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代的結婚證 「上世紀60年代領結婚證感覺像領獎狀"

2020-12-16 閩南網

  結婚證,代表兩個相愛的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承諾。

  昨日,記者在市檔案館看到了各個年代的結婚登記證。一張張登記證,不同的樣式,講述著不同時代的故事,但都見證著那個年代愛情的美好。

上世紀60年代的結婚證。

上世紀80年代的結婚證。

上世紀50年代結婚照就是第一次合影

  上世紀50年代的結婚證書為長方形、豎排、繁體字。證書正上方印有五角星,五角星兩邊有國旗圍繞,一對新人的合照位於五角星下方。照片的右側用毛筆寫著新人的姓名、年齡等信息,證書四周還有小麥等農作物,寓意豐收。

  「那時候領取結婚證書是一件嚴肅、慎重的事,夫妻雙方各一張,各自保存。」今年80歲的周世定老人說,拍結婚照時,不僅是他和老伴的第一次合照,也是兩人第一次見面。

  1953年4月,柳城街道露江村的周世定和帽山蓮田的許掘經媒人介紹走到了一起,在家人和媒人的陪伴下,兩個人辦理了結婚登記。

  工作人員詢問了基本情況,一個刻有「南安縣人民委員會」的四角印章蓋戳下去後,兩張結婚證便交到兩人手上。周世定一到家,就立刻將結婚證仔細地粘貼在臥室的牆壁上。

  上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剛解放,經濟落後,物資匱乏。在當時,結婚非常簡單,一條大手絹包裹著新娘的衣服、一個新箱子,周世定帶著一個家人,步行到許家,新娘許掘在媒人的陪同下,跟著新郎走到了夫家。到中午時候,女方的親屬來到男方家,一起吃飯。「一共擺了三桌,在當時已經很熱鬧了。」周世定說,有的人家才擺一兩桌。

  攜手走過風雨60多年,如今的周世定和老伴誰也離不開誰,天氣晴好會在飯後一起到市體育館散步,下雨天就在家看電視,盡享黃昏好時光。

上世紀60年代領結婚證感覺像領獎狀

  上世紀60年代初的結婚證很像一張獎狀,為長方形、橫排。證書正上方印有五角星,五角星旁兩隻白鴿銜著稻穗,往下則是六面國旗,四周有小麥、鮮花等。

  「我們是1963年3月31日領的證,結婚證還保存完好。」溪美街道蓮塘村的陳澤佳老人向記者展示珍藏了52年的結婚證。

  「當時領結婚證,感覺像領獎狀。」老人笑著說。

  「剛開始媒人要給我介紹時,我沒答應。」陳澤佳老人回憶說,當時他已有心儀的女生,但母親並不同意,「老母親更中意沒有讀過書但賢惠的妻子,並放話『非她不可』」。

  和妻子見過一次面後,隔了一年時間,在家人的安排下兩人結婚了。「以前,一人一年只有3尺的布票,只有結婚時例外,可以拿到15尺。」陳澤佳說,當時妻子就拿了15尺的紅布做了一套嫁衣,他自己則花錢買了一件新外套。

  「領完證,結完婚,就要擔負起家庭的責任。」就這樣,中專畢業的陳澤佳在校教書,妻子在家養兒育女。即使是在陳澤佳受難的時候,妻子仍不離不棄。

  手牽著手,這麼一過,就是52年,兩位老人步入了金婚。「夫妻就是要取長補短,互相學習,不計較,要懂得包容。」陳澤佳說。

文革時期帶有十足的時代色彩

  文革時期的結婚證書很簡單,但卻帶有十足的時代色彩,上面印有毛主席語錄。

  今年76歲的鄭金禎,1973年通過熟人介紹認識了現在的老伴,並在同年結婚。回憶當時的結婚證書,他說,中間橫排寫著毛主席語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往下左邊是雙方基本信息,右邊是毛主席的頭像,右下角印著「南安市革命委員會」。

  1973年,鄭金禎在部隊,老伴在一家制菌廠工作。戀愛時,除了互通書信外,還會互相寄照片。「崎峰社區當時是鄉下,老伴是南安市區的,開始她家裡人都反對我們在一起。」老人從錢包裡拿出一張照片遞給記者,笑著說:「我年輕時候長得還不錯吧,她父母在看過我的照片後,就同意我們在一起了。」

  鄭金禎說,當年用自行車接新娘是一件很風光的事情,結婚時,他就用自行車載著老伴到家,一路上鞭炮響個不停。「彩禮方面,當年我用了400元換來了一個好老婆!」老人說。

  對於42年的婚姻生活,老人感慨不已,有一次老伴不小心一氧化碳中毒,怕他擔心和缺工扣工錢,瞞著他不住院,堅持上班,這讓他很感動。「我媽當年腦中風的時候,也全靠她的細心照料。」鄭金禎說。

新世紀閃婚、裸婚、旅行結婚

  結婚證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有的延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風格,有的跟現在差不多,只是稍大一些。上世紀90年代前後,開始變得更時髦,有的用金色外殼包住,有的海綿皮外還套個塑料膜。

  如今,結婚證是一紅本本,男女各持一本,棗紅色的封面顯得很莊重。與以前不同的是,如今的結婚證上雙方名字、登記日期、結婚證字號全部採用列印。

  進入新世紀後,在結婚上,現在的年輕人們有著更多想法。不少年輕人追求結婚時要留下一輩子浪漫的回憶,更有思想前衛的年輕人大膽地選擇閃婚、裸婚、旅行結婚等方式,他們覺得規矩、禮數通通都是「浮雲」。

  見證不同時代、不同人愛情的結婚證形式在不斷改變,但唯一不變的是人們心裡最美好的愛情。(記者 莊曉麗 唐莉洪 實習生 陳曉萍 張亦弛 林曉琳 文/圖)

相關焦點

  • 網友曬不同年代結婚證 60年代繁體書寫鮮花朵朵(圖)
    前段時間,微博上有一個很火的話題#民國結婚證書#,這個話題火起來的原因,是證書上有這麼一段話:「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   時間已經來到21世紀,結婚證書也經歷了多次改頭換面,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對婚姻鄭重的承諾都是永遠的主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不同年代的結婚證書。   60年代   繁體書寫鮮花朵朵   結婚證只是一張紙,連紙上的字還都是繁體字。
  • 網友曬不同時代結婚證:60年代用繁體 70年代最樸素(圖)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不同年代的結婚證書。 60年代  繁體書寫鮮花朵朵結婚證只是一張紙,連紙上的字還都是繁體字。結婚證的頂端紅旗飄飄,五角星金光燦燦,四周鮮花朵朵。正中央還有兩個淺淺的桃心,並寫有互助互愛四個字,沒有夫妻二人的照片。
  • 烏魯木齊七旬夫妻展示60年代結婚證 幸福成為「獎狀」(圖)
    原標題:烏魯木齊市七旬夫妻展示60年代結婚證 幸福成為「獎狀」 六十年代, 他們領到人生最重要的一張紅紙 攜手領取「獎狀」幸福成為「獎狀」 不同年代的結婚證,有著不同年代的印記,對於上世紀60年代領取結婚證的新人們來說,與其說是拿到了結婚證,倒不如說是他們各自領到人生最重要的一份「獎狀」,因為在那個時期,結婚證真的跟獎狀一樣。
  • 市民收藏近400本結婚證 來自全國各地不同時期
    葉建國在10餘年時間內,搜集到來自全國各地大約400本結婚證,可謂我市一位結婚證收藏家。葉建國介紹,上述那份長約64釐米、寬24釐米的結婚證,曾是他收藏的所有結婚證中堪稱規格最大的了;而規格最小的,長15釐米,寬11釐米,是洛陽一對新人於1979年辦理的結婚證。據稱,還有一份上個世紀20年代的結婚證,比溫州博物館陳列收藏的最古老結婚證,還要早一些。
  • 結婚證的百年變遷
    家住沙坪垻區金沙港灣小區的羅奶奶說,那時候在農村沒有辦結婚證一說,她和老伴兒經媒人介紹,結婚前就見過一次面,後來在村裡擺上20桌辦招待,算是正式結婚了。兩人一路風風雨雨,攜手相伴,不離不棄。「那時候結婚也不像現在這樣送紅包,親朋好友都是送物資,家裡有小菜的送小菜,有掛麵的送掛麵。」羅奶奶說。
  • 市民曬結婚證 1961年領結婚證還發給油票和布票
    市民曬結婚證 1961年領結婚證還發給油票和布票 xm.fjsen.com 2013-08-02 11:53   來源:廈門網    我來說兩句 上官女士和愛人的結婚證。
  • 以前的結婚證
    結婚證上寫了新郎新娘的生辰八字,在民國三十七年六月五死上午十點他們結婚了。兩姓聯姻,在此締結良緣,桃花開得鮮豔,姑娘出嫁,定是宜室宜家,願他人你們相親相愛,綿延子嗣,執子子手,白頭到老,把你們結婚的事記錄在箋,願攜手一生幸福。在此證明。後面又有結婚人的名字和印章,還有主婚人、介紹人、證婚人同他們個人的印章。結婚證上面的畫判斷不好,我估摸著大概像是玉蘭花是代表忠貞的花。
  • 歷代結婚證對比,你最中意哪個年代的?
    ▲上面這張,是民國三十七年的結婚證,上面有鴛鴦和喜鵲的圖案,粉紅色底。▲民國時期結婚證最令人追憶之處,在於對傳統的繼承,比如這種結婚證中,雖然是在基督教堂舉行的婚禮,但結婚證上卻有《詩經》的元素:「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
  • 民國時期的身份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掃除文盲證、結婚證,你見過嗎?
    民國時期的身份證上世紀60年代的結婚證······這些老證件你都見過嗎?是否有你當年的回憶近日一場有關人口普查的老物件展覽在台州書畫院開展走進台州書畫院第二展廳,不同年代的證件經過保護處理,按照證件的種類,放置在不同的區域。本次展會展出的100件展品均來自椒江區統計局原副局長、一級主任科員王寶秋。
  • 被爺爺奶奶的結婚證美哭了,一紙婚書系定終身!
    @絮絮叨叨的啤酒醬:爺爺奶奶的結婚證,今年的7月28日將是結婚60周年。60年風風雨雨,爺爺奶奶還把這張紙保存得像新的一樣。來年再生一兩個孩子,一半兒像我,一半兒像你。一紙愛和情 結婚證變遷史你知道嗎?從1950年4月30日,新中國首部《婚姻法》頒布至今,結婚證的款式幾經變化,但其中傳承的美好祝福始終未變。
  • 60多年前的結婚證怎麼補辦?
    遷戶口的派出所說以夫妻關係的名義是可以投靠遷過來的,但是一定要結婚證。80多歲的老人,結婚都60多年了,結婚證早就找不到了,兩個人戶口本上都是已婚的。我去下城區民政局想補辦一張結婚證,說要叫我去紹興才能辦,我爺爺奶奶是四五十年代結婚的,我去紹興找誰呀?  記者魏奮核實:潘女士的爺爺叫潘壽潛,1927年出生,奶奶叫謝如玉,1928年出生。二老現在居住在下城區流水東苑。
  • 你可記得那些年,我們一起領過的結婚證
    最近,杭州江幹區丁橋鎮三義社區開展回遷安置工作,戶口核對過程中,從上世紀50年代到現在的結婚證都浮出水面,這些每家每戶壓箱底的寶貝排在一起亮了相,年代不同,款式風格各異,就像一部編年史,記錄著時代和愛情變遷的音符。  因為這些不同的結婚證帶給社區社工不少靈感,他們還打算從這些證件裡演繹出一部微電影。目前開始物色演員了!
  • 領結婚證所需材料及流程
    很多新人詢問,領結婚證都要帶什麼?在哪領?需不需要婚檢?小編昨天剛剛和男友(現在是老公啦)領完結婚證,給大家獻出詳細的熱乎乎的新鮮出爐的具體流程!去哪領?去一方戶口所在地的民政局婚姻登記處。注意提前查好與該戶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屬於同轄區的民政局。帶什麼材料?
  • 領結婚證要帶什麼
    一、領結婚證要帶什麼辦理結婚登記的內地居民應當出具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1、本人的戶口簿、身份證;2、本人無配偶以及與對方當事人沒有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係的籤字聲明。二、結婚證在哪領都一樣嗎如果在國外領取則法律效力不同。如果雙方都是中國人,則無區別。我國《婚姻登記條例》第四條規定,內地居民結婚,男女雙方應當共同到一方當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結婚登記。
  • 2018年領結婚證多少錢?
    現在結婚都是需要辦理結婚證,這樣才能正式成為法律意義上的夫妻的。結婚證,是婚姻登記管理機關籤發的證明婚姻關係有效成立的法律文書。通常結婚證正本是一式兩份的,男女各一份。那麼領結婚證需要多少錢?需要什麼手續呢?關於這些問題,找法網小編整理了下面這篇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 歷代結婚證原來有這麼多種,你最中意哪個年代的?
    現代結婚證,方方正正的紅本本,不出彩,也不出錯,人民群眾都能認可。但若是當你見過老式結婚證,你就會有種「時代限制了我的想像」的錯覺。▲上面這張,是民國三十七年的結婚證,上面有鴛鴦和喜鵲的圖案,粉紅色底。
  • 你可記得那些年,我們一起領過的結婚證
    最近,杭州江幹區丁橋鎮三義社區開展回遷安置工作,戶口核對過程中,從上世紀50年代到現在的結婚證都浮出水面,這些每家每戶壓箱底的寶貝排在一起亮了相,年代不同,款式風格各異,就像一部編年史,記錄著時代和愛情變遷的音符。  因為這些不同的結婚證帶給社區社工不少靈感,他們還打算從這些證件裡演繹出一部微電影。目前開始物色演員了!
  • 農村戶口領結婚證流程是什麼?
    法妞網友諮詢:農村戶口領結婚證流程是什麼?黃學先律師解答:如果雙方在中國大陸領結婚證,按照婚姻法規定,適婚青年去雙方任一方戶籍地所在的婚姻登記處領證都可以。登記地點的不同,對新人雙方日後落戶等各項事務並沒有什麼影響。
  • 農村戶口領結婚證流程是什麼?
    法妞網友諮詢:農村戶口領結婚證流程是什麼?黃學先律師解答:如果雙方在中國大陸領結婚證,按照婚姻法規定,適婚青年去雙方任一方戶籍地所在的婚姻登記處領證都可以。登記地點的不同,對新人雙方日後落戶等各項事務並沒有什麼影響。
  • 再見,結婚證!
    20世紀初的結婚證是這樣的↓↓↓20世紀70年代的結婚證是這樣的↓↓↓g現在的結婚證是這樣的↓↓↓以後,結婚證也可以是這樣的↓↓↓電子結婚證來了!8月6日,支付寶宣布,將在包括福建、江西、浙江、江蘇、重慶等在內的5省市率先開通電子結婚證服務。這意味著重慶等地市民可通過「刷臉」領取電子結婚證。七夕起,這五個地方刷臉可領電子結婚證了電子結婚證是什麼?電子結婚證如何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