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IP改編劇異常火爆,既有書粉的加持,內容又經過市場的檢測,增加了成功概率。可惜,導演的過度迎合也是把雙刃劍,不少改編劇既失了原著精髓,又缺少別具一格的創新,最終只能淪為爛片。
而早在30年前,就有一部經典IP改編劇大獲成功。該劇的原著故事線極其鬆散,如果按現在的套路,想要影視化必然要做出極大的改編。
但導演非常尊重原著作者,所以一切皆按原著精神去呈現,結果卻成就了經典。在豆瓣上獲得9.2的高分,至今沒有一部IP改編劇能夠超越,它就是《圍城》。
《圍城》的導演黃蜀芹,1964年畢業於北電導演系,1988年因電影《人鬼情》,曾獲得過第八屆金雞獎最佳編劇。
1990年,正在黃河岸邊拍戲的黃蜀芹接到同事孫雄飛電話,請她合作拍一部叫做《圍城》的電視劇。
黃蜀芹當時還一愣,問,《圍城》是啥類型?打仗的嗎?對方急了,說,不是,你趕緊把小說找來看看。
黃蜀芹跑遍延安大小書店,買回兩本《圍城》,躺在炕上一口氣看完了。
看完小說之後,黃蜀芹當即決定---拍。而想要拍好《圍城》,方鴻漸則是重中之重。
陳道明多次拒演
黃蜀芹思來想去,還真就琢磨出一個合適的演員來,在電視劇《末代皇帝》裡出演溥儀的陳道明。然而,對於黃蜀芹的力邀,陳道明卻是再三謝絕。
因為,在他看來原著小說結構鬆散,完全是依靠文學語言性的幽默支撐起來的,很難塑造出一個完整的人物。他不想糟蹋錢先生的作品,所以就表示自己演不了。
可儘管陳道明多次拒絕,但黃蜀芹仍然鍥而不捨,她甚至公開跟陳道明表示:你不演《圍城》,我就不拍這個戲。
後來,還是黃蜀芹在一次採景時摔斷了腿,陳道明這才不好意思再做推辭。因此在拍攝過程中,黃蜀芹都是坐著輪椅指揮拍攝的。
葛優曾經走後門
如果說陳道明進入劇組是順理成章的話,那麼接下來這個人能入《圍城》,就是名副其實的走後門。
80年代末,已經跑了七八年龍套的葛優由於相貌清奇,一直沒遇上讓他嶄露頭角的機會。
葛優的媽媽施文心是北京電影製片廠的文學編輯出身,因為一次偶然,她聽說英達在《圍城》劇組弄到了一個角色,所以也想讓兒子葛優能在這部劇中飾演一個角色,就託英達,讓他把葛優推薦給導演黃蜀芹。
葛優
當黃蜀芹見到葛優的時候,看著眼前這個身材非常瘦弱的青年,一雙眼睛,就像剝了殼的雞蛋,眼白很多,眼仁很少,這不就是《圍城》小說裡描繪的李梅亭嗎?於是李梅亭這個角色就這麼定下來了。
因為電視劇完全按照錢鍾書原著的想法一一呈現。雖然《圍城》的故事衝突不強烈,但是語言很有特色,加上演員的用心,最終讓我們看到了一部上好的影視劇。
但是原作裡寫的好多微妙情感,電視畫面其實傳達不到。我建議小夥伴們一定要讀一讀錢鍾書的圍城。
這部小說,錢鍾書先生整整寫了兩年,而在這兩年當中,他屢次想要中止,不過都在妻子楊絳先生的督促和幫助下,才得以繼續,得以錙銖積累地寫完,對於中國對於中國人來說,《圍城》是最透徹的一部小說。
著名小說家夏志清曾評價《圍城》為「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最用心經營的小說,可能也是最偉大的一部」。
《圍城》中的人物以知識分子為主,書中的人或事,都是錢鍾書結合身邊遇見的人與自身經歷的事,用藝術的手法寫就的。通過他們,來揭示人性中的弱點和社會上的醜態。
讀了本《圍城》,你會覺得自己周圍的一切,包括自身,包括自己原來頗為熱衷的一些東西,都增加了不小的喜劇色彩。
無論你現在是城中之人,還是城外之人,都可以看看這本《圍城》。
感興趣的話就點擊下方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