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和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發布了《廣州市公共文化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20-2035年)》,其中就包括了南沙區的文化規劃建設。
南沙區未來建設重點立足粵港澳大灣區,緊緊抓住大灣區核心區建設,以南沙副中心建設為契機,結合文創產業發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旅遊合作示範區,實現從「珠三角幾何中心」到「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服務核心」的轉變。建設區域級、區級、組團、居住區、社區五級文化中心,推進區域重大文化設施的建設,結合區域交通樞紐, 在重點地區建設 3 - 5 個區域性大型文化中心。
其中區級文化設施採用相對集中的方式在蕉門河、珠江街兩個城市中心區布局;組團級文化設施以中心集合的形式在各組團服務中心建設,居住區、社區文化設施可與其它設施合併建設。
蕉門河中心區重點建設成為城市副中心的綜合服務區,對標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區的標準,結合市區級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大劇院等先導性、戰略性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強化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加強城區人性化設計,提升城區建設人文品質。
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文化交流中心,明珠灣區重點打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往來的重要節點,展現「一帶一路」的文化魅力。充分發揮蒲州炮臺等愛國教育基地和天后宮、郵輪母港等旅遊文化陣地作用,不斷挖掘紅色文化、嶺南文化和水鄉文化資源,推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
優先落實基礎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配套,為各區提供生產和生活必備的服務設施,完善各分區的功能布局,同時積極保護與活化歷史文化村落及文物保護單位,為南沙帶來更多的人氣與活力。周邊鎮區結合當地文化及發展定位建設如港口博物館、河湧水鄉文化展示館等特色博物館(展示館)。鼓勵在欖核鎮、東湧鎮、大崗鎮、橫瀝鎮、黃閣鎮、萬頃沙、龍穴街等鎮(街)建設文化站分站(圖書館分館),提高文化站短距離輻射效能。
據了解本規劃對象為向公眾開放,用於文化活動的公益性文化設施以及結合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配套新建的文化設施。主要為區級及以上公共文化設施和鎮(街)級公共文化設施兩大類。
區級及以上公共文化設施:包括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科技館、美術館等博覽展覽類設施;圖書館、檔案館等圖書閱覽類設施;劇院、戲院、曲苑、音樂廳、演藝中心等表演藝術類設施;文化館、文化宮、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群藝活動類設施。鎮(街)級文化設施:主要為具有基層綜合文化服務功能的文化站或文體中心。
其中,各級設施中屬於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管理系統內的公共文化設施主要包括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美術館、劇院、戲院、曲苑、音樂廳、演藝中心、文化館、文化站等設施。
南沙大劇院相關信息:
2017年12月 明珠灣區起步區開發建設指揮部召開南沙大劇院選址及功能研討會。
一是要求進一步補充大劇院的建設必要性分析,並充分考慮近期建設的可行性。
二是認為靈山島尖的選址優於蕉門河口西岸的選址,建議分析其他大劇院在城市中心區域的分布範圍,從而在南沙城市中心區域再提出幾處選址,綜合分析對比,從而確定南沙大劇院的選址。
三是同意在大劇院功能定位中提出複合功能,結合南沙具體需要,進一步研究大劇院的複合功能,將本項目打造成為高而精的文化項目。
四是認為大劇院客流與正常通勤人流存在錯峰,目前靈山島尖的交通承載力可以滿足建設大劇院的需要,同時需要對交通進行深入分析,必要時可開展交通專項論證;建議加強大劇院地塊與公交、地鐵站點的交通接駁,可考慮大劇院地塊地下空間開發與交通相結合以及新型交通等方式。
2018年11月南沙財政預算信息
南沙明珠灣區開發建設預算30萬元,用於明珠灣起步區南沙大劇院選址及功能研究。其中對南沙大劇院選址、主要功能,分析建設條件,研究建設規模,形成《明珠灣起步區南沙大劇院選址及功能研究》成果文件 1 份,為下一步開展南沙大劇院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工作提供前期技術指標和資料。
相關連結:
【喜訊】南沙新圖書館正式開館試運行,打造文化客廳豐富市民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