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一個感冒,去醫院做個檢查,掛幾瓶水就要300多,要是大一點的病,住院治療的話,沒有上萬塊錢根本就不行,之前再怎麼節約,只要是去醫院就得花光。自從農村地區實行合作醫療以來,農村大概有40%~60%的人還是看不起病。
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合作醫療的費用也在增加,剛開始的時候,農民一年也就交10元錢,如今卻漲了10倍,每人每年要交280元,然而在一些發達地區,新農合的費用甚至超過了280元。合作醫療的費用上漲,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有一定的壓力,但是沒有辦法,為了最基本的保障,農民省吃儉用也要把這個錢交上。
先說一下農村人看病的真實案例
去年年底回家的時候,剛好老媽感冒著涼了,有點咳嗽,作為兒子自然就帶老媽去醫院看病,如果不在家的話,她就會在家硬扛,或是去村裡的診所看一下。到了醫院之後,醫生就簡單問了一下症狀。之後便說:首先去驗個血,之後再去拍個片。老媽聽了,就說不想拍片,就驗個血,最後醫生也同意了。
驗完血之後,醫生就開了個掛水的單子,去窗口交費的時候,著實嚇了一跳,一天的掛水量再加上一點藥,就要320元。當時我還以為聽錯了,以前在城市的醫院掛水,三天的量才280元,沒想到一個鎮上的小醫院這麼貴。
怪不得老百姓看不起病,一個小小的感冒,一天就要花300多,要是大一點的病真的不敢想像。最終老媽從這個醫院出來,而是去了村裡的診所,雖然診所比較小,但這裡的人還不少,拿藥、輸液的人都佔滿了房間。最後在這個診所,只花了60元就治好了感冒,簡直與醫院是天壤之別,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農民不願意去醫院看病,而選擇去診所。
農村合作醫療的費用增加,但各項福利也有提升,可為什麼農民還看不起病呢,下面我就來分析一下具體原因。
第一,農民的收入普遍不高,根本就看不起病
有一些上了歲數的農民,受到年齡的限制,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家種地,收入水平不是很高。在農村種幾畝地的糧食,即使是產量比較高,遇到好行情的時候,一年的收入最多就2萬元左右。以這樣的收入水平來看,基本只能維持生活所需,要是身體有什麼不舒服,生了大病去醫院住院,一年的收入都不夠付住院費。因此,在農村地區,疾病是導致農民致貧或返貧的主要原因。
第二,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的範圍有限
如今,到了年底又是交新農合的時候,有的地方出現了斷繳的現象,農民不願意交新農合,寧願放棄這項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主要特點是自願參加,以統籌的方式進行管理,實現資源最大化地利用。
在農村地區,老年人口不斷增加,這也給社保部門帶來了報銷有一定的門檻,並不是所有人生病去醫院才能報銷。有的地方,只有生病住院了才能報銷,或者是一些老年慢性病才能報銷,有一定的門檻限制,報銷的範圍有限,有時候農民看病要自己全部出錢,根本就看不起病。
第三,雖說有了農村醫保,但是去醫院的費用並不低
有一些農民,不願意去醫院看病,而是選擇小診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費用太高了,不管是檢查費還是藥費,收入較低的農民根本就無力承擔。有一些醫院為了拉收入,不管病人嚴不嚴重,首先就是做一堆的檢查再說,拿著檢查報告再來看病。
農村合作醫療雖說是一項惠民政策,但是農民去到醫院看病,就會區別對待,醫生首先會問病人有沒有買新農合,買的新農合,檢查治療費用開得比較高,這也是醫院的潛規則,無形之中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總之,農村合作醫療是一件好事,它的初衷是讓農民看得起病,但是有一些醫院為了盈利,變了法的讓農民多交錢,因此讓很多農民害怕進醫院。小病還好說,自己扛一扛,或者是到村裡的診所看一下就過去了,要是大病的話,去醫院各種檢查,還要住院治療,那就會產生很高的費用,讓農民無法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