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香港著名的上市公司,肯定離不開恒隆廣場,如今恒隆地產在國內也頗有名望,在之前的投資中獲得先機,如今成為十分重視質量的頂級物業發展商。不過近期恒隆集團發布的公告中,2018年總營收有下降的趨勢,利潤下降了17%,約為68.22億元。
如今恒隆地產的董事長陳啟宗從1991年開始接手家族企業後,就改變了恒隆集團的經營方針。從1992年開始,恒隆走出香港,參與到內地房地產的投資中,而且一直專注發展商業地產項目,一直都定位高端,入駐的商家大多都是一些國際知名品牌。
如今上海租金最高的就是恒隆廣場,每年光物業租金就有7億多。如今上海恒隆廣場和上海港匯廣場已經成為上海地標般的商業綜合體。
作為香港最龐大的物業租賃公司,恒隆集團如今在國內擁有多家頂級商場、寫字樓和住宅物業。但2018年的表現有些欠缺。據調查,恒隆集團2018年總營收下降16%,近乎94.08億港元,而其中物業銷售收入減少了64%,約為12.27億港元;物業租賃收入增加了5%。上市公司公司的利潤減少1%。
出現收入和營收下降的問題,主要和物業銷售下滑離不開關係。2018年恒隆地產物業租賃營收增長了4.3%,上下半年分別增長了6%和2%。光內地的物業租賃淨利就達到了27.39億港元,相較於2017年上漲了11.6%。
不僅內地營收表現不錯,香港恒隆的表現也很出色。恒隆在香港擁有的資產覆蓋寫字樓、住宅、零售、商場、寫字樓等,2018年租賃物業增長了39.37億港元。香港商鋪的營收比較穩定,因為租金的上漲,恒隆在香港的寫字樓出租率有所下降,但住宅等項目有所增長。
雖然2018年上海的港匯廣場因為翻新關閉了部分區域,但物業營收卻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增長了4%。如今恒隆在內的物業收入一直在持續增長,除去上海,2018年下半年獲得9%的增幅。
最開始,恒隆並沒有業務並沒有涉及內地,到了1992年才有所改變。陳啟宗先生覺得內地經濟在飛速發展中,不可以錯過這樣的機會。最開始只在一線城市發展。上海是最先落地的城市,於是才有了如今的恒隆廣場和港匯恒隆,到現在仍是上海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段,由此可以看出陳啟宗先生眼光多麼的獨到。
得益於上海項目的成功,恒隆地產從2006年開始慢慢布局二線城市,到了2010年,陳南祿進入恒隆地產。之後幾乎每年都有1到2個恒隆廣場開業。至今恒隆在內地的商業地產項目有10處,香港有6處地產項目。
還在2018年憑藉107.3億元,拿下杭州核心地區百井坊地塊。這次拿地距離武漢拿下廣武商圈已經有5年了。
對於恒隆而言,一直都是在周期比較低的時候「撿便宜」,這次高溢價拿地,是否代表恒隆過去比較四平八穩的風格即將改變呢?
如今的恒隆,從「撿便宜」到爭當地王,未來恒隆地產是否將會有所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