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4月2日電(記者孫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2日宣布,研究人員對北京田園洞人骨骼化石進行的對比分析結果表明,中國人的祖先未必完全來自非洲。
來自中科院古脊椎所的尚虹、同號文等與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特林考斯教授最近完成了對田園洞人類化石的研究。
該批人類化石的地質年代為4.2萬至3.85萬年前,比山頂洞人還要早1萬年左右。這是迄今在歐亞大陸東部所測出的最早的現代型人類遺骸。專家通過對比研究發現,田園洞人的特徵,絕大多數與現代型人類一致,然而有少數特徵與晚期古老型人類接近。
對於人類起源,中科院院士、古脊椎所研究員吳新智院士介紹了兩種學說,一是「非洲起源」,即現代人大約於15萬年前出現在東非,隨後向世界各地遷移,並完全取代了當地的古老型人類。另一種學說則是「北京人」的後代逐漸發展變化成了中國的現代人,同時也攙雜了外來的人,包括非洲、歐洲「移民」,這種學說認為各地都有現代人的進化過程,因此被稱為「多地區進化」。
而田園洞人的研究結論顯然支持了第二種說法。吳新智介紹,田園洞人下頜骨上前後齒比例居於現代型人類與歐洲著名的古老型人類尼安德特人這一比例的重疊範圍之內,而田園洞人指節骨、腕骨和脛骨的一些特徵也與更接近尼安德特人。「這說明田園洞人的基因並不完全來自非洲現代型人類,部分基因可能來自於尼安德特人,」吳新智說,「這也證明非洲現代型人並未取代中國古老型人。」
據悉,4月3日出版的國際知名學術刊物《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將刊發這一研究成果。
田園洞位於周口店遺址區西南6公裡處,田園洞地點和許多化石最初是於2001年6月由北京市田園林場工作人員在其承包的林場內發現的。據新華社《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