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提前在國內辦理好了籤證,到達越南峴港國際機場後我們很快就通了關。
在峴港當地一家海邊酒店辦理了入住手續,我們已是飢腸轆轆,便下樓找吃的。
峴港是一個旅遊城市,因此服務業也比較發達,酒店旁邊一長溜都是海鮮餐廳,和國內大排檔的模式類似,一個個大盆中養著各種魚、蝦、蟹等,上面標準著每公斤的價格,大概是國人去的多且愛吃海鮮的原因,服務員大多能講幾句中文,所以交流也算方便。我們點了一份炒花蟹、炒帶子和青菜,要了一瓶啤酒,費用大約300,000越南盾,和在國內的價格差不多。其實越南人民的生活和我們很相似,晚上也很多年輕人在這裡宵夜、喝啤酒。整夜睡眠不錯。一早,被窗外聲聲的海浪聲喚醒,透過薄薄的紗簾望出去,天邊開始泛出絲絲魚的肚白。對面的「美溪海灘」是峴港的著名旅遊點,曾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為世界六大最美麗的海灘。我們昨晚已經計劃好今早去拍日出,便趕緊起床,抓起相機奔出門去。
沙灘上已有三三兩兩的晨練者,長長的海浪在平靜的海面上築起一條長長的白帶,延綿數公裡,美麗的浪花一道道地撲向沙灘,然後慢慢褪去,將沙灘撫平,像綢緞般光滑。一隻小小的招潮蟹快速地向大海爬去,平滑的沙灘上便留下一條長長的足跡,等待著下一個海浪的到來。大地逐漸被太陽的光芒染紅,滿天紅雲,滿海金波。一層薄霧將遠處房屋半託在雲中,若影若現,宛如海市蜃樓,奇幻無比。晨跑的人們迎著陽光,踏著碎浪,朝氣蓬勃。一對情侶在攝影師的指導下擺弄著各種Pose,揮灑著青春,美妙的一天在這一幅美麗的畫卷中展開。
拍完日出,收拾好器材便回酒店享受免費的早餐。早餐中西合璧,還算豐富。有粥、粉、面、咖啡、牛奶、豆漿。要了一份煎蛋,帥氣的小哥會把煎得黃燦燦的雞蛋微笑地送到你的桌上,以後的每天早餐都不需再招呼他便會一樣地送上,讓人感到溫暖。吃完早餐,此時太陽已高高地爬上了天空,秋日的越南溫度適宜,坐著靜靜地看海,頓覺生活的恬靜、悠閒。
早餐後,我們乘車前往會安古城。由於時間充裕,一路上我們走走停停,慢慢欣賞著越南的田園風光。大約走了一個半小時,來到了會安古城外,因為會安古城的最佳遊覽時間是傍晚和晚上,車到會安後我們也不著急進城,而且沿著城外的小道無目的地四處轉悠。春日的越南農村到處還是綠油油的一片,剛剛插下去的稻苗一眼望不到邊,在微風吹拂下不停地蕩漾,猶如綠色的海洋,呈現出一片生機。泥土散發著芬芳,田間的白鷺隨著微風起舞,如芭蕾般優雅。路邊小學的學生,脖子上帶著紅領巾,騎著高高的二八自行車在玩耍。小攤邊也圍著一群正在吃著辣條的學生。學校建築的玻璃窗大多破碎,牆壁也斑駁灰暗,可孩子們臉上的笑容依舊燦爛。頭戴尖尖鬥笠的農婦在耕作,遠處農居的小狗搖著尾巴四處撒歡,河邊靜靜地躺著幾條小船,河邊椰樹倒影婆娑,時間在此似乎被凝固。此景此情像油畫、像音樂也像詩歌,也許這就叫詩和遠方吧!時間不知不覺來到下午2點,我們依依不捨地放棄這大自然的畫卷,開始進入會安古城去探尋那歷史的烙印。會安古城,位於越南中部,屬廣南省。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會安古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史料記載,公元5世紀,在佔婆王國時期,會安曾是一座港口,名為「大海口」。發展到16世紀,這裡演變成一個東南亞最重要的貿易交流中心。18世紀,由於越南國王們長期而激烈的權力之爭,約束了發展,會安幾乎被廢棄,到了最後,這座天然的港口終於淤塞。19世紀8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會安港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使之煥發昔日的光彩。
在會安,到處是中式、日本式的建築,而且保存完整,既沒有遭到戰火的破壞,也沒有因修建高樓大廈而拆掉。現今完好保存下來的會安許多古建築、古街道,體現了中國、日本、越南文化與建築風格的有機結合。街道的布局、建築的式樣,既展現了中華建築的古樸和優雅,又融入了當地人的自然審美觀和生活情趣。遊客在這裡既能欣賞到古老的文化傳統,又能感受到濃鬱的地域氣息。古城內以黃色為主色調,家家門口幾乎都懸掛著五顏六色的燈籠。小城內人頭攢動,多以歐美遊客為主,其次是中國人。越南人多為本地商戶和住戶,鮮見越南遊客。中午太陽灼熱,整個古城顯得昏昏欲睡,連狗狗也找個陰涼處打起了呼嚕,白天的會安不適合遊玩。我們逛了一圈之後便找到一家餐廳品嘗遊記中多次出現的名小吃「白玫瑰」。入夜,會安古城迎來了她的高潮。滿街的燈籠瞬間亮起,宛若天上的繁星。河邊,賣河燈的當地人手捧一筐筐五顏六色的河燈向遊人兜售,小小的河燈隨河水慢慢飄動把河面裝扮得流光溢彩,分外妖嬈。河邊的餐廳家家都是燈火通明,遊客座在路邊喝著啤酒、飲者咖啡悠閒自在。河邊的遊船有吃燒烤、海鮮,也有載著遊客欣賞夜景,整個會安古城一派鶯歌燕舞,盛世繁華。白天不懂夜的美,我卻讀懂了你的情。會安古城的夜讓人留戀、痴迷。巴拿山在離峴港市的西邊,距離市區四十公裡,海拔有1487米。1901年法國人發現了這個避暑勝地,它是法國殖民時期的貴族度假區,山上有古老的法式城堡和法國小鎮。天空不太作美,我們出發時開始陰雲密布,時而飄起細細的小雨,我們不得不冒雨前行。接近10點,我們終於到達巴拿山。遠眺山峰,濃霧密布,難見崢嶸。由於時間較早,天氣也不是太好,所以遊人很少。巴拿山門票有大門票、纜車票和空中花園門票之分,其實進山遊玩是需要全部購買的,否則你根本無法遊覽。整套票大約607,000越南盾,與越南其它景點大多免費相比,略顯小貴。我們跟隨一個同胞旅行團一行人排隊登上纜車,開始向山頂進發。巴拿山纜車是目前世界上最長、落差最大的纜車,全長5024米,落差達1291.81米,乘完全程需要約30分鐘。纜車外是參天的古木,一道溪流順山而下,如一條奔騰的白帶,穿越山林,奔向大海。隨著纜車的逐步爬高,霧氣也越來越重,慢慢地窗外看不到任何景物,一片迷霧。從纜車的第一站下來,是個換乘站,從這裡需在乘小火車去往空中花園。走出纜車,頓感寒氣逼人,四周霧茫茫的一片且伴隨豆大的雨滴,頓時興趣大減,趕緊扣緊衣扣轉車去往第二站「空中花園」。去往空中花園的小火車大概2-3節,路程不長,也就5分鐘左右就可到達,火車仿木製,由電力牽引,每節車廂大約可以乘15人左右,座、站均可,前後有開放式平臺,如果天氣好可出去拍照。火車再次鑽入濃霧,順著「哐嘰、哐嘰」的鐵軌聲,火車來到了第一個旅遊點——空中花園。由於海拔較之前的換乘點更高,所以這裡的霧氣更大,並伴隨著大風大雨,十米之外不見人影。景點中的建築物隨著霧氣若影若現,就連10米外一尊巨大的佛像也是時有時無,仿若仙境的感覺,可作為參觀可不算是好天氣。乘著大雨的間隙,匆匆走完空中花園中的景點,人也被凍得瑟瑟發抖。在狂風暴雨中遊覽完「空中花園」,我們的褲子、鞋子已經透溼。繼續乘坐上山的纜車,到達巴拿山的1487米的最高峰。走出纜車,頓時被這裡壯觀的景象所吸引。山頂是法國殖民時期法國人為避暑修建的建築群,濃霧中中矗立著巨大的法式城堡,小街小巷瀰漫著濃濃的法蘭西味道,青石板路被雨水刷得錚亮,像一面鏡子將房屋、行人映在路面,如一幅好看的水墨畫。濃霧和大雨此刻為小鎮增添了更多的是神秘和浪漫。空曠的小巷中鮮見行人,偶見一位也是行色匆匆,不知是為了躲避大雨還是要趕去上班。踏入一個巨大的城堡,空曠的城堡內空無一人,大廳中只有我們的腳步聲在迴蕩。通透的大堂一通到頂,足足有二三十米高,四周有螺旋的樓梯可到達頂層,圍繞古堡的是五彩的玫瑰玻璃窗,透著淡淡的光線。古堡入口處,有絲絲霧氣緩緩飄進,讓古堡更添妖氣。沿著樓梯向上,每一層均有一個大如禮堂的房間,大門緊閉,恍惚中一場永不落幕的化妝舞會正在進行……穿行在雨霧中的」法國」小巷中,仿佛時光穿梭帶我們回到了浪漫的十九世紀,身著華麗晚禮服的小姐們應邀去參加一場場舞會,夢想著有朝一日真正的「貴婦」;右手文明杖,左手雪茄,頭戴黑色禮帽的先生們款款地走下馬車……。一切一切,是那麼的夢幻和美好。不知不覺在法國村已經逛了兩個小時,雨依舊不停地下著。腸胃的飢餓感提醒我們該回去了。下山的纜車是一站直達,越往山下,霧氣越小,樹木漸漸清晰,山下的建築也越來越大。下到山腳,厚厚的雲層中竟有絲絲的陽光透出,天氣也變得暖和起來,感覺幾個小時中已經歷了四季更換。乘車返回峴港途中,天氣越來越好,走到韓江邊,太陽已頑強的穿過雲層灑向大地。江中一排排漁船整齊地停靠,又是一幅夕陽西下的美好景象。在峴港期間,我們還遊覽了靈姑灣。靈姑灣是一個海灣,被美國地理雜誌評為人生必去的五十個地方之一,也是因為這個聲名大振,很多外國遊客長途跋涉到此,只為看一眼那條最美的海岸線。穿過靈姑灣便可到達海雲嶺,這條海邊的盤山公路,一邊是雲端的高山,一邊是藍藍的海景,山上氣候變化多端,美景無限。我們走到這條空曠彎曲的盤山公路上,天空時晴時雨,雲層不斷地變換著美麗的形狀,遠處的靈姑灣像一彎月牙墜落在海邊。金黃的沙灘和白色的海浪層疊在一起交相輝映,煞是好看。一列長長的綠皮火車此刻正穿出山洞,沿著海岸線緩慢前行,恰到好處地融入了這幅畫面中。峴港,位於越南中部,古都順化的附近,區屬中南沿海地區。位列越南第四大城市,僅次於胡志明市、河內市和海防市。峴港在韓江左岸,北臨觀港灣。位於越南中部,北連順化、南接芽莊。背靠五行山,東北有山茶半島作屏障,海灣呈馬蹄形,港闊水深,形勢險要,為天然良港。在歐日人眼中,峴港的名氣可媲美印尼的峇里島,其水天一色的長灘亦不遜於馬爾地夫,除了藍天碧海之外,還有讓你發思古之幽情的古城。在峴港的短短幾天裡,我們已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寧靜致遠的小城,喜歡這裡的安靜、清新、悠閒和舒適,喜歡峴港人民的熱情、友好與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