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和《桃花源記》

2020-12-25 一點一滴學語文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文學家。因為家門前有五棵柳樹,所以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先生」。間歇地做過幾年小官,後厭倦俗世,辭官隱居。

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詩》(《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的序言)等。

《桃花源記》借武陵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繫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黑暗現實生活的不滿。

文章第一部分,通過詩情畫意的景色描寫,塑造了一神秘美好、純美空靈的境界,引起讀者的深深嚮往。

第二部分,從漁人所見的角度描繪了桃花源的美好。物質生活上,衣食富足,住房舒適,交通便利。精神生活上,老有所養,幼有所樂,和平安寧,輕鬆愉快。這一段在全文中並不是著墨最多之處,卻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試想,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一個豐衣足食、和平安寧沒有苛捐雜稅、兵荒馬亂的社會,會使多少人產生渴望和嚮往!

桃花源人先世就為逃避人間戰亂遷入這裡,男耕女織,自給自足,過著與世隔絕卻祥和安寧的生活,當然是不願受外人打擾的,更不願再面對紛亂更替的亂世。他們善良淳樸,警惕心和自我保護意識卻是極強的。

那麼為什麼在漁人「處處志之」的情況下,還是迷路,尋訪未果呢?這樣寫的目的是要給人一個真實的感受,好像真有其人、其事、其地一般。這樣的結果不僅增強了故事的曲折性,而更主要的可能是激動讀者的惋惜之情,從而更加嚮往這個安居樂業的桃花源世界。

相關焦點

  • 陶淵明和他的《桃花源記》
    這就是《桃花源記》一一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千古名篇,它向世人展現了一幅美好的理想社會圖景。在此,他極力描繪了一種寧靜、美好的田園生活。關於「桃花源」的原型究意在什麼地方。有人說在陶淵明家鄉廬山的某一座山谷中,有人說在安微古州的影縣,那裡有一座武陵嶺,有武陵村,還有一塊九十ー平方公裡的小盆地。它的地理環境極像文章中描寫的桃花源。
  • 陶淵明《桃花源記》出自「遂陽」
    陶淵明《桃花源記》出自「遂陽」   新定縣和始新縣是遂安縣和淳安縣的乳名,乳名起自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分歙東鄉為始新縣,歙南鄉為新定縣。這對千峰郡裡的「孿生子」,還是一對「龍鳳胎」,「山越人」在這高山環繞,山彎水繞的封閉千峰郡裡安居樂業,繁衍子孫,在穿越縣境而過的新安江、武強溪畔以捕魚、農牧為生。後來,在一次次中原、吳越戰亂中來了許許多多避荒人,其中也不泛文士。
  • 【美聲詩詞】陶淵明《桃花源記》
    中國文化中,也有這樣一個寄託了人們嚮往與美好願望的地方,被稱為世外桃源或是桃花源,這個說法,就來自陶淵明的這篇《桃花源記》。 陶淵明是東晉人,是中國山水田園派詩人的代表性人物。之前我們講古詩的時候,也講過一些他的故事。而他流傳最廣的,大概是「不為五鬥米折腰」的典故。如果你熟悉中國歷史,應該知道,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了長達三百年的戰亂和動蕩。
  • 南書房夜話|肖榮: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背後還有這鮮為人知的歷史...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魏沛娜「桃花源」是否歷史上一個真實的存在,在哪裡?「桃花源」何以進入陶淵明筆下,成為中國古典文學名篇傳誦至今?近日,深圳大學文學院歷史系講師肖榮做客「深圳學人南書房夜話」第114期講座,從陶淵明所在的東晉年代考慮,從「事實的桃花源」和「事實之上的桃花源」兩個方面展開,為讀者揭開《桃花源記》背後的故事。肖榮認為,因為有陶淵明這個人,把「事實的桃花源」和「事實之上的桃花源」合在一起,最終融鑄出千古名篇《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 【名家名作賞析】《桃花源記》作者:陶淵明
    太守遣人隨往的「不復得路」和劉子驥的規往不果,都是著意安排的情節,明寫仙境難尋,暗寫桃源人不願「外人」重來。對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尋訪無著也不再問津了,而陶淵明自己卻從來沒有停止過追求,在《桃花源詩》的結尾處就剖露了「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的心願。他以桃花源人為志趣相合的契友,熱切期望與之共同生活於桃花源中。
  •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哪兒?
    王瑤先生在編注《陶淵明集》時,也有類似的注釋:「《三國志》記田疇入盤山之中,營深險、平敞地而居,躬耕以養父母,百姓歸之,數年間至五千餘家。其事與《桃花源記》相近似,是陶淵明社會理想的寄託。」所以不少人也因此稱盤山為「桃花源」。盤山之水自古有名。在古代,漳河水大都源於盤山。清泉秀水,是盤山一絕。酈道元《水經注》云:「盤山水,水出山上……去山三十裡,望山上水可高二十裡,素湍浩然,頹波歷谷,沿流而下。」
  • 正安桃花源記、酉陽桃花源與湖南常德桃花源。
    陶淵明的一篇《桃花源記》,描寫了一個千百年來令人嚮往自由、安居樂業的理想國度。而桃花源到底在哪,一直是令人爭論不休。但套上桃花源外包裝的全國旅遊景點也越來越多。正安桃花源記景區,因景區入口為一個十分隱蔽的山洞,穿過山洞後的景象豁然開朗,是一片優美的山水畫,與陶淵明描寫的《桃花源記》入口有類同感,所以景區取名桃花源記。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正安桃花源記以陶淵明《桃花源記》為主題,設計布局景點,做到一步一景、一季一景。景區分為三部分:大阡古寨、桃花湖、接待中心。
  • 陶淵明,你的桃花源到底在哪裡?
    東晉隱仕文豪陶淵明,作了一篇《桃花源記》的遊記散文。千百年來,人們被桃花源裡的「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屋舍儼然,雞犬相聞。」的「怡然自得」的生活所迷醉。一直在尋找現實中的桃花源。在湖南常德武陵山脈腳下確有一處叫桃花源的地方。常德桃花源,位於湖南桃源縣西南,至今留有新石器時期大溪文化遺存。是《辭海》、《詞源》中唯一添加注釋的《桃花源記》的原型地。據記載常德桃花源始於秦漢,見世於晉朝,興於唐,盛於宋,明清時毀於戰火,後重建。陶淵明、李白、劉禹錫、蘇軾等在此留存了許多珍貴詩文和墨寶。
  • 陶淵明:桃花源詩並序
    【淺賞】陶淵明寫桃花源,用了散文與詩兩種文體。《桃花源記》主要是描寫漁人出入桃花源的經過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見所聞。也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一個幻想中的桃花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令人神往。文末南陽劉子驥規往不果一筆,又使全文有餘意不窮之趣。《桃花源詩》是以詩人的口吻講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寧。內容極其豐富,對於了解陶淵明描寫桃花源的意圖和生活理想很有幫助。詩分三段。
  • 古代文學家陶淵明風水造詣深《桃花源記》論水口
    古代文學家陶淵明風水造詣深 他寫的 《桃花源記》處處彰顯風水哲學理論曾祥裕 曾海亮「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到底在哪裡?
    世人都聽說過桃花源記,但真正的桃花源到底在哪裡,首先來看一下桃花園記這篇文章,是由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風這個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繫在了一起,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的不滿
  • 桃花源是中國化的烏託邦?別傻了,陶淵明寫桃花源是為了罵人的
    在中國,號稱為「桃花源」的地方非常多,並且都是根據陶淵明《桃花源詩並記》演繹出來的。1936年,陳寅恪發表《桃花源記旁證》,質疑公認的南方武陵說,認為「真」桃花源在北方的弘農、洛水上遊一帶。1956年,唐長孺先生《讀<桃花源記旁證>質疑》一文,認為桃花源不可能在北方可能在武陵一帶。1969年,勞榦發表《桃花源偶記》一文,反對陳寅恪先生的說法,認為北方乾枯的黃土峽谷,與《桃花源記》「良田、美池、桑竹之勝」不相宜, 「總覺得放在長江流域,心裡才比較合適」。也是在1969年,逯耀東發表《何處是桃源?》一文說:「以他(陳寅恪)的功力應是百無一失的,但偶然也會稍有偏差。」
  • 朗誦 | 陶淵明: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作者:陶淵明,朗誦:芹有獨鍾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真是人間仙境?3個細節揭露恐怖真相
    這句耳熟能詳的詩詞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而這首由著名詩人陶淵明所作的《桃花源記》則表達著古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戰亂的厭惡和懼怕。 但多年之後,卻有學者提出了一個驚人的猜想,聲稱《桃花源記》中描繪的根本不像其表面那麼簡單,裡面的一些內容經過細想之後則讓人毛骨悚然,文中的3個細節便可以揭露出恐怖的真相。
  • 中國最美的6個桃花源,哪個才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說到桃花,讓我情不自禁想起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那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桃花源。 今天,我們百家號:走遍千山和萬水就為大家盤點一下中國最美的6個桃花源,你認為哪一個才是陶淵明筆下當年的世外桃源?首先我們來說說重慶酉陽桃花源。 酉陽桃花源位於重慶市東南部,武陵山腹地,距重慶市主城大約300公裡,景區總面積50平方公裡。
  • 桃花源記作者是誰 桃花源記作者是什麼朝代
    說到《桃花源記》,大家一定都十分嚮往文中所描繪的世界。那個世界是美好的、沒有黑暗的,是人們所嚮往的大同社會。那麼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答案吧。  《桃花源記》的作者  《桃花源記》的作者是陶淵明,他是我國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 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原型地,就藏在重慶,還是夏季避暑勝地
    「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您心中,一個就在重慶酉陽。」一千六百多年前,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寫下了《桃花源記》,留下了一個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人人都以為重慶只有麻辣鮮香的火鍋,是美食的勝地,是吃貨的天堂,以及璀璨的夜色,看不完的美女,這就是大部分人對重慶的印象,卻很少有人知曉這個「火爐」之稱的重慶,也藏有一處清涼的秘境,它就是酉陽。
  • 細思極恐,陶淵明《桃花源記》背後的真相,竟然這麼詭異
    大家聽說過魏晉詩人陶淵明嗎?相信很多人在讀書時期都學習過這位詩人寫的《桃花源記》。現在可能大家都記不清楚了,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一起回憶一下這篇文章。這次我們的對這篇文章的解讀,可不是像我們學校的老師一樣,各種角度對它進行賞析。大家是不是就會開始疑惑了?
  • 誦讀經典: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背景音樂:《高山流水》古箏    朗讀:沐木    桃花源記
  • 桃花源記的作者簡介 桃花源記的作者被稱為什麼
    《桃花源記》的作者  《桃花源記》的作者是陶淵明,世稱靖節先生,自號五柳先生。他是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也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代表作有《飲酒》、《歸園田居》、《陶淵明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