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強則國家強。
  • 法制日報社:尋找法治媒體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原標題:社長總編談媒體融合 | 法制日報社:尋找法治媒體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作為中央主要新聞媒體,法制日報社堅持以建設新型主流媒體為發展目標,將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放在國家改革發展大局中定位,放在服務全面依法治國大局中思考,堅持融合方向,把法治實踐、媒體融合和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工作結合起來,在萬物皆媒的時代裡,傳播中國法治聲音,講好中國法治故事。
  • 堅持和發展具有時代性原創性的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
    作者:譚評  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馬克思主義始終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奧妙所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反覆強調,「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  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和當今時代特徵相會合,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強烈的理論自信、全新的理論視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提出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歷史性
  • 黨的十九大以來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紀實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揚思想之旗、夯實理論之基,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把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作為一項重要制度安排,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注入澎湃精神動力。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中共中央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為統籌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各項工作,制定本規劃。,為在新的起點上建設法治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法治建設探索的三階段
    中國法治建設不同於西方法治建設。西方法治建設是自發形成的,有著幾百年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法治建設不是自發形成的,而是中國共產黨人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深化認識的結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法治建設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清這三個階段法治建設的時代背景、主要內容以及著力點,不僅具有史學價值,更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