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直通烏鎮」全球網際網路大賽總決賽在烏鎮舉行。該大賽是貫穿全年的國際性賽事,自今年4月啟動以來,共舉辦了5站國內選拔賽、3站海外選拔賽和線上賽,吸引了全球近400個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網際網路+、智能製造等數字經濟領域的優秀團隊參與。清鋒(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3D印表機奪得大賽冠軍。
就在本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開幕前幾天,江蘇兩場大會相繼舉行:17日,以「智能+引領社會發展」為主題的2019中國計算機大會在蘇州開幕;18日,以「智能新視界 工業新未來」為主題的2019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在南京開幕。細心人不難發現,三場大會雖然層級、規模等有所差別,但都有一個關鍵詞——「智能」。在「5G元年」,大會的背後蘊藏著的是,各地正用各具特色的方式,對「智能」進行各有側重的探索。
長三角發展「智能」已具備一定基礎。比如,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19》顯示,上海、江蘇、浙江兩省一市與北京、廣東網際網路發展水平最高,佔據了綜合排名前五位。另一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智能製造發展呈現「四大區域」集聚發展格局,其中長三角地區是我國製造業最發達、智能製造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三省一市智能製造類試點項目數量佔全國總量的24%。
「智能」長三角,離我們有多遠?
協同發展,以「智」促「制」
19日,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抵達烏鎮,「工業網際網路」成為他的關注點。他表示,近年來業內的關注點從消費網際網路轉向工業網際網路,期待大會中的討論對實體經濟發展有所幫助。在「工業網際網路的創新與突破」分論壇上,他表示,中國形成了三張「網」:消費網際網路、政務網際網路和工業網際網路,而工業網際網路正是智能製造的重要基礎。他舉例,如在浙江的一家全國首屈一指的拉鏈企業,原來是人工比對檢測,現在依靠網際網路技術實現AI比對,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
浙江省省長袁家軍認為,網際網路和數位化是製造業提質增效的利器,是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浙江正搶抓工業網際網路機遇,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和五年倍增計劃,加快傳統產業數位化改造,積極培育新興產業集群,走出了一條「老樹發新枝、新樹深紮根」的轉型之路。
在製造業大省江蘇,一些江蘇龍頭企業正謀求在全球製造業智能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企業徐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介紹,公司已建立智能工廠數據採集與分析系統,工廠聯網關鍵設備2100餘臺,接入數據點近8萬個,如今徐工機械生產效率大幅提升,而運營成本、一次交驗不合格率等指標則大幅下降。
對於為何將2019中國計算機大會放在蘇州工業園舉辦?中國計算機學會秘書長杜子德表示,正是因為蘇州工業園區的智能化布局與中國計算機大會「智能+」的主題不謀而合。
長三角製造業「智能化」正當時。長三角智能製造協同創新發展聯盟首任輪值主席徐洪海說:「長三角三省一市智能製造發展領先全國、基礎相近、需求一致、資源互補,具有協同發展的基礎和動力。」
借梯登高,借「會」出新
本屆網際網路大會上,烏鎮還有新看點。「網際網路之光」博覽中心的新展館不僅運用智能算法進行機器建造,還運用了數位化管控,採用人臉識別等多種智能技術,實現高度智能化。
在新展館內,作為一家智能風控和分析決策服務企業,同盾科技有限公司吸引了許多參觀者目光。這家公司在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領域做得風生水起,通過政府牽頭、企業搭建的方式,接入企業水電煤、稅務等數據,實現銀行與企業對接。前段時間,就有一家餘杭公司在短短7天內,在同盾科技的幫助下獲得銀行800萬元的貸款。同盾科技創始人、CEO蔣韜還提及在烏鎮網際網路大會上「展位引才」的趣事。去年在展位上展示的人工智慧新應用,就為他們從海外吸引來了所需專業人才,有的已出任公司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
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為嘉興留下的還不止這些。10月19日,長三角(嘉興)數字經濟投資貿易洽談會於在烏鎮舉行。現場共36個項目籤約,合計總投資250億元。其中外資項目16個,總投資24.05億美元,外商投資來源主要有德國、美國、瑞士、日本、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據了解,嘉興目前累計集聚8300多家外資企業,有60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嘉興投資了94個產業項目,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340億美元。
借「會」出新自然也不止嘉興。在南京,今年世界智能製造大會的閉幕式上,48個智能製造重大項目進行現場集中簽約,籤約金額達869.05億元,其中,26個項目落戶南京,總投資474.7億元。本屆中國計算機大會舉辦地蘇州,也有好消息,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蘇州超算中心下月將啟用。據了解,蘇州超算中心預計投資2.1億元,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大腦」和「心臟」,其現有算力可滿足蘇州工業園區人工智慧科研機構、高校、企業以及社區的需求,未來算力將隨智慧城市建設需求而升級。未來,蘇州將緊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產業地標,著力在卡脖子技術、自主可控產業等方面取得關鍵性突破,推動「智能+引領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