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他不花一分錢用3年時間建了座地下四合院,如今是個啥樣子

2021-01-12 黃河鄉土

這是一處典型的黃土地坑院,地坑院又被稱作為地下四合院,是我國晉南地區先民的一種穴居形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現在的農村像這樣形式的地坑院已是不多見了,還有人居住的更是為數不多的,帶著地坑院是如何建造的疑惑,我們走進了這家還有人在堅守的地下四合院。

穿過一條長長的巷道,我們下到了院子裡,聽到外面有人說話的主人家,站在窯洞門口給我們打著招呼,得知我們的來意後,老人家笑著說,他們這個老院子幾乎天天有人來看稀罕,他讓我們隨便參觀。

老人今年74歲,老人說黃土高原黃土非常厚實,裡面夾雜有類似於石塊的料角石,這些料角就像水泥塊一樣和黃土層攪在一起,挖的窯洞特別的結實。老人在給我們說起這座院子的時候,臉上流露出了驕傲得意的表情。雖然當時建院子的時候沒有花一分錢,但是這座院子是他一把土一把土挖出來的,所以裡面有他太多的心血。

老人給我們講,他家的地坑院是他30歲那會一手挖建的,總共挖了有3年,院子裡的土都是他一個人用扁擔擔出去的,當時不像現在有機械,那時候啥都沒有,就一雙手一副扁擔一個搞頭,孩子們都小還搭不上手,老伴主要任務就是看孩子,他一個人白天下地,晚上就來這個地方挖,一個人用肩膀擔出去了上萬擔土,窯洞的土有紅膠泥層,有料角石,用搞頭一搞一搞挖出來的,工程量也是非常大的。這是從窯洞裡往外拍的圖片。

他家的地坑院大小共有9孔,三孔為主窯,兩邊的各有兩孔偏窯,有放雜物的,有牲口窯,因為農村講究單數成院,主窯對面有一孔窯洞加上過道,正好是單數。

這是老人的老伴,前些年得了腦梗,時而糊塗時而清醒,在我們聊起院子的時候,大娘好像是聽懂了,嘴裡還說那時候真是太難了,太窮了。

大爺給我們說,挖地坑院首先就是要選址,要選一塊平整的地方,從中間開挖,根據家裡人口的多少,挖多大的院子,在農村一般都是多以九孔為多,窯洞高3米左右,深8一l2米,寬4米左右,窯洞兩米以下的牆壁為垂直,兩米以上至頂端為圓拱形。其中一洞鑿成斜坡,形成階梯形孤行甬道拐個斜向直角通向地面,是人們出行的通道,稱為門洞,是地坑院的入口。

他家的院子是40多年前建的,家裡娃多但是勞力少,當時他選的這個地方非常好,村子裡好多院子不住人都塌了,唯獨他家的院子保存的還是比較好,原因就是要有人住,一年還要有一次碾場,平時還要檢查排水系統。

這是老人中午做的午飯,柴火灶上放著大鐵鍋,鍋裡燒的玉米糝,有饅頭,熱豆腐等,他說地坑院土窯洞冬暖夏涼,和老伴在這個老院子住習慣了,幾個孩子成家後都搬出去蓋了新房子,讓他倆搬過去一起住,都讓他拒絕了,他捨不得離開這裡,沒有人住了,很快就塌了,再說自己現在身體還行,平時還中有幾畝地,照看生病的老伴也沒有問題。

這是一孔偏窯,裡面放有一臺三輪車,和其他的一些農具,這臺三輪車平時老人自己開著還用來在地裡幹活。

在院子中間有一根粗的鐵絲,老人說這根鐵絲也有些年齡了,他們搬進這個院子裡的時候,用來晾曬衣服用的。農村話叫tan mei。

老人在給同去的夥伴講當年挖地坑院的過程。

這是通往老人家裡的巷道,聽老人說前些年下了一場大雨,沒有招呼好,雨水把上面的窯頂給衝垮了,就成了現在看的明的通道。

老人說,他對院子有著太深的感情,院子是他一手弄成的,他這輩子沒有啥本事,這座院子應給算是在他手上幹的一件大事,幾個孩子在院子裡長大娶妻生子,不管咋樣只要他活著就不會離開老院子。這是老人院子裡的一顆仙人掌在頑強的生長著,就如這所院子的主人一樣倔強頑強。(更多圖片故事點擊關注)

相關焦點

  • 王剛的四合院像博物館,李成儒給四合院種櫻桃,她的沒花一分錢?
    王剛的四合院像博物館,李成儒給四合院種櫻桃,她的沒花一分錢?首先我們知道明星都是高收入群體,之前楊天真就談到了八線藝人的片酬,她很淡定地說了一句:也就100萬吧!啥?這是很多搬磚的人奮鬥幾年甚至幾十年都無法企及的數字啊!
  • 101年前,魯迅用3765塊大洋買北京一套四合院,如今價值多少錢
    如果能在北京擁有一套四合院,更是非常的豪氣。不過曾經北京的四合院遠沒有現在的價值。例如在101年前,魯迅先生就曾用3765塊大洋,在北京買了一套四合院,這不由得讓人想知道,那時的這套四合院,如今價值多少錢呢,接下來我們一起算一算。
  • 中國「最便宜」的房子,建於地下7米,被稱為「地下四合院」
    現代中國古人最大的壓力就是買不起房子吧,各大城市居高不下的房價讓許多準備安家的人望而卻步,感嘆「生活無望」,在這一點上,現代的年輕人不如祖先,幾千年前住在黃河土地上的人也很窮,但他們家家都有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現在被稱為有錢也住不了的豪宅大院子,但是在河南三門峽,這裡的人即使是高官和沒錢也能住四合院,唯一的不同是北京的四合院是建在地上的,這裡的四合院建在地下,這些村莊也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 廟上村:地下四合院組成的村莊
    美麗鄉愁——河南傳統村落  大型系列報導之二十四  廟上村:  地下四合院組成的村莊天井窯院又叫作「地坑院」,作為人類穴居方式的演變,距今已有數千年歷史,被專家譽為「人類穴居的活化石」、「地下四合院」和中國民間「建築奇蹟」。  與傳統的地上建築不同,地坑院是隱藏在地平線以下的院落。「見樹不見村,進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當地的一首民謠描述了地坑院這種地下生活的奇特景象。站在地坑院前向下望去,深深的庭院,數孔窯洞,加上一棵樹梢露出地面的桐樹,構成了一個神奇的居所。
  • 魯迅花3765塊大洋,曾在北京買了一套四合院,如今值多少?
    房脊琉璃苫,天井座中間。民風格律遠,還古續今觀。屋裡清香漫,茶盞對八仙。——《四合院》魯迅先生是我國近現代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民主戰士和革命家,在混亂的年代用筆桿子作武器,抨擊了不少人,也挽救了不少人。魯迅先生不僅在文學上做出了突出貢獻,也在革命道路上奉獻了不少。他的一生是充滿傳奇的,身上自帶不少光環,令人欽佩。
  • 魯迅當年800銀元買的四合院,如今過億。去看看「長」的啥樣
    【名人故居探微(一)】2020年12月15日,晴,星期二去魯迅故居是偶然,也是必然。24小時內去了兩次,有個不說不快的小插曲:那天下午3:35,我匆匆趕到位於北京的阜成門內大街的魯迅故居,時過已「止票」。保安不讓進,我好說歹說,無濟於事。次日我打足了時間提前量到此,保安問了一句:「預約了嗎?」
  • 越南最美的6個地方:不花一分錢,輕鬆逛遍越南美景
    越南最美的6個地方:不花一分錢,輕鬆逛遍越南美景很多人喜歡去越南旅遊,部分原因是它的蛇形形狀和漫長的海岸線,越南是各種各樣的風景的家園。在這裡我們列舉了越南最美的 個地方,可以讓你不花一分錢,逛遍越南全部的美景。韓松洞:1991年由一位越南農民發現,這個有著300萬年歷史的韓松洞是世界上最大的洞穴通道,按體積計算,它是如此之大,可以容納一個紐約城街區。
  • 不圖啥,圖個以後還能看到它!
    李國貞的家在崗寺村裡看著顯得破敗,三間低矮的房子一個大院,典型的鄉村四合院形式。坐在主屋門前的椅子上,李國貞講起了自己文保經歷。在十幾歲時,剛上初二的李國貞喜歡到附近的阿崗寺遺址上玩,經常會撿到一些繪製著各種線條的彩陶片以及一些完整的陶罐,覺得好看就搜集了起來。
  • 不敢想像,40年前的廣州,竟然是這個樣子的
    1978年,原來是40年前了... 20世紀80年代繁華的西濠二馬路 40年前最長的車龍, 是單車大潮 02 如今在廣州工作,8點踏上地鐵3號線,你或許會想:「搭地鐵這麼擠,爺爺奶奶以前騎個自行車就到單位,該有多爽?」
  • 三十二年前,湖南建了一個地下神秘水電站,原因是什麼?
    一般情況下,水電站建在河流周邊平坦地區,一般不建在地下300米。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水電站,位置有些奇怪,就是位於地下300米。工人必須乘坐電車才能看到水電站的原貌,時長持續一個小時。這個水電站距離地面300米,位於湖南省宜章。工人建造這個水電站時,要考慮許多因素,所以會形成一條6000多米的巷道。工人們不能獨自走到水電站,他們需要乘坐一輛特殊的電車。
  • 他用40年時間建成的牡丹園,園中有幾十個品種的牡丹花,太美了
    他叫杜白將,今年71歲,家住山西省平陸縣張店鎮古城村,他身後就是他花費40年時間建成的牡丹園,這個牡丹園就建在他的家門口。每年花開時節就是他家最熱鬧的時候,來自四面八方的人都會慕名到他的牡丹園欣賞盛開的牡丹花,他也非常歡迎大家來這個偏僻的小村子來做客,欣賞他養的牡丹花,可以說一到花開時節,他沒有一天休息的時間,迎來送往來觀賞牡丹花的遊客,非常忙。
  • 北京地標一個比一個貴,中國尊、大褲衩,又花近170億建了個啥
    北京地標一個比一個貴,中國尊、大褲衩,這又花近170億建了個啥!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城市,是我國的門面擔當,它的每一處建設都經過精心設計,畢竟代表了我國的形象。北京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處處透露出繁華,整個城市面貌也都在不斷變化。
  • 于波不紅了很可憐?他有兩套四合院,一套在雍和宮一套在什剎海
    而更新換代極快的娛樂圈,很快就遺忘了曾經憑藉《水月洞天》大火的于波,很長一段時間于波幾乎處於無戲可拍的情況。用全部身家買來兩座破院子,只因喜歡水滴聲雖然拍戲的機會大大減少,但憑藉前幾年拍的戲,于波也積攢了不少的錢。
  • 晉南大爺離婚50年,如今70歲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看他活成啥樣子
    老人非常幽默的說道,我這兩隻羊可有說到,這可是我買小羊娃時候特意挑的毛色不一樣,是我養的「保鏢」,現在我走哪都領著它倆給我壯膽。老人說他今年70,離婚都快50年了,20歲結的婚,時間不長因為性格不和就不過了,離婚後也沒有再找,也沒有子女,就這樣一直是一個人生活,是村裡的五保戶,年輕時有力氣給人看過羊群送過煤球,現在年紀大了幹不動了,去年就逮了兩隻羊娃子養著。
  • 四合院修繕啟動試建地下停車場 院內至少種一棵樹
    記者昨日從北京城市規劃學會獲悉,東城寶鈔胡同、西城煤市街將建四合院保護修繕試點,目前正在設計,預計明年建成。試點將重點探索合理利用四合院地上地下空間,新修繕的四合院內至少種一棵喬木。  合理利用空間  地下二層建停車場  北京城市規劃學會昨日公布了課題調研成果——《北京四合院風貌保護與修繕》。學會理事長趙知敬稱,為落實課題成果,東城、西城聯合選定四項試點進行落地實踐。
  • 陝西人民在地面挖坑,建地下四合院,冬暖夏涼,比城市蝸居更幸福
    他們的房屋直接建在地下,就是在地面挖一個四方的坑,又在四面挖上幾個門洞,中央為院落,可以種植果樹、蔬菜。這樣一座獨門獨院的地下四合院就建成了,成本低,面積大,冬暖夏涼。內部設施較為簡單,一般當地人都是睡炕,冬季也不會覺得寒冷,夏季無酷暑,睡覺還需要蓋一床薄被子。如今的院子也都通著水電,生活就更加便利。不少農家更是裝修一新,做起了農家樂,遊人來到這裡還可以體驗一把地下窯洞的居住環境。
  • 古稀老人住土磚屋40年,5年建8米高石壩,三天兩頭「修路」
    現在,大山裡的土磚屋越來越少,不過,在安徽皖西南山區一個名叫勝利的村莊,村子裡還有一棟土磚屋,如今,住在土磚屋的是儲大爺和他的老伴,儲大爺年近古稀,小時候家境貧寒,結婚成家後,妻子生育了兩個兒子,40年前,為改善居住條件,他在大山裡建造了這棟土磚瓦房子。
  • 陝西隱逸村落藏在地下4000多千年,挖坑把房子建在地下,冬暖夏涼
    陝西隱逸村落藏在地下4000多千年,挖坑把房子建在地下,冬暖夏涼,天坑院也被當地人稱為地窯,是分布在河南、甘肅、陝西一帶的傳統地下住宅,也被稱為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地坑口的建築居住史已經有4000多年,幾乎與中華文明同步,歷史文明的源頭有地坑口的傳統民居,至今西北農村地區依然有人住在這樣的地下窯洞裡
  • 1小時能幹什麼——時間效率裡的改革開放40年
    新華社太原7月3日電 題:1小時能幹什麼——時間效率裡的改革開放40年  新華社記者呂夢琦、劉揚濤  1小時能幹什麼?過去40年,不同的答案差距如此懸殊,讓人更清晰地看到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多麼巨大的變化。
  • 中國最奇特的3個村莊,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還有一個是鬼村
    今天就我來帶大家看一看,我們國家最特別的幾個村莊,一個建在天上,一個在地底下,而最後一個就被稱作為鬼村,大家快來看一下吧。第1個就是郭亮村,他為我們國家的人稱作從天上建造而成的村子。非常容易理解,就是因為它距離地面的高度特別的高,在1700米的懸崖上面建村,從遠處看過去,整個村莊就是騰在空中的房子,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為了能夠讓村裡的人下山與外界溝通,這個村莊花了5年的時間,在這麼陡峭的懸崖旁邊打開了一個石道。這裡的山,確實一個比一個陡峭非常的危險,景色當然是十分的震撼,整個村子裡面的房子也讓人感覺非常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