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唱片總是有著一點過時的浪漫。雖然早已淡出主流市場,但靜靜地望著唱針一圈圈轉過片紋的舊日時光,仍然是許多人心中溫暖的回憶,絕佳的音質更是讓黑膠一直受到音樂發燒友的追捧,著名歌手張信哲也是其中的一員。出道前幾年,張信哲趕上了「黑膠時代」的尾聲,唱片還存在,但也很快就將被淘汰,「大部分黑膠碟都是出給電臺做宣傳用的。」
近年來,經過極度蕭條的黑膠唱片漸漸回溫。上個月底,張信哲發行了15000張《歌時代Ⅱ》黑膠唱片。日前,他專門從巡演的彩排中抽身,與大家聊起了這張唱片的製作始末。「這個數量其實遠遠收不回成本。」張信哲坦言,「更多是在完成我自己的音樂夢想。」
北京音樂廳現場交響樂拾音容不得一絲差錯
如今,線上音樂早已取代了曾經風行一時的CD甚至更早的磁帶、唱片,手機電腦再加一副耳機,基本上就是大多數人聽音樂的全部裝備。張信哲卻一直覺得,這並不是欣賞音樂的最好方式。「為了適應現在大家的收聽習慣,很多時候我們會被要求給線上的音樂做特殊的混音。」張信哲有點無奈,「本來我們在錄音室裡做了很好的版本,結果又要做一個減分的混音,我個人用了很多時間才接受這種做法。」
音樂的載體變得越來越簡便,但在這個過程中,「最好的聲音」遺失了,歌手的表達也因此「損耗」,無法全部傳遞到聽眾那裡。把更好的音樂與大家分享,是張信哲堅持「虧本」發行黑膠的初衷。「黑膠的聲音很溫暖,也更有空間。」這一次,《歌時代Ⅱ》還會推出線上版,但不會再發行CD,能購買到的實體,只有這15000張黑膠碟。「並不是說其他類型的音樂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我們只是給那些想要更好音質的歌迷提供一個選擇。以後線上或者CD還是會做下去,這是大家印象裡的『歌手張信哲』,黑膠更多是關於我在音樂上的一些夢想。」出道多年,比起簡單用時間劃分自己的歌手生涯,張信哲更偏向用音樂載體來記錄自己:黑膠時代、卡帶時代、CD時代……「跨了這麼多『時代』,我慢慢發現,其實我們的心很小,我曾經就想做一個簡單的民歌手,想有自己的黑膠碟。」儘管後來的選擇變得越來越多,所處的世界也更加豐富多彩,走上音樂之路最初的願望卻一直埋在張信哲心底。
《歌時代Ⅱ》是目前華語樂壇中的第一張「One Take」錄製黑膠。收音的地點不是一貫的錄音棚,而是今年四月在北京音樂廳舉辦的「歌時代Ⅱ北京音樂會」現場,音軌中還時常能聽到歌迷的歡呼。美國頂級樂手和莫斯科交響樂團擔任當時的伴奏,通俗的流行歌曲撞上了「高冷」醇厚的交響樂。張信哲記得,演奏家加上幕後的製作團隊,當時的音樂廳裡塞進了大概300人。所有人的配合都必須非常默契,一旦出錯就要重來。這一番心血,張信哲自認很值。「流行音樂和交響音樂的碰撞也是我一直想嘗試的。」
成名多年,張信哲現在希望能靜下心來,充分利用自己積攢的資源和人脈,慢慢實現自己關於音樂的許多構想,比如更多的跨界。張信哲隨著開了個玩笑,「畢竟我年齡也大了,做一件是一件吧。」
《歌時代Ⅱ》挑選適合翻唱的歌曲是個大工程
《歌時代》系列的兩張專輯收錄的都是張信哲的翻唱歌曲。第一張《歌時代》的歌曲都出自張信哲成長的年代,《歌時代Ⅱ》更多關注的是當下。蘇打綠的《我好想你》、張靚穎的《終於等到你》等流行熱曲都在《歌時代Ⅱ》的曲目表中。挑選適合翻唱的歌曲是個大工程,不光張信哲自己要聽要選,身邊的工作人員和家人也跟著下了功夫,「一些小朋友還把『二次元』的歌曲推薦給我。」張信哲被逗笑了,「《歌時代Ⅱ》的主題很清楚,就是想做和交響樂之間的跨界,所以肯定會排除很多不太適合改編的作品,但大家給了我很多關於音樂的想法和新的觀念,尤其是小朋友們。」
經過千挑萬選留下來的歌曲旋律動聽,歌詞也往往能觸及人心。「我們常說現在印象深刻的歌曲少了,除了媒體帶來的信息爆炸,我覺得很重要的還是詞和音樂沒有一起往前走。」 在這張來之不易的黑膠唱片裡,張信哲只把重新翻唱的《信仰》放了進去,這是所有歌曲中唯一一首由他自己原唱的。不是曾經火遍半邊天的《愛如潮水》和《過火》,也不是《愛就一個字》,《信仰》入選,這個結果有點出人意料。「選這首歌,歌名的兩個字很重要,我就是想傳達我對做黑膠唱片這件事、對音樂的夢想和『信仰』。自己翻唱自己,在於怎麼唱出不一樣的時代意義。以前唱《信仰》,我更多還是著眼在愛情或者感情的層面上來,這一次,『信仰』的層次更高,我是真的按照追求、實踐一個目標的方式來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