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整治+大調研
「交通大整治」開展以來,本市公安交警部門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聚焦交通安全源頭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等中心工作,堅持問題導向、民意為先,大力推行車檢、駕考、號牌管理、網際網路服務等一系列制度改革,推出交管業務「減證辦」「一窗辦」「異地辦」「自助辦」「網上辦」等多項便民措施,深層次解決交管業務辦理癥結問題,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同時,市公安局交警總隊進一步加強與其它政府部門、社會主體之間的協同合作,推進交通管理與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以機制創新、科技賦能強化對交通行為及執法過程的精細化管理,鑄就更加堅實可靠的交通安全「第一道防線」,保障城市道路交通更安全、更有序、更暢通。
轉理念,破難題,制度改革壓荏推進
為更好地對接市民群眾考領駕駛證、車輛登記等需求,深層次解決業務辦理流程煩、手續難、渠道少、周期長等癥結問題,市公安局交警總隊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為契機,深入推進駕考、號牌、車檢等多項制度改革,使政策紅利更多、更廣、更公平地惠及社會群眾。
1
全面實施駕考改革
近年來,為解決考生約考難、約考周期長等問題,交警部門多措並舉,不斷優化駕駛證考領程序、改進考試組織管理。大力推廣應用全國統一的網際網路約考平臺,由考生自主選擇考試場地、考試時間,網上完成申請、約考、繳費全流程操作,實現考試資源公平分配、考試機會公正獲取。在組織實施考試過程中,推行科目二和科目三道路駕駛技能考試「一次預約、連續考試」、摩託車準駕車型考試「科目一和科目三安全文明駕駛常識考試合併進行、科目二和科目三道路駕駛技能考試合併進行」、周末加考等便民措施,對科目三安全文明駕駛常識考試合格的考生當日組織安全警示教育、宣誓儀式,現場核發駕駛證,最大限度減少考生往返次數。同時,結合「交通大整治」,著力加強對駕駛人的源頭管理,依託信息化技術推行考試智能評判,嚴格落實考試內容、考試標準、監督管理,為廣大考生營造更加公開、透明、公平的考試環境。
2
大力推動號牌改革
為確保選號公正、公平和公開,推廣應用全國統一的機動車號牌選號系統,實現號牌資源、號牌發放、號池維護監管「三個統一」;增設網際網路選號渠道,擴大選號範圍,提供「現場選號+網際網路預選號」「隨機選號+自編自選」多種選號方式,滿足群眾個性化、多元化需求;建立「1(號牌製作中心)+N(現場製作點)」的號牌制發服務網絡,全市設立10個現場製作點,實現上牌、補牌、換牌「立等可取」。同時,全面應用號牌生產管理系統、監管系統,對號牌製作、核發、回收和銷毀開展全流程、規範化、可溯源式管理,減少機動車套牌、假牌等交通違法行為發生。
3
深入推進車檢改革
公安交警部門會同質監部門,依託社會力量大力推進機動車安檢機構建設,迄今全市已設立安檢機構142家,網點布局密集均衡,方便群眾就近辦理業務。為創新制度改革,根據公安部統一部署,及時推行「六年免檢」「全國通檢」「網上約檢」「檢驗標誌先發後審」等一攬子改革舉措,2020年3月起在全國率先試點檢驗合格標誌電子化,實現「電子證照」在機動車牌證領域的首創應用。
優服務,惠民生,便民措施精準落地
根據公安部統一部署,結合城市發展和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實際,近年來,本市公安交警部門持續推出「減證辦」「一窗辦」「異地辦」「自助辦」「網上辦」等一系列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回應民意訴求的便利化措施,交通管理公共服務品質不斷提升。
01
優化窗口服務
在公安交管窗口全面推行申請材料四個減免、簡單業務一證即辦、普通業務一窗通辦等「減證便民」措施,實現申請材料免複印、免填表、免拓印、免提交,補換領機動車駕駛證、補領機動車行駛證等18項簡單業務憑身份證明「一證即辦」。會同市財政部門實現繳費支付電子化,群眾可自主選擇現金、支付寶、微信等多種方式支付辦事費用,窗口受理、審核、繳費、發證「一次排隊、一次辦結」。在交管窗口配備自助拍照機、自助受理機、自助辦證一體機等設備,實現個性服務自助快辦。
02
推進業務下放
深化警種合作,加強社會力量協同,構建以公安交警部門為核心、社會化延伸窗口為重要補充,覆蓋全市、密集型、均衡化的實體服務網點,方便群眾多點辦、就近辦。在醫院、郵局、機動車登記服務站等社會單位開設交管服務延伸窗口,織密服務網絡,延伸服務觸角。與全市44家醫療機構實現體檢信息同步傳輸聯網核查,在各區29家醫療機構設立「警醫郵」服務點,實現交管服務前移,使廣大機動車駕駛人和駕駛學員在醫院即可提前「一站式」辦理期滿換證、遺失補證、損毀換證、轉入換證、初領和增駕等業務。
03
創新「網際網路+」服務
依託網際網路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sh.122.gov.cn)、「交管12123」手機APP、「上海交警」APP、「隨申辦市民雲」APP等網際網路平臺,全面開通補換領駕駛證、補換領號牌、補換領行駛證、機動車選號、申領免檢標誌等20餘項網上交管業務,構建「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新常態。主動融入智慧城市、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將公安車駕管行政審批事項全部納入「一網通辦」平臺,積極落實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集中落地實現「機動車駕駛人聯繫方式及聯繫地址變更備案」等事項全程網辦和線下終端自助秒辦。抗擊新冠疫情關鍵時期,積極改進服務方式,大力推行「不見面」服務,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保障群眾出行需求。
04
深挖政策潛力
持續推進「小型汽車駕駛證全國『一證通考』」「異地分科目考試」「車輛轉籍信息網上轉遞」「摩託車全國通檢和6年免檢」等異地通辦措施。作為全國試點城市,於2020年3月率先實施非營運小微型載客汽車檔案電子化網上轉遞便民措施,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變兩地往返為一地辦結;全面推行小型汽車駕駛證異地分科目考試,申請人在現居住地申請變更考試地、預約參加剩餘科目考試,全部科目考試通過後領取駕駛證,無需再返回原考試地,大大縮減辦事成本;在推行汽車全國通檢的基礎上,進一步放開摩託車跨省(區)異地檢驗,減輕車主檢車負擔。與此同時,積極推行抵押登記簡材料簡環節、4S店代發臨時行駛車號牌、車購稅信息聯網核查、使用原車號牌新增「兩個便捷」等措施,最大限度減輕群眾負擔,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此外,在抗擊新冠疫情關鍵時期,實行應急防控車輛牌證「加急辦、便捷辦」、考試領證「延期辦、容缺辦」、臨時行駛車號牌延期等政策,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復工復產。
控源頭,護安全,治理能力提檔升級
公安交警部門以「嚴業務辦理關口、清源頭安全隱患、抓主體責任落實」為主要措施,持續推動車駕準入規範化、查驗考試專業化、源頭路面一體化,嚴把車輛查驗、檢驗、駕駛人考試、審驗等環節,加大對車管大數據、智慧監管等信息化的應用,加強與其它警種、政府職能部門間的協作,把好交通安全「第一道關口」。
1、加強駕駛人源頭管理
推廣應用網際網路學習教育平臺,以滿分教育和審驗教育為抓手,強化大中型客貨車駕駛人尊法守法和安全文明行車意識,會同交通部門開展文明交通進駕校「五個一」活動,全面提升新駕駛人素質。與治安、禁毒等部門聯動協作,加強對吸毒人員申請駕駛證及駕駛機動車管理,對依法認定屬於吸毒成癮未戒除人員且持有駕駛證的人員,在執法辦案環節即履行告知手續,依法註銷駕駛證,與禁毒部門建立信息交換機制,精準排摸隱患清單,及時通知駕駛人履行義務辦理註銷駕駛證,對逾期未辦理註銷的,根據有關規定註銷駕駛資格,預防及減少吸毒駕駛機動車發生的交通事故,杜絕「毒駕」隱患。
2、加強車輛源頭管理
遵循「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嚴把機動車查驗查緝及安全檢驗關,嚴格監測車輛「生命體徵」,提升風險防範能力,夯實道路交通安全基礎。按照大整治工作重心向非機動車和行人延伸的要求,進一步加強非機動車管理,嚴格按照新國標產品目錄登記上牌,對中心城區快遞、外賣重點行業車輛試點核發電子號牌,運用RFID技術輔助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行為執法工作。
3、加強隱患排查清理
深入開展「營轉非」大客車、危險貨物運輸車、大型公路客車、大型旅遊客車、校車、重型貨車、重型掛車、農村麵包車等重點車輛和重點駕駛人隱患清零行動,強化與交通、道運等部門協同機制,形成職能部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監管格局。開展全市範圍內校車等營運車輛專項檢查,加強源頭隱患排查治理力度,提升預防道路交通事故能力。與此同時,堅持放管結合、放管並重,以規範機動車查驗、駕駛人考試等為抓手,創新大數據、信息化科技監管為重要途徑,加強事中事後、網上網下一體化監督檢查,對交管業務全方位監管、全過程留痕,及時預警風險隱患,對違法違規責任主體實施聯合懲戒, 嚴格責任追究,構建常態化、智能化、精準化的監管體系,推動交通管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下步,本市公安交警部門將在認真總結改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全力推進「放管服」改革,根據公安部統一部署,積極推行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12項新措施,最大限度減輕群眾和企業辦事負擔,助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