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何要花費7000萬兩軍費收復大小金川?是什麼阻攔了清軍步伐

2020-12-24 看乎

乾隆在清朝的皇帝當中,可以說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了。

他勵精圖治,繼承爺爺的功業,開創了康乾盛世。

這也讓乾隆志得意滿,在老年時稱呼自己為十全老人,自己有這十全武功。

但這十全武功裡有一個讓乾隆蠻遺憾的。那就是大小金川戰爭。

大小金川的位置在今天四處的阿壩州,周圍地勢全是丘陵,起伏不定。

因此歷朝歷代對大小金川的統治力其實都不是多麼的強。

在阿壩州這一片地區,大多時候都是以土司自治為主。

在乾隆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747年的時候,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叛亂。

莎羅奔帶領軍隊襲擊了小金川,並把小金川的清軍守軍斬殺過半。

莎羅奔的叛亂讓乾隆感覺到非常的沒有面子,我剛開創了一個盛世,

正是歌舞昇平的時候,你卻來謀反,這不是想要打我乾隆的臉面嗎?

於是乾隆發兵6萬,前往大金川鎮壓叛亂。但是戰事並不順利,可以說是傷亡巨大。

清朝為此花費了1100萬兩軍費,卻就攻大金川不下。

最後不得不勸降大金川叛軍,表面看上去似乎是勝利了,

大金川的叛軍也著實投降了,但實際上算是失敗的一次戰爭。

等到了乾隆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71年的時候,大小金川又開始作妖了。

大金川的土司莎羅奔的第三代接班人索諾木以及小金川土司的接班人僧格桑,

竟是聯合了起來,一起造反,反對清廷的統治。

清廷這次為了平定大小金川的叛亂,足足是花了7000萬軍費,歷時六年。

最終才鎮壓了大小金川。為什麼舉整個清朝之力,攻打小小的大小金川,

還要耗費六年之久?

主要是因為大小金川的地形多是山地,

清軍並不擅長山地作戰,在地利上就吃了一個大虧。

同時金川每家都會有一座碉樓,這些碉樓都是用巨大的石頭壘成。

最高的碉樓可以達到十五米之高,下寬上窄。

每座碉樓還都會分層,並且每層都有射擊孔,可以說是易守難攻。

碉樓之間可以互相掩護,形成一個碉樓群,成掎角之勢。

這些碉樓群給清軍帶來了巨大的阻礙,也給清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同時因為路途遙遠,環境惡劣,清軍的後勤補給也是十分困難。

等後勤補給從後方遇到前線,十能存三四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在敵軍有地理優勢,易守難攻,己方後勤補給又困難的情況下,

清軍足足花了六年才平定大小金川的叛亂,也是情有可原。

但徹底平定大小金川之後,收穫也是巨大的。

拿下大小金川對以後想徹底打穿藏區,控制衛藏,康藏,安多等地區有著巨大意義。

同時攻打大小金川,也向其他的土司展示了清廷改土歸流的決心。

它標誌著川西藏區改土歸流的基本完成。

所以說,雖然平定大小金川花費甚多,但是得到的也是不少。

它使得川西藏區能夠更加穩定,也是一種不可抹滅的貢獻。

參考文獻:

《清史》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乾隆時期大小金川之亂,為何花費7000萬兩白銀,用了七年才平定?
    乾隆十二年(1747年)又以兵攻革布希札及明正兩土司,四川巡撫紀山,遣副將率兵彈治,不奉約束,反殺傷官軍。巡撫紀山因奏請進剿。乾隆帝以雲貴總督張廣泗徵苗有功,乃調督四川,率兵進屯澤旺所居之諾官寨(即今四川省懋功縣城 ),用澤旺之弟良爾吉為嚮導,銳意進討之。二、為何大小金川難以平定?
  • 讓乾隆燒了千萬銀兩的大小金川為何這麼難打?土著:先過碉樓這關
    而清朝有一次戰爭,雖然想要平定的地方並不是一個大國,只是一個小小的少數民族管轄的範圍,但是卻消耗了清朝大量的財力,具記載,平定五年之內,一共花了六千萬兩白銀,數目非常的龐大。而這場戰役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平定金川戰役。第一次金川戰役在元、明、清三個朝代中,為了更好的統治西北的一些少數民族,於是就有了一個制度,名為土司制度。
  • 大小金川為何讓清軍崩掉門牙?土司的碉堡簡直是降維打擊
    乾隆皇帝作為大清最後一位盛世之君,歷史上一直都是褒貶不一。這位乾隆皇帝最讓人稱道也最讓人指責的就是他的「十全武功」。為了湊齊「十全武功」,乾隆爺硬生生把一個難堪的戰役給湊了進去,那就是兩次平定大小金川。這場戰爭清王朝動用了60萬人力,70萬官帑,結果平定了巴掌大的內亂。
  • 大小金川土司叛亂,花費了7000萬兩的銀子才被鎮壓下去嗎?
    大小金川土司叛亂,花費了7000萬兩的銀子才被鎮壓下去嗎?作為乾隆自吹自擂的「十大武功」之一的平定大小金川叛亂的戰役。也是乾隆皇帝「最敗家」的一次「武功」,而且領土沒有開拓多少?只能說「為了維護國家統一,確保入藏通道順暢」。
  • 巴掌大的地方,卻燒掉乾隆幾千萬兩銀子,大小金川為何那麼難打?
    本期要講的,正是乾隆一個極為難堪的「武功」,那便是耗時數年,投入無數人力物力的大小金川之戰,那麼這個小小的方寸之地,究竟為何能讓清軍如此大費周章呢? ▲《平定兩金川得勝圖》去過川西阿壩州或者看過全套《平定兩金川得勝圖》的讀者,想必應該對當地多山地形並不陌生。
  • 大小金川之戰,死傷數萬,前後花費七千萬兩白銀。這樣做值得嗎?
    乾隆終於被震怒了,他命令督撫等迅速派選官兵統率前往,擇機剿匪。同時催促張廣泗迅速赴四川指揮作戰。第一次金川之役就這樣開始了。 張廣泗在進剿之初確實有所進展,先後收復了大金川所佔的一些地方。小金川土司澤旺也聞風投誠,並出兵協同清軍攻打大金川。 大金川的主要據點一個在勒烏圍,由色勒奔細親自把守。另一個在刮耳崖,處於大金川要路。
  • 乾隆皇帝為徹底徵服大小金川,確實相當用心,最終效果真不錯!
    乾隆帝決定徵剿,先後派張廣泗、訥親、傅恆率兵6萬討伐,歷時兩年餘,用銀1100餘萬兩,但戰事不順,傷亡累累,不得不再派嶽鍾琪前往金川,勸降收兵,一徵金川名勝實敗。乾隆三十六年,大小金川進攻鄰近土司,與清軍交戰。乾隆帝下詔二徵全川,先派溫福統兵進剿,兵敗未果,改任阿桂為師,戰事持續5年,用銀7000萬兩,最終平定了大小金川,誅戳滋事土司索諾木等人。
  • 清軍難以攻克大小金川,在這其中,乾隆皇帝有哪些失誤呢?
    清軍之所以難以攻克大小金川,除了與當地之地形、碉樓、氣候、土司及番眾同心誓死等客觀因素緊密相關外,還與乾隆皇帝和清軍將領之措置不當,以及兵丁之怯懦等主觀因素頗為相關。可以說,清軍方面的諸多失誤極大阻礙了兩次金川戰爭(特別是第一次金川戰爭)的進程,甚至影響了戰爭的結局。那麼在這其中乾隆皇帝有哪些失誤呢?
  • 乾隆皇帝一徵大小金川,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取得毫無尊嚴的勝利
    在清朝雍正時期開始招安土司,大小金川兩個吐司,兩個吐司之間經常發生衝突。大小金川所處的區域,環境極其惡劣,資源貧乏,兩地區的民眾種植的就是青稞 蕎麥之類的植物。
  • 乾隆皇帝收復大小金川,耗時耗力為了一個彈丸之地值得麼?
    乾隆皇帝最想要的是收回大金川、小金川。金川從規模上來看是一個小地方,但在這場戰鬥中,清朝派兵討伐。可以說是耗時和費力的,它也使得剛確立好的政治局勢坍塌了。金川在我們現在的川藏地區,當時這個地方並不是特別富饒。但由於大小金川是我們以前的領土,乾隆皇帝就一根筋的想要把這個地方拿回來。
  • 你所不知道的乾隆大小金川之戰後的血腥
    你所不知道的乾隆大小金川之戰後的血腥在說今天主題之前小編需要先介紹一下大小金川之戰。乾隆初,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奪取小金川澤旺印信,"意欲併吞諸蕃",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1747年,清軍3萬人分兩路進討,久而無功,川陝總督張廣泗被清廷處死,改派嶽鍾琪為總兵,剋期進討。1749年,莎羅奔請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以後,大小金川之間常有衝突。到18世紀60年代,金川局勢再度緊張,又一次引起清王朝的關注。1766年,清廷派四川總督阿爾泰聯合9家土司會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澤旺子)卻與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莎羅奔侄孫)聯合反清。
  • 讓乾隆損兵折將的大小金川,真正厲害在哪裡?
    乾隆對此本是不放心上的,他認為這些地方實力派之間相互攻殺,自己正可以坐山觀虎鬥,並趁其內鬥兩敗俱傷的時候,把自己的中央勢力安插進去。但是,他想錯了,因為廝殺不僅會有人出局,還會產生大魚吃小魚的效果,大小金川,便是這樣的「大魚」。大小金川,位於今四川西北部大渡河上遊,靠近打箭爐。
  • 大小金川之役背景 大小金川之役結果
    但是其實乾隆統治時期這種制度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了,土司之間又總是發生吞併的現象,甚至還發生過一些規模的武裝叛亂,本來西南地區都要對這種制度進行整改的,可是在四川西部爆發了大小金川的衝突。大小金川之役在清朝的歷史上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說這次戰爭對乾隆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當時大小金川之間矛盾衝突不斷,而且還曾經爆發過一些武裝叛亂,讓乾隆皇帝感受了一些危機,於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乾隆派遣軍隊發起了大小金川之役。大小金川之役經過還是比較激烈的,因為地勢的原因清軍損失也比較慘重,那麼大小金川之役經過是怎樣的呢?
  • 為何大小金川之戰後,清朝開始從擴張王朝轉向內斂王朝了呢?
    戰役所處位置乾隆初期,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奪取小金川澤旺印信,又攻明正土司。1747年,乾隆帝派張廣泗和慶復進討,後派遣訥親到四川督師,但清軍久而無功,乾隆帝改派嶽鍾琪為總兵,討伐金川。1749年,莎羅奔請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1766年,清廷派四川總督阿爾泰聯合九家土司會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卻與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聯合反清。1771年清軍戰敗,阿爾泰被革職,溫福入川督師並且向金川進兵,第二次戰役開始。
  • 大小金川之役,在乾隆十大功中佔了兩功,實際上得不償失?
    咱們今天要說的是乾隆皇帝主導的大小金川之役,這兩場戰役被作為乾隆的功績記錄在史冊,本質上沒有為百姓做好事,還給清王朝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在聊大小金川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乾隆在政治上的功績,很容易可以發現:他在政治上的功績屈指可數,原因要追溯到他的爺爺康熙和父親雍正
  • 清平大小金川之戰中,4個打敗仗的清朝統帥,後來都是什麼結局
    乾隆在位六十年的歷史後,大小戰役不少,其中以大小金川戰役耗時最長、耗銀最多,也是折損兵將最多的一場戰役。這場戰爭爆發在四川,起源於清朝推行的歸土改流政策。所謂歸土改流,就是廢除少數民族土司制度,改設州府,由朝廷委派官員。
  • 大小金川有多難打?說乾隆敗家的人,應該好好看看
    今天來帶大家聊一聊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聊乾隆,就離不開他的十全武功。聊一聊十全武功中的平定大小金川,很多人覺得,打個屁大點地方,花了七千多萬兩銀子,乾隆真是敗家!但是事實上,虎臣要告訴大家,平大小金川,比大家想像中的要難太多了!
  • 血流成河的金川之戰,為何是影響中國百年國運的一戰?
    由於土司的權利越來越大,後來就爆發了金川之戰,在乾隆11年,大金川的莎羅奔野心日漸膨脹,後來開始率兵攻打小金川。在兩方對峙的過程中有大量清軍被殺死,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乾隆皇帝的耳朵裡。乾隆皇帝非常氣憤,因為大金川的做法無疑是在挑戰權威,而且大金川在吞併了小金川之後,居然開始攻打西藏,可見大金川的野心不僅僅局限於小金川而已。當時乾隆皇帝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才決定要和大金川開戰。
  • 大小金川發生暴亂,乾隆派兵鎮壓,此人立下赫赫戰功
    大小金川發生暴亂,乾隆派兵鎮壓,此人立下赫赫戰功乾隆自鳴得意的所謂「十全武功」,是指他在位六十年間所進行的大小十次軍事行動。按時間先後排列,最早發生的是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土司之役。接下來,小編就帶領大家去看一看這次戰役。
  • 乾隆皇帝為何自稱十全老人?指他的十次軍事行動,都打了勝仗
    兩平金川:公元1747年(乾隆十二年),大金川(今四川西北部)土司莎羅奔、小金川(今四川西南部)土司僧格桑分別起兵叛亂,乾隆皇帝前後多次用兵,斷斷續續歷時近29年,終於在公元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完全平定了大金川、小金川,但此次戰爭令清朝損兵折將,花費巨大,是十全武功裡消耗人力、物力、財力最大的一次。此戰過後,清朝廢除了土司制度,建立府州縣,歷史上稱為「改土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