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逃避某些事情的都是都會被人批評:不要有鴕鳥心態哦!
那什麼是鴕鳥的心態呢?
「鴕鳥心態」是一種 逃避現實的心理,也是一種不敢面對問題的行為。
鴕鳥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把頭鑽進沙子裡。
現代人面對壓力大多會採取迴避態度,明知問題即將發生也不去想對策。
由「鴕鳥心態」還衍生出了「鴕鳥效應」和「鴕鳥哲學」
「鴕鳥效應」是指面對危機時,不正視現實,不主動出擊,一味採取迴避的態度最終只會給自己造成重大損失。
「鴕鳥哲學」就是妥協,通過妥協而最大利益化的選擇。
鴕鳥表示:有點心累,想休息,求放過!
今天來就來講講這個被誤會多年的小可愛——非洲鴕鳥吧!
鴕鳥是一種比較原始的群居鳥類,它代表著在開闊草原和荒漠環境中動物逐漸向高大和善跑方向發展的一種進化方向,技能專攻速度!
鴕鳥分布圖
鴕鳥也隨大流的演化,不過人家跑起來時速可達70km/h,一步就可跨越好幾米,飛不飛的也沒那麼重要啦!
鴕鳥沒有飛羽,所以看著蓬蓬的,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鴕鳥不會飛。
看著就軟軟的
鴕鳥是唯一的只有兩個腳趾頭的鳥類,外趾較小,更像是蹄子,跑起來也是超級方便的!
還可以騎的喲!
鴕鳥有一雙超級大的眼睛,視域廣到可以看清方圓五公裡的景象,不用回頭就能看清身後的景象。
這裡還有一個冷知識——鴕鳥的眼睛比他的大腦還要大!
接下來,我們從鴕鳥小的時候開始講吧。
鴕鳥可以下30到60個蛋,鴕鳥蛋有20個雞蛋那麼大!
有沒有覺得鴕鳥蛋特別圓?下次講他為啥這麼圓。
這裡又有一個冷知識——鴕鳥媽媽要做的不是孵蛋,而是給蛋降溫!因為溫度一旦達到50度,鴕鳥蛋就會被悶熟,在白天它不停地煽動自己身上的小羽毛給蛋降溫。
到了晚上交班給爸爸 ,晚上要危險一點,所以晚上就靠爸爸保護寶寶們啦。爸爸還要負責給寶寶取暖,畢竟這裡是一個晝夜溫差很大的地方。
非洲的卵生動物是真的很可憐。白天可能被燙熟,晚上可能被凍死。
鴕鳥媽媽不會一直呆在蛋的旁邊,也會離開去找吃的。
這麼大的一窩蛋擺著,獵豹、獅子這些動物都是很喜歡的!兀鷲也喜歡!
在交班的這段時間,鴕鳥蛋時時刻刻都有被吃掉的可能。
一直要孵夠6周,才會慢慢被孵化出來,除去一些被偷走吃掉的蛋,能成功孵化的大概是二十個左右吧。
被孵化後的鴕鳥是有毛的,他們要在很短的時間就要會站立,行走,甚至是奔跑,不然就被別的動物給盯上了,這個時間短到一分鐘。
為了能長到爸爸媽媽這個體型,每天必須要大量的進食,每個月長高大概18cm,一年之後就有爸爸媽媽那麼大了。
鴕鳥幾乎不挑食,果實的種子、昆蟲、蜥蜴都可以吃。不用擔心不消化,畢竟他們的腸子有14米長,可以吸收他們吃進去的任何食物的營養。
不僅如此,為了不浪費這些食物的營養,他們還會吃一些小石子幫助消化。這些小石子的主要作用就是——腸胃蠕動的時候,可以研磨食物,讓他們更快的成渣。家禽有時候也會這樣做!
到了中午,氣溫時常高達40度以上,小鴕鳥們很容易中暑,只能短暫的躲在爸爸媽媽的翅膀下面乘涼。
之後就需要去找水喝,在這個水資源不是很充足的地方,水邊總是聚集了各種動物,包括喜歡吃鴕鳥的獅子,不過不用擔心,鴕鳥爸爸在逼急了的情況下可以把獅子踢傷,所以一般也不會有正面衝突。
鴕鳥跑起來時速70km/h以上,跑個半小時都是沒問題的,獅子的速度跟鴕鳥的速度可以說是不相上下,但是獅子有個眾所皆知的短板——耐力不行!跑個幾分鐘就不行了。
起衝突的話,獅子可能會被反殺!
在小鴕鳥還沒長大前,還有一劫——鴕鳥媽媽會搶奪別的鴕鳥媽媽的孩子。
簡單來說就是,在鴕鳥幼時,遇到了另一對父母帶著孩子的鴕鳥,雙方家長可能會打起來,贏得那一方會帶走失敗那一方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帶。有些身強力壯的爸爸們到最後可能有300隻小崽子。
小鴕鳥可能成為別人的孩子,也可能多很多兄弟姐妹。
長大後就要組建自己的家庭了。
回歸最開始的問題,攻擊力不低,速度也很快,耐力也很好的動物怎麼就變成了大家熟知的遇事就害怕的鑽土裡的形象呢?
大家評論區先討論一下吧!
作者:張月鹿;文章來自:新賜爬界;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動物知識。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