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晚19時15分,中化集團泉州石化乙烯項目部返泉復工首架包機順利降落在晉江機場,174位來自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一建設公司的施工人員乘坐這趟航班,平安返泉。
從鄭州到泉州:暖心航程聚人心
2個小時航程,174位乘客……
這是一趟由中化泉州乙烯項目部組織,當地政府配合、廈門航空助力,特別定製的「專機」:所有乘客均來自中國石油天然氣第一建設公司(簡稱中油一建),而在機場迎接他們的,正是乙烯項目部的員工。
作為中化泉州乙烯項目的主力施工單位之一,中油一建承接了EO/EG裝置的建設任務,此番他們包機自河南歸閩復工,正是為了助力乙烯項目建設快馬加鞭,再次啟航。
「春暖花開,歡迎回來」「開工大吉」「復產加油」……火紅的標語給了這些遠道而來的施工者最熱切的歡迎和祝福。來自洛陽的老黃一隻手拖著行李箱,一隻手不停揮舞,嘴裡說著「終於回來了,早點復工,心裡也踏實。」
在有效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前提下,2月17日,中化泉州乙烯項目開始全面復工,人員科學有序返崗。然而,對於分布在全國各地的承包商和施工人員來說,他們的復工困難重重:各省疫情不同,不同程度限制出行,短時間內大規模返程難以實現;同時,泉州市自2月8日起對外來人口實施嚴格管控,要求抵泉後一律進行14天隔離,外來施工人員無法第一時間抵達建設現場。
「眼瞅著都快一個月沒開工了,心裡著急。」老黃說。
了解了承包商和施工人員的難處和擔憂,乙烯項目部決定主動出擊,想辦法幫助施工人員返崗。乙烯項目部復工復產的計劃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福建省委、福建省發改委積極協調,泉州市、惠安縣及泉惠石化工業園區管委會全力協助,乙烯項目部牽頭,控制部、工程HSE、各項目分部等摸查各地施工人員情況,結合當前疫情防控政策、交通線路、交通工具等情況,多方聯絡,制定了承包商復工人員返程包機/包座和包長途客運大巴的承運方案,方案涉及10家承包商13個省/自治區的3000名復工人員的返程任務。
方案制定後,中油一建積極響應乙烯項目部復工要求,率先組織在豫員工集中返崗。
回憶起返回泉州的過程,中油一建總經理楊森腦子裡只有四個字:好事多磨。
「最初確定的返程時間定在2月22日,可就在出發前一天——2月21日河南省發布新規,要求出省人員需在網上提健康申報,並在就近醫療點開具健康證明後,方可出省。我們趕緊去網上申報,發現申請人太多網絡癱瘓了,而且我們的員工分布在洛陽各縣市,開具健康證明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完成的,這可把我們急壞了。」
政府的防疫規定必須執行,於是22日的返泉計劃不得不推遲。楊森在與乙烯項目部溝通後,積極協調洛陽市政府相關部門,成功開通線上+線下雙渠道出省辦理,短短3天內完成了174名施工人員的出行申報,並通過了健康檢查。而乙烯項目部也在密切關注中油一建申報進展,與廈門航空反覆溝通協商,最終將出發日期確定為2月24日。
出發當天,由於河南省大巴車有上座率不得超過50%的要求,中油一建協調三輛大巴車、分兩次將乘機人員送往新鄭機場,第一批人員早上6點鐘就出發了。19時15分,「專機」順利抵達泉州晉江機場——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中油一建的積極配合下,乙烯項目部首次包機助施工人員安全返泉任務圓滿完成!
根據安排,本周乙烯項目部還將安排6個包機/機位包座和包大巴車等方式,安排內蒙古、黑龍江、山東、安徽、江蘇等地共472名施工人員赴泉。
從機場到公寓 :溫馨新家勝舊日
「泉州還真是暖和呀,真高興又回來了!」
旅途的疲憊被重逢的喜悅衝散,174位中油一建人坐上乙烯項目部安排的6輛接機大巴車,分散駛向酒店、賓館和公寓。
在回泉州之前,雷江波最擔心的是「無家可歸」:受疫情影響,原來租住的村鎮都封了,一時間去哪兒找合適的居所呢?
未雨綢繆,乙烯項目部總經理唐匯雲根據泉州市疫情防控管理的相關要求,牽頭奔赴惠安縣多地,多方協調,最終,確定了附近9家酒店賓館以及1棟公寓可以提供給復工人員隔離居住。
其中,船舶公寓是泉州某企業的生活區公寓,乙烯項目部將其租下來,指定為返崗員工居家自我觀察管理和醫學隨訪處。該公寓距離乙烯項目約15公裡,交通方便,且獨立一院,不影響附近居民正常生活,便於統一管理,是醫學觀察的適宜場所。公寓可同時容納1120名返崗員工居住,並設通勤車往返。
整整一周,工程管理部和綜合部對公寓進行水電維護、設備設施安裝、院內雜草清除、生活區垃圾處理轉運等準備工作,同時採購桶裝水、床上用品、消毒液、衛生用品、熱水器、拖鞋等生活物資。如今,這座已經空置了五六年的公寓,變成了施工人員的新家。
當晚住進公寓後,看著溫馨的環境,充足的物資,雷江波和同事們的徹底放心了,他們迫不及待拿出手機跟家裡人視頻,告訴家裡自己已安頓好,體檢合格後即可上崗,這裡一切都好。
除了保障住處之外,乙烯項目部還為施工人員提供了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制定了《乙烯項目承包商上下班車輛通勤方案》,「點對點」保障通勤;發布了《承包商復工費用補償方案》,為復工的承包商提供一定經濟補償,鼓勵承包商積極行動起來,早日返回施工現場。
按防疫要求,外地返程人員需接受14天的定點隔離,本次返程的174名施工人員,由於採用了全程包機/包車等點對點的封閉交通方式,這部分人員來泉後到指定醫院接受健康體檢合格,即可乘坐乙烯項目部安排的點對點大巴,做好防疫措施、開始入場上班,每個人可節約12天的隔離等待時間。
包機返程、安排住宿、縮短隔離時間……這一系列如同對待家人般的舉措,暖了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施工者的心。EO/EG裝置174名技術工人克服困難,率先包機返泉,對裝置復工和加快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疫情發生以來,中化泉州乙烯項目建設復工遇到不少困難:外地施工人員返泉面臨著輸出地和泉州本地的多重管控;國外設備材料和承包商技術服務人員無法入境;湖北省內為乙烯製作的設備暫停或無法運輸。在困難面前,乙烯項目部發揚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於擔當、敢打硬仗的精神,採取包機、包車等方式,有效解決復工人員返程的困難。截止2月24日,現場施工人員已達4000人;預計到3月中旬,現場施工人員可達9000餘人,屆時,將有力促進乙烯項目工程收尾、生產試車等工作的開展。(紀天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