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界要準備過幾年緊日子與苦日子

2021-02-17 飯店收益管理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業界的朋友們都在思考:旅遊業何時能夠恢復?今年兩會的報告核心,就是「六保」「六穩」4個字,「把做好「六保」作為「六穩」工作的著力點,穩住經濟基本盤」。旅遊業在不在「經濟基本盤」之內?在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一句話專門講旅遊,只在一句話中有「旅遊」兩個字:「支持餐飲、商場、文化、旅遊、家政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推動線上線下融合」 。我認為旅遊又在又不在「基本盤」裡。說它在,因為5個「生活服務業」有「旅遊」;說它不在,因為「經濟基本盤」裡不會有「旅遊」。在常態情況下,旅遊業佔GDP的4%點多。在非常態的疫情下,旅遊業在GDP中只有「0」點幾了。兩會的精神是重點保民生、穩就業。雖然也附帶提了「旅遊」,但在我看來,旅遊不是基本的、生存性的民生,14億人的吃飯和9億人就業才是最基本的民生。旅遊在經濟社會常態之下是就業的重要渠道、是經濟重要部分,但在目前的「非常態」下,旅遊並非是穩就業的重要部分,2017年全國星級酒店職工112.4萬,旅行社職工35.9萬,A級景區職工130.1,總計278.4萬職工。加上非星級酒店、非A級景區、旅遊網店及餐飲、購物、娛樂業的職員,我看總共不會超過1000萬。民生分為生活性的和享受性的兩類,旅遊業不是基本的、生存性的民生,而是非基本的、享受型的民生。對此旅遊業者應該有清的認識。李總理在會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了一段話,引起國內外議論紛紛:目前「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從旅遊消費的角度解讀這句話,月收入1000元的6億人是與旅遊無緣的。即使人均年收入3萬元、月收入2500元,這些人也是不可能真正享受旅遊的。2018年人均旅遊花費是930元,2019年我猜是1000元。請問:能用小半個月的工薪收入去國內旅遊一次的人,在14億人口中能佔多少?2018年中國內地出境遊客消費2611億美元,遊客1.5億人次,人均消費1740美元,合人民幣1.2萬元。有這種消費能力的人在全國人口中不到1/10的人。請注意:這是經濟常態情況下中國人參加旅遊消費的常態。在「六保」、「六穩」的「經濟基本盤」下,尤其在國內防疫、國際抗疫的形勢下,中國的旅遊業進入了「非常態」。這是每一個旅遊業者必須認真考慮的。國內旅遊:目前只放開省內遊,不提倡跨省遊、全國遊。入境旅遊:目前只有少量的公務商務等事務性旅行,觀光度假型的休閒旅遊實際上已中斷。出境旅遊也是如此。大規模的商務會議展覽型的旅行實際上已經停止,正在創新用網絡會議代替,預示著商務會議這種既省時、又省錢的新方式的開始興起。景區:限時、限量、限域開放,室內觀賞、娛樂型的基本停止。主題公園絕大多數停業,部分暫時勉強生存,部分易主重組。住宿:星級飯店只少量事務性住宿客人,幾乎沒有會議和休閒客人。景區、郊野、鄉村的住宿地也只有少量住客。旅行社:接待出境旅遊和入境旅遊的業務基本中止,省際、國內旅遊只佔旅行社業務的很小一部分。整個旅行社行業面臨大洗牌局面。少數適者生存、發展,部分會僵死或轉讓,一部分會倒斃。網絡服務商:幾大網絡旅行商基本停盤,面臨或維持、或轉讓、或倒閉3種選擇。旅遊投資商:各類大項目投資或推遲、或暫停、或轉讓、放棄。浙江鹽山山水六鎮樂園被融創集團接手是疫情爆發後的全國第一家,但不是最後一家。多年來的旅遊投資熱進入了冷卻期。再從世界範圍看,UNWTO所說的「國際旅遊業面臨最嚴重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1年的「9·11」事件、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東南亞海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和伊波拉病毒等,都是區域性的危機。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世界蔓延,現在看不到盡頭。4月底UNWTO對全部217個旅遊目的地進行調查後稱,83%的旅遊目的地(180個)已經實施了4周或4周以上與新冠疫情有關的限制措施,是「史上最嚴的國際旅行限制令」。2020年跨境旅遊規模可能縮減60%到80%。國際專家預計,今年最後一個季度會看到旅遊業復甦跡象,大多數地區要到2021年才會復甦。總去,自託馬斯.庫克旅行社創辦以來,世界旅遊業經歷170年中,二戰以來75年中,旅遊業正在經歷最艱難的煎熬。國內遊:今年五一是小心翼翼的試探,暑假後會有區別放開跨省遊,國慶節有可能部分恢復。出入境遊今年基本停止,明年到時再說。全國旅遊業何時全面復甦?一看國內疫情會否反覆、經濟何時止滑趨穩?二看世界性疫情如何延續?三看下一步中美冷戰如何進行?多年來,我國遊界只講大好形勢,很少講險情與危機。現在又講危機會較快過去,很少講要長期難熬。今年初疫情突發後使我想起了前年底,本人曾應「新旅界」朋友的約稿寫了一篇《2019年:旅遊人也要準備過緊日子與苦日子》文章。去年底又應約寫了一篇《2020年:旅遊業者要繼續準備過緊日子與苦日子》,文中末尾寫道:「過緊日子主要是政府,過苦日子主要是企業。優勝劣汰是市場的鐵律,幾家歡樂幾家愁是企業的常態。在宏觀經濟上行期,企業歡多愁少,日子比較好過;在宏觀經濟下行期,則愁多歡少,日子比較難熬。對行業企業而言,苦日子與其想得輕微一點,不如想得嚴重一點;與其想得短一些,不如想得長一些。未雨綢繆未必一定如願,有備無患是化險為夷的良方。」當然,對旅遊業的前景,我依然堅持疫情爆發前寫的這段文字:「準備過緊日子、苦日子,這是總體而言的,一部分創新有方的企業肯定會繼續輝煌,但這是少數。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誰能危中覓機、險中求生,就會苦盡甘來。挺過去的企業與企業家會成為旅遊新業態的領軍者。一場殘酷的洗牌之後,站得住腳的企業必定是行業的精英、產業的標杆。說了多年的旅遊供給側改革、產業轉型升級蹣跚而行,也許在苦日子中會加速推進。從這個意義上說,緊日子、苦日子也是倒逼改革轉型、創新創新之機」。我以為,旅遊企業最艱難的日子尚在前面,要有這個精神和物質準備。

本文是2020.6.6在執惠、旅遊百人會、景域驢媽媽大學主辦的「兩會之後的文旅行業未來」線上研討會上的發言


作者: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原旅遊研究所所長 王興斌

《飯店收益管理》一書可在京東、噹噹、天貓、本公眾號「在線商城」欄購買

相關焦點

  • 春節特輯 | 2020年,旅遊業者要繼續準備過緊日子與苦日子
    總之,這兩件事非但不會改變「旅遊業者要繼續準備過緊日子與苦日子」的判斷,而且為今年的「緊日子與苦日子」增添了新的因素。  又到辭舊迎新時,《新旅界》又約我寫一篇新年感言。  去年此刻,本人應邀寫了一篇《旅遊人也要準備過緊日子與苦日子》,今年仍是如此,對政府而言可能更「緊」一些,對企業而言可能更「苦」一些。  對2019年的回望  去年此刻,說了本人對2019年旅遊業形勢的看法,其中寫道:「豬年旅遊業會怎麼樣,從根本上取決於消費市場,取決於消費市場的主體——客源市場。」
  • 正確理解「過緊日子」的姿勢 - 今報網_東方今報官方網站
    「各級政府要堅持過緊日子,中央部門要帶頭,一律按不低於5%的幅度壓減一般性支出,決不允許增加『三公』經費,擠出更多資金用於減稅降費,堅守節用裕民的正道。」這是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首席評論員 李長需     今年「過緊日子」的創新在哪兒?
  • 政府過「緊日子」,民眾才能過上「好日子」
    然而,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國的經濟轉型與財政改革,政府預算的上升幅度顯著收窄,中央多次提出:政府要帶頭過「緊日子」。所謂的「緊日子」,就是在財政收入與政府預算增幅有限的情況下,杜絕不合理的新增支出,裁減不必要的現有支出,同時確保公眾重視的關鍵支出只增不減。要在預算增長相當有限的情況下,完成這些「苛刻」的目標,意味著政府必須在財政支出結構上做好文章。
  • 江西日報:提倡「過緊日子」
    近日,李克強總理在會見中外記者時表示,我們要用簡樸的政府來取信於民、造福人民,要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政府就要過緊日子。這番樸實親切的話語,彰顯了新一屆政府的執政理念,既給人溫暖和信心,也給人啟迪和智慧。 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全部工作都是為了人民,都要向人民負責。
  • 疫情衝擊臺灣經濟,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
    若是疫情時間再延長,當執政者打算大力推動時,商家早已撐不下去了,試問屆時民眾要去何處使用「振興抵用券」?其實臺灣的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多屬境外移入,當局更要藉由發放「振興抵用券」鼓勵民眾在不願消費時消費,才能發揮消費的加乘效果。
  • 用政府「緊日子」換百姓「好日子」
    「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說了這樣一句暖心的話。過緊日子,意味著要精打細算,把錢花在刀刃上,把更多「真金白銀」投入到民生事業上來,讓人民群眾分享更多改革發展成果。
  • 新華社評論員:有了政府「緊日子」就有百姓「好日子」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題:有了政府「緊日子」就有百姓「好日子」新華社評論員「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一番話,聞之暖心,發人深省
  • 人民財評:兌現中央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的承諾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就強調:「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更明確,「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中央政府要帶頭,中央本級支出安排負增長,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 6月11日,102個中央部門集中向社會公開預算。大多數中央部門的「三公」經費預算在連年下降的基礎上進一步壓縮,不少部門降幅超過50%。
  • 詳解2019年財政收支數據:政府堅持過「緊日子」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減稅降費顯成效 政府堅持過「緊日子」——詳解2019年財政收支數據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 題:減稅降費顯成效 政府堅持過「緊日子」——詳解2019年財政收支數據為了百姓和企業過「好日子」,政府要過「緊日子」。2019年,財政部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將政府過緊日子作為預算編制的重要原則;明確一般性支出壓減比例;強化預算執行管理;加大預算績效管理力度。「政府過『緊日子』將作為財政工作長期堅持的基本方針。」
  • 國家要求「過緊日子」,今年教師的這些津補貼會泡湯嗎?
    國家多次提出,要「過緊日子」。教育部公布,今年的教育三公經費也縮減了不少。可見,從上面就開始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對於教師這一塊,待遇各地執行的標準不一樣,力度也不一樣,有三疑問如下:教師津補貼有哪些首先了解一下,教師的津補貼該有哪些?
  • 願你是:貧時陪男人過苦日子的女人,富時陪女人過好日子的男人
    我理解的夫妻是:貧窮時陪男人過苦日子的女人,富裕時陪女人過好日子的男人。少年夫妻老來伴,我想遇到你、走到底,才是讓人欣慰的婚姻。婚姻不容易,且行且珍惜,希望每一個在圍城裡的人,都能夠牢記。一個可以把整個青春用來陪男人過苦日子的女人,說明她是死心塌地的想一生一心一意跟著男人過日子的女人,這個男人就是她的天,就是她的地,就是她累了可以依靠的肩膀,就是她孤獨無助的時候的依靠,就是她的安全感!也許她更理解,婚姻不容易,且行且珍惜的道理,因此,愛一個人就不離不棄,一生相依。
  • 權威發布|山東:政府帶頭過「緊日子」 差旅費、公務接待費再壓減
    山東省審計廳副廳長許慶豪介紹,在今年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工作中,省審計廳採取對差旅費再壓減30%,對公務接待費、會議費、培訓費再壓減60%等措施,為民生雪中送炭,推動構建長效機制,真正讓政府「過緊日子」的要求落地落實。推進邊審邊改,在預算執行中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
  • ——鼎和保險河北分公司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提升經營效益
    在這場等不起、輸不得、沒有退路的硬仗中,公司要發展,就必須加強基礎管理,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逆勢圖強,降本增效,找差距、補短板,以慢不得、坐不住的使命感,切實將各項舉措做實、做精、做出成效。「金點子」大家一起想。
  • 學習時報評論員:用「緊日子」減法做實「好日子」加法
    學習時報評論員:用「緊日子」減法做實「好日子」加法 2020/06/26 離退局   足國之道,節用裕民。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這是我們黨的宗旨和性質所決定的。」
  • 沒有什麼所謂的中年危機,要有一顆能過得好日子也能過苦日子的心
    來自放不下的好日子的心,中年人危機,源自年紀的尷尬性,在職場上作為一名普通的員工,時刻面臨淘汰;孩子要留在身邊,不能比別人差,優秀是從一而終,該上的補習班必須上,剛上興趣班必須要上;老婆不需要掙太多的錢,她要做的事情照顧孩子和家庭,再加上房貸和車貸,一個男人要撐起一個家,而這個家的支撐點是工作,一旦救命稻草沒抓好,所有希望全部毀滅。
  • 全球最不上進的國家,寧願繼續做法國殖民地,也不肯獨立過苦日子
    可能在很多國家看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衛自己的領土主權,所以在最近幾年,有很多原本的殖民地國家,現如今都紛紛獨立,所以現如今國際上冒出了很多不知名的小國,這些小國原本的身份都是大國的附屬,但是現在已經獨立成為了一個國家。
  • 家家別墅豪車、上學看病免費:這個土豪國家,要過苦日子了
    正解局出品2020年,哪個國家的日子都不太好過。連富得流油的中東土豪國家——科威特,也快沒錢了。01 最富有的國家之一科威特這個國家,不大,國土面積17818平方公裡,和北京差不多大,人口400多萬(其中,三分之二是外來人口),只有北京的五分之一。
  • 102個中央部門「過緊日子」:國家發改委等2020年財政撥款減少一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各級政府必須真正過緊日子,中央政府要帶頭,中央本級支出安排負增長,其中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各類結餘、沉澱資金要應收盡收、重新安排。財政部消息顯示,今年共有102個中央部門公開了部門預算,各中央部門均在嚴格落實政府真正「過緊日子」的要求,壓減了相應支出。
  • 疫情後中國遊客最想去的地方是日本,旅遊業界準備好了嗎?
    但同時,有調查顯示中國遊客在疫情結束後前往日本旅遊的意向非常高,這也令日本旅遊業界看到了希望。在疫情發展態勢尚不明確的當下,躍躍欲試的旅遊業界最新動態如何?日本媒體President日前的報導稱,中國遊客無疑是日本旅遊業的「大客戶」,2019年全年訪日外國遊客約為3188萬人,其中959萬來自中國大陸地區,遠超過第二位的韓國(558萬人)。
  • 無憂無慮的日子,也就那麼幾年
    無憂無慮的日子,也就那麼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