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孩子心中播下文化種子

2020-12-15 環球網

原標題:紫禁城六百歲「慶生」活動公布 王旭東:在孩子心中播下文化種子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在「大慶之年」,故宮將舉辦哪些重要活動?未來的故宮將如何發展,紫禁城將以怎樣的面貌走進下一個600年?近日,故宮博物院舉辦新聞發布會,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與媒體記者深入交流,回答了大家所關心的問題。

參觀人次再創新高

「2019年12月19日上午10時47分,來自浙江省湖州市的楊先生成為故宮博物院2019年第1900萬名觀眾。」在發布會上,王旭東分享了故宮的最新統計數據。2019年,故宮接待觀眾超過1930萬人次,再次刷新紀錄。近年來,故宮觀眾數量不斷增長,2012年突破1500萬人次,2016年突破1600萬人次,2018年突破1700萬人次。故宮博物院已成為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人氣最旺的博物館。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故宮累計接待觀眾4.56億人次,其中改革開放以來(1979年來)參觀人次佔70年參觀總量的85.1%,中共十八大之後(2012年來)參觀人次佔總數的28.5%。「這些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國家的巨大發展,人們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不斷提高,對傳統文化更加熱愛。」王旭東說。

統計發現,故宮更受女性觀眾喜愛,2019年女性觀眾佔比達56%。王旭東表示,根據這個特點,故宮會思考推出更多針對女性觀眾的服務。

數據反映的另一個重要趨勢是,故宮越來越受年輕人歡迎。2019年40歲以下觀眾數量佔全年觀眾總數的56%,「80後」「90後」「00後」成為參觀故宮的「主力軍」,很多父母帶著小朋友來故宮,接受歷史文化薰陶。

展覽不會刻意製造「爆款」

為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宮將在2020年推出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包括舉辦一系列學術研討會、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覽、組織一系列公益活動、製作一系列弘揚故宮文化的影視作品、表彰一批有突出貢獻的「故宮人」等。

學術研究是故宮博物院的核心任務之一。2020年,故宮博物院將舉辦「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座談會」、第五屆「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國明清史國際學術論壇」和「國際文物保護修復學會(IIC)—故宮博物院2020國際古建築保護學術研討會」等一系列學術研討會議。同時,將出版一批研究成果,包括《徐邦達集》《劉九庵書畫鑑定研究筆記》《陳萬裡日記》《耿寶昌集》等老專家文集,《養心殿保護研究叢書》《欽安殿原狀研究》《故宮博物院文物修復論文集》等學術專著和合輯。

故宮將推出哪些展覽是廣大觀眾最關心的。王旭東介紹,2020年的重點展覽涵蓋古代建築、專題書畫、古代器物、中外文明等主題。如「紫禁城建成600年展」,以600年來時間軸線中的20餘個關鍵年份為基點,通過紫禁城的營繕、改造和保護等關鍵性事件,介紹600年來的城中變化,闡釋紫禁城作為宮殿建築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選取故宮博物院藏品佳作,展現人物畫從東晉南北朝至明清時期的發展脈絡,《韓熙載夜宴圖》等名作將展出。「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展現蘇軾的藝術造詣、人格風範以及對後世的影響。「陶瓷館」專館將在武英殿重新開放,文物數量由原來的400件增加到1000件,展現中國陶瓷8000年延綿不斷的發展歷程。

故宮博物院還將與法國凡爾賽宮合作舉辦「中國與凡爾賽展」,以2014年在凡爾賽宮舉辦的「凡爾賽宮中的中國/十八世紀的藝術與外交」大型展覽為基礎,結合故宮收藏的法國宮廷及傳教士、使節帶來的精美文物,生動、全面地還原18世紀中法兩國文化和藝術盛況。

「我們不會辦單純的『獻寶展』『亮寶展』,每個展覽都會有明確的主題,將文物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進行梳理,講好文物背後的故事。」王旭東表示,故宮不會刻意製造「爆款」,讓觀眾排很長的隊來參觀卻只是匆匆一瞥。「我們希望引導觀眾進行有充足時間、有知識儲備的參觀,靜靜地欣賞文物,汲取文化營養,而不是到此一遊。」

「實際上,『爆款』也是不可預測的。」王旭東說,近期太和門廣場上立起的幾隻「吐寶鼠」,是配合扎什倫布寺文物展推出的文創,一開始並沒有想到它會火,現在卻成為觀眾喜愛的「打卡」點。

港澳臺學生進宮體驗

故宮「慶生」是中華文化界的盛事。王旭東強調,系列慶祝活動將本著增強大眾文化參與感和文化獲得感的原則,把紫禁城的生日辦成大眾共享的節日。

2020年暑期,故宮博物院將舉辦「綠洲行動——600名小學生進故宮」「紫禁城記憶·文脈600年——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600名中學生進故宮」「故宮楹聯主題書法大賽——600名青少年進故宮」等文化公益活動,帶領少年兒童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開闊知識眼界,激發愛國熱情,增強文化自信。

王旭東介紹,「紫禁城記憶·文脈600年」活動將由海峽兩岸和香港、澳門四地的專業機構分別邀請150名中學生走進故宮,體驗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傳承工作。除了參加故宮的體驗課程外,還會組織中學生們到各地看看,參觀更多文物古蹟,感受祖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當下的發展情況。

「文化的力量無比巨大,故宮博物院承擔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王旭東說,希望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港澳臺青少年與祖國緊密聯繫在一起,「讓他們有『家』的感覺」。

為了進一步弘揚故宮文化,故宮博物院還將製作一系列影視作品,如電視劇《故宮如夢》、紀錄片《紫禁城》、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大型史詩劇《紫禁城》等。此外,還將設計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標誌,發行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紀念幣、特種郵票等。

建設「活力故宮」

自2019年4月接替單霽翔成為故宮博物院院長以來,王旭東走訪了故宮博物院38個部門和院外多個與故宮發展有關的單位。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正式提出建設「四個故宮」,即「平安故宮、學術故宮、數字故宮、活力故宮」。其中,「活力故宮」是王旭東上任後提出的新定位。

「『平安故宮』是基礎,『學術故宮』是核心,『數字故宮』是支撐,『活力故宮』是根本。」王旭東說,故宮的保護、研究最終落腳點是讓文物「活起來」,滿足公眾的需求。「『活起來』不是說讓文物本身走出故宮、滿世界漫遊,而是讓故宮的文物資源變成大家喜聞樂見的文創產品、影視作品、新媒體產品,讓文物的靈魂和蘊含的價值『活起來』。」

王旭東指出,建設「活力故宮」首先要激發「故宮人」的活力。故宮將打開大門、請進人才,吸引更多人為故宮發展出力獻策,讓故宮活力真正迸發出來。

數位技術的運用是故宮保持活力的重要手段。故宮將推動古建築和館藏文物全面數位化,建立文物資源資料庫,為學術研究、文物保護、文創開發提供有力支撐,並為社會提供可共享的數據資源。

本報記者 鄒雅婷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1月07日 第 07 版)

相關焦點

  •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孩子心中播下文化種子
    原標題:紫禁城六百歲「慶生」活動公布 王旭東:在孩子心中播下文化種子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在「大慶之年」,故宮將舉辦哪些重要活動?未來的故宮將如何發展,紫禁城將以怎樣的面貌走進下一個600年?
  •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讓600年故宮「活起來」
    讓600年故宮「活起來」  ——訪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大慶」之際,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接受了記者採訪。  記者:「大慶」之年,故宮博物院將舉辦哪些「慶生」活動?  王旭東:故宮博物院將推出六大系列活動,包括舉辦一系列學術研討會、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覽、組織一系列公益活動、製作一系列弘揚故宮文化的影視作品、表彰一批有突出貢獻的「故宮人」等。
  •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文化發展離不開交融與互鑑
    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記者曹典)「從敦煌到故宮是奇妙的人生經歷,能夠為兩處偉大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服務,我非常幸運。」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王旭東說。應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未來講堂」活動邀請,王旭東日前在故宮作《從敦煌到故宮——傳統的未來》講座。在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前,王旭東堅守戈壁大漠28年,見證了莫高窟從搶救性保護到預防性保護、數字敦煌飛入尋常百姓家,也助力敦煌文化更好地走向國際。
  •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文化發展離不開交融與互鑑
    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記者曹典)「從敦煌到故宮是奇妙的人生經歷,能夠為兩處偉大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服務,我非常幸運。」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王旭東說。應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未來講堂」活動邀請,王旭東日前在故宮作《從敦煌到故宮——傳統的未來》講座。
  • 讓600年故宮「活起來」——訪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
    來源:光明日報讓600年故宮「活起來」——訪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日前拍攝的雪中的故宮太和門廣場。新華社發王旭東 故宮博物院提供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是故宮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界的大事。在「大慶」之際,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接受了記者採訪。記者:「大慶」之年,故宮博物院將舉辦哪些「慶生」活動?
  • 明確副部,中候補、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網站「部領導」欄目更新信息顯示,剛剛就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王旭東,已任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明確為副部長級。8日,執掌故宮博物院7年的單霽翔退休,原任敦煌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王旭東繼任。王旭東是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
  •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做客「文藝清華」講述中國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此次講座系「文藝清華」第一講,邀請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以「敦煌與故宮——不同力量鑄就的文化豐碑」為主題,為現場師生講述了中國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之旅。講座由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主持。 1929年,清華國學四大導師之一的陳寅恪先生就曾擔任故宮博物院理事。近年來,清華大學各院系都與故宮博物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方面,清華與故宮有著共同的使命追求。
  •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交流互鑑鑄就文化豐碑
    作為首期主講人,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以「敦煌與故宮——不同力量鑄就的文化豐碑」為主題,為現場的師生講述了敦煌與故宮的歷史文化內涵,同時分享了自己在這兩大文化殿堂工作的感悟。本報記者特邀請王旭東院長,就讀者感興趣的相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民間力量與國家意志記者:您的講座主題是「敦煌與故宮——不同力量鑄就的文化豐碑」,為什麼會選擇這個題目?
  •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談「打卡」熱和文創熱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說道。20日晚,王旭東作為今年清華大學文化藝術大講堂首期主講人,以「敦煌與故宮—不同力量鑄就的文化豐碑」為主題,講述了中國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之旅。今年是紫禁城建城600年,也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去年4月任職故宮博物院院長之前,王旭東在敦煌工作了28年。「當我28年之後走進故宮時,另外一個文化的世界向我打開。在這個世界中,我到今天仍是名追隨者。」
  •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香港故宮」預計2022年6月開幕
    《故宮博物院院刊》10月11日刊出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使命與擔當 故宮博物院95年的回顧與展望》一文,其中透露:2018年5月破土動工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預計於2022年6月底正式開幕。
  • 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任文旅部黨組成員,明確為副部長級
    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任文旅部黨組成員,明確為副部長級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19-04-09 17:37 來源
  • 慕新海胡元坤拜會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
    13日,眉山市委書記慕新海,市委副書記、市長胡元坤赴北京拜會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雙方就強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動我市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友好交流。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十慶,市委副書記、天府新區眉山黨工委書記黃劍東參加。
  • 故宮怎麼又出化妝品了?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這麼說
    故宮博物院今天發布了一套護膚品。單看外觀,晶瑩剔透泛著酒紅色的瓶身上印刻著「宮」字的故宮博物院標誌,瓶蓋是金黃色的紋理,顯得優雅大氣。今天下午故宮博物院舉行「故宮紫檀護膚品」發布會,故宮博物院的專家介紹,該套護膚品瓶身設計靈感源自故宮博物院藏品——明清兩代郎窯紅釉瓶器,紅釉乃千窯一寶,世所罕見。此外,瓶身還以特殊工藝加以冰雪封凝效果,呼應康熙帝詩「冰雪為肌玉煉顏」之非凡意境,寓意容顏長駐,永葆青春。
  • 單霽翔退休 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有多優秀?
    (原標題:故宮新任院長王旭東有多優秀 來了解一下)據蘭大校友會官方微信4月8日下午最新消息,執掌故宮博物院7年的院長單霽翔今日退休,繼任者為原敦煌研究院院長、蘭大1986級地質系校友王旭東。王旭東1986年—1990年就讀於蘭州大學地質系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獲學士學位;1995年考入蘭州大學地質系,獲碩士學位;1999年考入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攻讀地質工程博士學位;2003年獲得工學博士學位。2014年12月任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 讓600年故宮「活起來」 訪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是故宮乃至整個中國文化界的大事。在「大慶」之際,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接受了記者採訪。記者:「大慶」之年,故宮博物院將舉辦哪些「慶生」活動?王旭東:故宮博物院將推出六大系列活動,包括舉辦一系列學術研討會、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覽、組織一系列公益活動、製作一系列弘揚故宮文化的影視作品、表彰一批有突出貢獻的「故宮人」等。記者:故宮展覽一直是公眾關注度比較高的活動,請您簡要介紹一些重點展覽和亮點吧。
  • 故宮博物院院長 單霽翔卸任
    曾出版《城市化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留住城市文化的「根」與「魂」》《平安故宮·思行文叢·壬辰集》等十餘部專著,並發表百餘篇學術論文。  4月8日,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65歲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當日卸任,52歲的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接任。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一位工作人員當日對記者確認,王旭東已正式接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目前各項交接工作正在展開。
  • 明確副部,中候補、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網站「部領導」欄目更新信息顯示,剛剛就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王旭東,已任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明確為副部長級。8日,執掌故宮博物院7年的單霽翔退休,原任敦煌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王旭東繼任。王旭東是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
  •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談「打卡」熱和文創熱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說道。20日晚,王旭東作為今年清華大學文化藝術大講堂首期主講人,以「敦煌與故宮—不同力量鑄就的文化豐碑」為主題,講述了中國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之旅。今年是紫禁城建城600年,也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5周年。去年4月任職故宮博物院院長之前,王旭東在敦煌工作了28年。「當我28年之後走進故宮時,另外一個文化的世界向我打開。
  •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將於10月20日在清華文化藝術大講堂開講
    來源:新浪財經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將於10月20日出席清華文化藝術大講堂(第一講)。該活動由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與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聯合主辦。「大講堂」將通過各類專題講座向廣大學子呈現文化全景、擴展文化見識、提升文化技能,旨在推動當代社會美學教育與文化創新。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作為首講嘉賓將於當晚19:00-21:00分享「敦煌與故宮—不同力量鑄就的文化豐碑」。
  • 王旭東:敦煌跟故宮有何異同?
    「從敦煌到故宮是奇妙的人生經歷,能夠為兩處偉大的、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服務,我非常幸運。」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王旭東說。應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未來講堂」活動邀請,王旭東日前在故宮作《從敦煌到故宮——傳統的未來》講座。在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前,王旭東堅守戈壁大漠28年,見證了莫高窟從搶救性保護到預防性保護、數字敦煌飛入尋常百姓家,也助力敦煌文化更好地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