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為什麼要在此時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呢?市場認為,央行這樣做的原因是:最近人民幣匯率升值太猛了,央行希望市場發揮調節作用。
最近人民幣匯率升值太猛了,央行昨天出手調整實施了兩年多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
數據顯示,5月27日,人民幣在觸及7.1765的低點後一路反彈,至10月9日觸及6.6929的階段高點,期間最高反彈已超4800點,升幅6.73%。
假如用離岸人民幣匯率算起,從7.17到6.69。簡單測算一下,一個居民假如換匯10萬美元,需要71.7萬人民幣,到了今天最低只要66.9萬,相差近5萬人民幣。
來 源丨本文綜合自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者:陳植)、中國基金報、金融界、券商觀點、公開信息等
昨晚,央行決定將遠期售匯業務的
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下調為0
在4個多月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後,央行出手調整實施了兩年多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
10月10日晚間,央行發布信息稱:
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雙向浮動,彈性增強,市場預期平穩,跨境資本流動有序,外匯市場運行保持穩定,市場供求平衡。
為此,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0年10月12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下調為0。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什麼是遠期售匯業務?
遠期售匯業務是銀行對企業提供的一種匯率避險衍生產品。
企業通過遠期購匯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未來匯率風險,但由於企業並不立刻購匯,而銀行相應需要在即期市場購入外匯,這會影響即期匯率,進而又會影響企業的遠期購匯行為。
這種順周期行為易演變成「羊群效應」。
創立於2015年的外匯風險準備金,可以對衝這種順周期波動,達到逆周期調節的作用。該工具至今已經歷過多輪調整使用。
2015年,為抑制外匯市場過度波動,人民銀行將銀行遠期售匯業務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自當年10月15日起對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定為20%。
時至2017年9月,央行及時調整前期為抑制外匯市場順周期波動出臺的逆周期宏觀審慎管理措施,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0。
到了2018年8月,受國際匯市變化等因素影響,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波動的跡象。為防範宏觀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加強宏觀審慎管理,2018年8月3日,央行下發通知,自2018年8月6日起,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
消息發布當日,人民幣匯率迅速止跌反彈,離岸人民幣匯率迅速拉升近500點。
那麼,央行為什麼要在此時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呢?
市場認為,央行這樣做的原因是:最近人民幣匯率升值太猛了,央行希望市場發揮調節作用。
中信證券FICC首席分析師明明:這說明央行不追求人民幣趨勢升值
中信證券FICC首席分析師明明指出:「這說明央行不追求趨勢升值,人民幣匯率合理均衡仍然是主要目標。8月份以來受美元總體弱勢,包括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的影響,美元持續走弱,人民幣最近一兩個月累計升值的幅度比較大。
考慮到我們現在貨幣政策的匯率目標仍然是保持人民幣合理均衡,那麼在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已經比較大的時候,有必要進行周期調節。所以,通過下調遠期售匯業務的準備金,可以進一步平衡外匯市場的供需,從而實現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的位置上保持穩定。」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央行希望市場發揮調節作用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調低遠期售匯業務的風險準備金率是為了減少對遠期外匯行為的約束,或者說是增加外匯市場的需求。這顯然是央行根據當前的外匯市場形勢作出的決定,即在人民幣快速上升的情況下,放鬆對遠期購匯行為的限制,目的還是希望由外匯市場來決定人民幣匯率。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有助於銀行降低遠期售匯成本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此時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下調為零,一方面有助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繼續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銀行降低遠期售匯成本,增加企業對此產品需求,以更好地利用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
另據澎湃報導,一位國有大行國際業務部相關人士表示,央行現在調整不再徵收準備金,直接將遠期購匯的價格下調幾百點,企業這類業務的成本也將隨之降低。
回顧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表現,波動加大、彈性增強、對美元匯率升值明顯是其主要特徵。
國慶節後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迎來一輪凌厲上漲行情。
10月9日,在岸人民幣匯率直接跳漲了1000個基點,一度突破6.70這個重要的關口,創下了單日最大的漲幅。
10日,在岸、離岸人民幣雙雙升破6.70關口,創下去年4月以來新高。
如果時間再往前看,今年5月底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走強。
Wind數據顯示,2020年5月27日,人民幣在觸及7.1765的低點後一路反彈,至10月9日觸及6.6929的階段高點,期間最高反彈已超4800點,升幅6.73%。
我們拿離岸人民幣匯率算起,從7.17到6.69。
簡單測算一下,一個居民假如換匯10萬美元,需要71.7萬人民幣,到了今天最低只要66.9萬,相差近5萬人民幣。
9月以來人民幣之所以「無視」美元回升而持續上漲,一個重要因素是歐美疫情捲土重來導致經濟復甦進程波折加大,相比而言中國經濟持續好轉,驅動越來越多海外投資機構將更多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
「9月起,不少海外資管機構都一改以往將美元作為人民幣資產配置結算貨幣的做法,轉而直接用人民幣買入中國國債A股。」
一位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向記者透露。以往,他們的人民幣投資組合裡,用人民幣直接投資結算的佔比不到10%,其餘均用美元結算;但在8月美聯儲釋放長期維持極低利率信號導致美元中長期下跌壓力增強後,他們將人民幣直接投資結算的比重提高至約25%。
「甚至一些風格激進的對衝基金一面押注美元指數在明年跌至88一線,一面將人民幣投資組合裡人民幣直接投資結算的佔比提高至35%以上。」他告訴記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這些對衝基金擔心美國大選不確定性會導致經濟政策波動巨大,加之疫情反覆令美國經濟復甦進程波折不斷,進而導致美元指數下跌,另一方面他們認為後疫情時期中國經濟持續好轉,將令更多海外資本加倉人民幣資產,因此提前增加人民幣儲備將坐收可觀的匯率升值收益。
目前,華爾街不少對衝基金押注2021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樞波動區間有望達到6.3-6.5之間,因此都在旗下新興市場投資基金裡大舉增加人民幣儲備與直接投資結算比重,推動市場人民幣匯率看漲情緒持續高漲,觸發節後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繼續飆漲。
上述美國宏觀經濟型對衝基金經理向記者指出:「事實上,部分對衝基金還找到了新的套利操作手法。」
「具體而言,這些對衝基金利用美元極低拆借利率,先大量借入美元頭寸,再兌換成人民幣作為直接投資結算貨幣加倉人民幣債券股票,如此既能收穫約250個基點的中美利差回報,又能借著人民幣持續升值獲得不菲的匯兌收益。其中,不少對衝基金在增加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比重同時,還買入執行價格在6.3-6.35,期限6-9個月的人民幣遠期期權,押注人民幣持續升值。」
一位美國投行人士透露,不只是海外投資機構,近期海外央行與主權財富基金鑑於美元持續走低與美國經濟復甦不確定性增加,也在悄悄將更多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無形間進一步提振人民幣需求與漲幅。
與此同時,不少海外企業也對人民幣青睞有加。
一家股份制銀行跨境業務部主管向記者透露:9月以來不少境外企業都選擇加大人民幣作為跨境貿易結算貨幣的比重,因為他們擔心持有大量美元會遭遇匯兌損失,反而拿著擁有中長期升值前景的人民幣更加安全。
央行本次調整能改變人民幣升值的趨勢嗎?
對此,華泰固收研究團隊表示,人民幣的偏強走勢存在基本面、風險錨、政策錨、利差錨等基礎。本次政策更可能的是改變升值節奏和步伐,信號效應強過實質影響。
從人民幣匯率變動的貢獻因素分解來看,民生證券分析表示,今年4-5月,市場貢獻貶值,中間價貢獻升值,人民幣匯率總體平穩。6-7月,市場貢獻平穩,中間價貢獻升值,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8月初至9月中,市場貢獻升值,中間價貢獻平穩,人民幣匯率繼續升值。9月21日至25日當周,匯率短暫休整,中間價貢獻先貶後升。9月底以來,中間價貢獻升值。
至於人民幣匯率將在何時達到均衡?民生證券稱需要重點觀測以下幾個信號:
第一,目前中國出口份額不斷提高,顯示中國出口商品價格競爭力很強,人民幣具有繼續升值基礎,需等到中國出口份額趨於穩定,人民幣才達到均衡匯率;
第二,人民幣國際化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第三,遠期人民幣貶值預期回歸低位。
對於人民幣後市走向,中金固收研究團隊表示,如果看3-6個月的中期窗口,我們傾向於認為人民幣匯率可能會在目前的基礎上仍有一定的升值空間。因為就基本面而言,雙順差格局(經常帳戶順差和資本帳戶順差)仍在,人民幣仍可能因為基本面和外資流入等因素助推繼續升值,到6.5-6.6的概率不算太低。但6.0-6.4就屬於比較激進的看法,暫時還看不到那麼強的支撐因素。因為匯率和利率同時收緊反過來對經濟本身也會構成壓制,從而動態的角度會使得貨幣政策需要重新放鬆。
本期編輯 劉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