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發布了中國城市外貿100強榜單,評選出了全國百座在外貿領域表現突出的城市,並進行排名,外貿百強城市評選標準包括外貿水平競爭力、結構競爭力、效益競爭力、發展競爭力和潛力競爭力5項共25個指標。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和權威性。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當下,國際市場對國民經濟的重要程度日益提高,正是中國製造在國際上的表現為中國贏得了世界工廠的名號。對外經濟向來是沿海經濟城市的強項,但隨著各地內陸航空港建設,一帶一路實施,中歐班列等。內陸地區的對外經濟同樣開展得如火如荼,那麼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之下,中部六省哪些城市在引領對外經濟的發展,從百強榜單中可以窺見一二!
上榜城市數量排名:
安徽省(9):合肥市、馬鞍山市、安慶市、蕪湖市、滁州市、銅陵市、蚌埠市、池州市、阜陽市湖南省(5):長沙市、嶽陽市、湘潭市、衡陽市、郴州市江西省(5):南昌市、鷹潭市、九江市、吉安市、新餘市河南省(4):鄭州市、新鄉市、焦作市、洛陽市湖北省(2):武漢市、黃石市山西省(2):晉城市、太原市安徽省以多達9個城市的上榜數量遙遙領先,湖南、江西各上榜5城,河南4城。山西省2城。令人意外的是中部人均GDP最高的湖北省只有2城入榜,雙副中心襄陽、宜昌同時落榜。
先來中部六省2019年進出口額排名情況:河南省位居第一,安徽省位居第二位,排名高於經濟總量領先的湖南湖北兩省。安徽的對外貿易極為平均,省內排名第一的合肥市2019年進出口總額佔比全省的46%,看似很高。但再來看一下河南省會鄭州和湖北省會武漢的情況。鄭州進出口額佔全省的72.3%,武漢進出口額佔全省的61.8%。如此對比,安徽實在是平均多了。
佔據長江黃金水道,全省融入長三角,安徽長江沿岸的安慶、蕪湖、馬鞍山等市均在對外經濟中表現突出,全省發力,對外經濟正成為安徽經濟發展的重要助力。在對外經濟上,安徽表現出了如沿海省份一樣的群狼共舞模式,成為中部各省一大亮點。
河南、湖北這兩個中部排名靠前的經濟大省,雖然上榜城市數量不多,但武漢位居全國20,鄭州排在22,遠高於其他城市,如長沙僅排在32位。也正如前文所述的,武漢、鄭州在引領湖北、河南兩省的對外經濟發展,也正是省會城市太過搶眼,兩省上榜城市數量並不多,特別是湖北,僅有黃石市和省會武漢一起上榜。武漢、鄭州正成為中部對外經濟發展的橋頭堡城市。國中之名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