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金、樸、李為三大姓氏。韓國一共5000萬人,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姓金,每10個人就有一個人姓樸。而這3個姓氏幾乎佔了韓國的一半人口。
而在他的鄰國日本,常用姓氏則多達28萬,是什麼造成了韓國姓氏缺乏多樣性?
在古代朝鮮,只有皇室和貴族才能有姓氏,普通人根本沒有姓氏,即使是商人和僧人也沒有姓氏,更不用說奴隸、工匠這些社會底層人員了。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底層人民的勢力越來越大,高麗王朝的國王便打算給這些人賜姓,以此來籠絡和安撫他們。
國王的這種做法使朝鮮有姓的人數量增加了,但也僅限於離王室比較近的首都。
後來朝鮮漸漸地對姓氏的要求放鬆了,許多有錢的商人便想讓自己有姓氏,而且要參加朝鮮科舉的考生也必須有要有姓氏,所以這些人都想盡辦法來獲取姓氏。
這些姓不是自己隨意選擇的,當時的朝鮮一共就這麼幾個姓氏,平民還不能隨意創造,再加上虛榮心作祟,他們非常嚮往貴族的姓氏。
金姓和李姓等是古代朝鮮的王室特有的姓氏,所以也成為了普通人的首選姓氏。其實這兩個姓氏也是在7世紀才被朝鮮王室採用,還是從中國挑選的。
而金姓也是朝鮮王室為討好金朝才採用的,國王本想使用「完顏」這個姓氏,但金朝皇帝卻不願意,並表示還不如用自己的國號為姓。
但這個說法卻普遍不被現在的韓國人所接受。
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像真正的貴族,他們會向沒有後代的貴族提供金錢,讓他們把自己的姓名寫進家譜。這樣,他們不但有了姓氏,還有了高貴的出身。
這種偽造記錄在18世紀後期非常普遍,這造成的後果就是很多人無法結婚,不知道對方是否與自己有血緣關係,所以大家都會在姓前註明自己姓氏的發源地。
一個金姓有300多個發源地,這個是官方數據,於是國王乾脆命令同姓不婚,這項制度到1997年才廢除。
1984年,朝鮮廢除了貴族的特權,讓平民也有姓氏。那時沒錢買姓氏的朝鮮人一般會採用僱主的姓氏。
在過去,因為歷史和地理的原因,許多中國人選擇定居朝鮮,這也為朝鮮的姓氏增加了多樣性。
現在韓國要求每個人都要有姓氏,所以許多外國人加入韓國籍的時候必須要加上一個姓氏,而金、李、樸都是他們的首選,所以這些姓氏的數量還會增加。
所以如今的韓國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姓氏,認為這代表了祖先的社會地位還有家族的發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