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遷徙:誰說是場想飛就飛的「旅行」?

2020-12-06 蝌蚪五線譜

今天#江西千年鳥道十萬隻候鳥回遷#

衝上熱搜

航拍鏡頭下

十萬餘只鷺鳥陸續從東南亞水域

遷徙至湯湖鎮安村庫區

清澈的湖面

綠色的植被

白色的鷺鳥

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畫卷

視頻來源梨視頻

每年有數以百億計的鳥兒

在相隔數千乃至數萬千米的兩地往返遷徙

演繹著一場場生命的奇蹟

什麼樣的鳥兒要遷徙?

生物學上的鳥類遷徙(Migration of birds)指的是一年中鳥類隨著季節的變化,定期地沿相對穩定的路線, 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覓食地)之間作遠距離移動的過程。研究表明,許多鳥類都會進行季節性遷徙活動。在古北區(以亞歐大陸為主的動物地理分區)陸地繁殖的589種鳥類中有40%的種類,總共大約50億隻鳥,每年要飛到南方去越冬,這還不包括在本區內遷徙的鳥類。在加拿大繁殖的雀形目鳥類有160種,其中120種進行遷徙,佔75%。

圖片來源於pixabay

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就被稱為候鳥。候鳥可分為夏候鳥和冬候鳥兩種。夏候鳥指在春夏季飛到某一地區築巢安家、生兒育女,幼鳥長大時,正值深秋,它們又陸續飛往南方較暖地區越冬,至次年春季又飛臨這一地區繁殖的鳥兒。如家燕、杜鵑、黃鸝等。

冬候鳥指冬季在某一地區越冬,次年春季飛往北方繁殖,幼鳥長大後,正值深秋,又飛臨原地區越冬的鳥兒。如鴻雁、天鵝、野鴨等。

圖片來源於pixabay

候鳥為什麼要遷徙?

我們常聽到的解釋是因為氣溫低,鳥兒受不住寒冷才不得不飛往溫暖的赤道地區。但這個解釋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為了解釋鳥兒的遷徙活動,科學家提出了許多假說,但都存在各自的理論漏洞。例如,有的科學家認為鳥類起源於南方,被分裂的大陸帶去了北方所以要飛回來。有的科學家認為,鳥類起源於高緯度地區,然後被冰川逼到了南方,冰川退去後為了重返北方才養成了遷徙的習性。候鳥遷徙並不是「遊子回鄉」,而是出於自己的本能。

圖片來源於pixabay

季節性的食物缺乏

前幾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W. Alice Boyle和Courtney Conway兩位科學家提出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解釋,為研究鳥類遷徙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他們認為,鳥類遷徙的原因是——餓,說的專業點叫「季節性的食物缺乏」。他們研究發現,鳥類之所以遷徙,並不是因為它們受不了低溫,而是當氣溫降低時,一些地區會出現食物短缺的現象,逼得生活在這裡的鳥向溫度高、食物多的地區遷徙。

圖片來源於pixabay

尋求更多的生存空間

影響生存的不只有食物這一個因素。赤道地區雖然四季都很溫暖,食物不缺,但天敵多,競爭壓力也大。當北方回暖後,北方的食物多起來,而天敵和競爭者少,所以鳥兒又會飛回來了。

圖片來源於pixabay

你不知道的候鳥冷知識

候鳥遷徙會傳播新冠病毒嗎?

劍橋大學病毒學助理研究員韓越認為,相對於哺乳動物,魚類、鳥類和爬行類成為新冠肺炎中間宿主的可能性非常小。新冠病毒主要利用細胞表面受體ACE2感染哺乳動物,鳥類目前沒有被檢測出具備大量ACE2受體,被病毒侵染概率很低。

大雁飛行時為什麼要排成隊?

提起候鳥,人們往往最先想到的是排成「人」或「一」字形飛行的大雁。大雁之所以排隊飛行,是因為可以利用上升的氣流來滑翔,從而節省體力。前面的雁鼓動翅膀,形成微弱的上升氣流,後面的雁就利用上升氣流的託舉力滑翔。一隻跟著一隻,這樣就形成了整齊隊伍。此外,排成「人」字或「一」字形隊伍,也是大雁集群本能的體現,這樣有利於防禦敵害。

圖片來源於pixabay

鳥兒或許比人類更懂空氣動力學!

《自然》雜誌曾發表研究鳥類飛行的文章,認為它們為了最好地利用上升氣流,會十分精確地保持振翅的頻率,甚至連翅膀尖划過的高度都十分一致。一旦發生變化,就會立刻調整。這一飛行過程要求複雜的空氣動力學知識和精確的傳感反饋,人們從沒想到鳥類能完成這一空氣動力學上的壯舉。

有些鳥的飛行高度比珠穆朗瑪峰還高!

候鳥遷徙時的飛行高度一般不超過1000米。但是有些候鳥卻深藏不露!我們熟知的大雁、天鵝、仙鶴、野鴨的飛行高度相當高,遷徙時的高度通常都在6000米以上,仙鶴還可以飛到1萬米以上。

幾乎每一種大型鷹鷲類的鳥都能飛到1萬米以上,記載在案的飛得最高的鳥是一隻黑白禿鷲,客機飛行員發現它的飛行高度達到了37000英尺(11277米),這一高度比珠穆朗瑪峰(8844.43米)還高兩千多米。

圖片來源於pixabay

鳥的遷徙是鳥對自然環境的一種適應,也是大自然的奇觀。在溫暖和寒冷的地區之間,它們已經這麼往返飛行了千百萬年,然而人類活動卻在一點點阻礙著候鳥的遷徙:

明亮的城市燈光使候鳥無法分辨晝夜

疾馳汽車可能會與候鳥相撞

貪婪的捕殺者殘忍地獵殺著候鳥

……

每種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

善待動物就是在美化世界

保護動物就是在保護自己

根據北京晚報、科普中國、丁香醫生綜合整理

蝌蚪五線譜編創文章

責編:閆夢凡

相關焦點

  • ...正是候鳥北遷時――候鳥遷徙之路「危機四伏」,亟需大家一起...
    長城網3月16日訊(記者 馮立華)每年春季,成千上萬的候鳥有規律地沿著相對固定的路線按時從越冬地到繁殖地進行長距離遷徙,構成一幅幅美麗的生態畫卷。春來候鳥翩翩歸,會有大批候鳥遷徙途經我省。據了解,僅太行山脈每年2月下旬至5月上旬就有近400種候鳥飛過。對於候鳥們來說,這是一場周而復始的生命旅行,然而現實中,這場旅行並不像聽上去那麼詩意。候鳥北遷之時,常與「候鳥遭不法之徒捕殺」這樣的新聞一同出現。當下,亟需大家一起參加「護飛」行動,保護候鳥需多方協同、齊抓共管。
  • 誰斬斷了候鳥的遷徙路線
    眼下正是候鳥遷徙的季節,但是遷徙的旅途卻危機重重。佔到候鳥數量60.7%的「三有」保護動物,目前正面臨著生存的威脅。「繼內蒙古候鳥被毒殺後,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市的『天鵝湖』在11月8日左右發生了疑似天鵝中毒事件,當地誌願者說至少有三十多隻天鵝中毒死亡。」「讓候鳥飛」呼籲:「天鵝生存太艱難,呼籲各地市民和政府部門加強巡護,力保天鵝順利遷徙!」天鵝是長途遷徙候鳥的一種,每年臨近冬季,成千上萬隻天鵝為了生存,結群南下。然而,眾多候鳥未完成對歸來的承諾,喪生於人為殺戮。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
    馬朝紅說,在這裡歇腳的大白鷺有十幾隻,它們都是從北方飛過來的,是這裡的冬候鳥,這便意味著,即將到來的秋冬時節,這裡便是它們的棲息地了。  和其它鳥類比起來,體型較大的蒼鷺卻更為敏感。人還在遠處走著,它便撲騰一下飛起來,緩慢地扇動翅膀,向更遠處飛去。
  • 瑪納斯溼地遷徙候鳥增多
    央廣網瑪納斯11月8日消息(記者蔣雪嬌 通訊員瓦力斯江·烏馬爾江 馬陽)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是世界候鳥遷徙三號線上的重要驛站,每年春秋兩季,大批候鳥長徒跋涉而來,在瑪納斯溼地稍作停留後繼續遷徙。這兩天,隨著天氣轉冷遷徙候鳥數量增多。
  • 候鳥遷徙,一場生命的旅程(視頻)
    在數百年熟悉的遷徙通道中,鳥兒們以追逐生命的旅程揭開了春天最美的畫卷。對於鳥類,這些唯美的遷徙圖景背後其實是一場場艱苦卓絕的旅程。年復一年,無數的鳥兒因為暴風雨的襲擊而隕落在某個不知名的角落,或因精疲力竭跌落翻滾的海洋深處;或因饑寒交迫和非法獵殺,生命驟然消逝……鳥類為何要義無反顧地遷徙?
  • 候鳥遷徙途中一道溝和自然的決裂!
    2020年9月15日,今天是2020年秋季寧夏遷徙候鳥監測第7天,帶領來到的是閱海公園拐過路口我到了閱海苑小區西岸的擋浸溝,第四汙水處理廠排水乾溝,以前這裡秋冬季遷徙期幾百隻斑嘴鴨長遊在其中,儘管水的臭味有點濃些,鳥不在意,人也不多理會。今天溝裡的水略有些味道,溝卻已不是原來的溝,潔淨了,自然被理成了禿子,誰也不採誰,水是水,生態是生態,各自的路各自走。
  • 候鳥遷徙、萬鳥起飛 秋高氣爽到北戴河觀賞候鳥吧
    秋日北戴河候鳥翔集  海鷗逐浪展翅飛(美麗中國·絕色金秋)  候鳥遷徙、萬鳥起飛的畫面吸引國內外眾多的觀鳥愛好者和遊客,北戴河因此被看作一處觀鳥的勝地,觀鳥遊成為這裡秋季生態旅遊的重要內容。  追尋  候鳥的故事  談起北戴河與候鳥的淵源,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早在1936年,我國的著名鳥類學家秦振黃等就在北戴河調查過鳥類。
  • 候鳥遷徙 湖南境內千年鳥道演繹「愛恨情仇」
    千百年來,在這兩條遷徙線路上,鳥兒留下的,有歡歌也有哀鳴;人類帶來的,有愛心也有屠戮,霜降至立冬期間,湖南日報記者輾轉千年鳥道的多個節點,試圖探訪那些鳥與鳥、鳥與人、人與人之間的「愛恨情仇」。  遷徙:關於「美食」和「愛情」的旅行  入秋之後,天氣轉涼。
  • 新疆迎來候鳥遷徙高峰 至少近300種候鳥分批路
    據王傳波介紹,烏拉泊水庫有終年不凍的水源,每年3月這裡將最先迎來北遷的候鳥,進入4月底至5月初,鳥類遷徙進入高峰時節,烏拉泊水庫和烏市其他水庫、湖泊將進入春季鳥類數量、品種最多的季節。  「新疆地處重要鳥類繁殖地西伯利亞和鳥類越冬地南亞印度次大陸之間,所以,每年春秋季節,新疆成了候鳥遷徙的必經之路。」荒野新疆志願者團隊「觀鳥組」負責人邢睿分析說。
  • 雁南飛 北部灣迎候鳥
    十月份以來,北海每天都迎來大批的候鳥。您要是現在到北部灣,除了可以看到南飛的大雁之外,還能見到黑鸛和白肩雕等珍稀候鳥呢。北部灣處在西太平洋候鳥遷徙的路線上,每年9月開始到11月,北方大批大批的鳥兒就會往南遷飛,北部灣上空,過境的猛禽、水鳥是成群結隊,有的在這裡落腳休息然後繼續向南飛往大洋洲,還有一部分就此停下,留在這裡過冬。
  • 候鳥遷徙季丨成群的候鳥愛上湖南的這個地方
    立秋過後,天氣逐漸轉涼,意味著一年一度的候鳥遷徙季節又將開啟,處在千年鳥道上的藍山縣這幾天迎來了入秋以來的首批北方遷徙候鳥,鳥兒們在藍山境內短暫做客後再接著下站之旅他說這群鳥的數量比本地同品種鳥的數量翻了好幾倍,而且其中摻雜著不少其他種類的鳥,不論是種群數量,還是在聚集時間上,都與本地鳥大不相同,像這樣的群鳥,今年入秋以來在藍山境內還是第一次發現。
  • 隨野保巡護員在官廳水庫調查今冬候鳥遷徙 今年飛過北京的候鳥最多
    李理說:「觀測候鳥,還不能打擾它們,所以我們在離它們400米以外的地方,而且要提前幾個小時等在那裡,否則等候鳥飛到了再接近它們就難了。」上午10時,遠處的一陣鳥鳴讓已趴了三個小時的我們來了精神。循聲望去,北邊的天邊一列排成「人」字形的灰鶴已飛過海陀峰。「來了。」李理拿著對講機說。
  • 候鳥遷徙,難逃萬米網海
    全世界每年大約有數十億隻候鳥進行洲際遷徙,8條主要遷徙路線中有3條經過中國。而不法分子卻利用候鳥秋季遷徙的時機,大肆捕鳥用於交易。在蘆葦叢中,還散布著電子誘捕器,誘捕器發出模擬鳥類鳴叫的聲音,候鳥便會翩翩而來。記者和志願者到達現場的時候,每一張網上都掛著數隻候鳥,有的鳥還活著,徒勞地在網上掙扎。  護鳥志願者王建民說,捕鳥年年都有,但今年在天津發現的捕鳥規模非常大。有媒體將此次捕鳥事件稱為「萬米網海捕鳥」,王建民認為,一點也不為過。
  • 親自開飛機教候鳥重建遷徙路線!這大叔是什麼傳奇人生!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位外號 " 鳥人 ",帶著鳥兒飛翔了 20 年的法國大爺 Christian Moullec 的故事。一切,得從 20 年前說起 ….1995 年,原本是氣象學家的 Moullec 駕著他的超輕型飛機在天空上觀察天氣,卻偶然看到了一群從身旁飛過的候鳥——小白額雁,他突然想起,每年這個時候,自己在附近飛的時候,都會看到這群小白額雁,候鳥嘛,年復一年定時遷徙是再正常不過的自然現象了。
  • 8年時間,持續保護候鳥、研究候鳥全球遷徙路線
    11月10日,「跟著大雁去遷徙留住江豚的微笑」全球候鳥跟蹤守護行動舉行,愛鳥志願者們從遼寧瀋陽灌子洞國家溼地公園出發,將抵達湖南洞庭湖,活動將持續至11月22日,途中將為遷徙候鳥立下第十塊保護碑。奔波千裡,只為見證候鳥南遷。2012年,在瀏陽工作的愛鳥志願者周自然發起「跟著大雁去遷徙」這一公益活動。
  • 去哪兒網獨家發售春秋航空「想飛就飛」 持續推動旅遊業內循環
    對此,去哪兒網總裁勾志鵬表示,國內民航市場已於今年10月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此時去哪兒網與春秋航空合作推出「想飛就飛」2.0版本,希望能夠在2021年繼續帶動遊客出行,持續促進消費內循環。滑雪愛好者飛在板上的同時,「候鳥」一族也已南下。去哪兒網數據顯示,近期三亞、海口、北海等經典避寒目的地熱度高居不下,桂林、昆明、西雙版納搜索量環比上周增長五成。去哪兒網也發現,同時關注滑雪和避寒類旅遊產品的用戶同比增長17%。
  • 阿克蘇:國家溼地公園迎來遷徙候鳥
    初冬時節 阿克蘇國家溼地公園迎來了大量遷徙候鳥 有的揮動著翅膀低空飛翔 有的探入水中捕魚 神態悠閒自然 ……
  • 去哪兒網上線春秋航空「想飛就飛」 區域版售價僅999元
    對此,去哪兒網總裁勾志鵬表示,國內民航市場已於今年10月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此時去哪兒網與春秋航空合作推出「想飛就飛」2.0版本,希望能夠在2021年繼續帶動遊客出行,持續促進消費內循環。去哪兒網數據顯示,11月16至20日期間,全國有關冰雪遊搜索量環比上周增長3成。新疆、河北、吉林成為平臺上最熱門滑雪目的地,單就崇禮而言,進入11月,搜索熱度同比增長1.5倍。
  • 我們的成長,如那北飛的候鳥
    就如候鳥,一出生便註定會遷徙。法國紀錄片《遷徙的鳥》的導演雅克·貝漢說:「候鳥的遷徙是使命,是責任,是一種承諾,需要一生的不倦經營,不離不棄。」成長是我們一生之中,一場不可逆勢的遷徙,像北飛的候鳥,懷抱著對家人的守護、對愛情的忠貞、對命運的不屈、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無畏那一路冰山旱地湖泊叢林、槍管利齒與陷阱圈套,為那心中的期盼與渴望,勇往直前。
  • 塞北:首批越冬候鳥遷徙歸來
    近年來,塞北管理區以「首都兩區」建設為統攬,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塞北黃土灣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已經成為大批候鳥遷徙的「補給站」。近日,塞北管理區迎來了首批越冬候鳥,大天鵝、灰雁、赤麻鴨等等珍稀鳥類飛抵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