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11月15日訊 12日,隨著聊城公司10千伏侯營線竣工,標誌著全省2017年「煤改電」配套電網工程建設目標圓滿完成。全省10.34萬城鄉用戶受惠,今冬採暖用上清潔電,改造供暖面積達900多萬平方米。
「又乾淨,又暖和!」濟南飲虎池街一小區居民王先生說,新能源供暖挺靠譜。在他們家附近的能源站,昔日的燃煤爐口已經封住,高高的大煙囪也成了擺設,取而代之的是市中區一家熱力公司的能源站,其中整套設備採用國際先進技術,兩臺鍋爐以每臺8000千瓦的負荷,帶動起小區部分及周邊片區近13萬平方米的居民樓供暖。
為推動「煤改電」工程順利完成,全省共出臺「煤改電」配套支持政策11項,其中省級政策4項、市級政策7項,全面覆蓋環保限制、電網補貼、專項電價、設備補貼、電費補貼等領域,為推動「煤改電」技術廣泛應用奠定基礎。
以改造戶數最多的濟南為例,對實施家庭電採暖改造的居民用戶購買電取暖設備的費用實行一次性補貼,每戶補貼2000元,不足部分由用戶承擔。自2017年供熱季起,對實施家庭電採暖的居民,採暖期用電按0.2元/度的標準進行補貼,每年最高補貼6000度。年用電量超出4800度部分,暫不執行居民階梯電價第三檔用電價格。
德州市在設備購置方面,當地政府將給予每戶4000元的一次性補貼;在電價方面,政府每戶每年補貼1000元,期限3年。
據初步測算,改造後今冬可減少燃煤消耗22萬噸,減排二氧化硫等廢氣物51萬噸,清潔採暖將助力齊魯大地呈現更多的「藍天白雲、繁星閃爍」。
以電代煤助力「藍天夢」 山東10萬城鄉用戶將用電採暖
記者11月7日從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了解到,通過實施「以電代煤」工程,山東省10萬城鄉用戶將在冬季來臨前用上電採暖,以清潔能源助力寒冬「藍天夢」。
11月6日,淄博市淄川區羅村鎮道口村民劉文躍正在打掃院子裡的儲藏室。「俺們村的『煤改電』就要完工了,以後再也不用一筐煤、一筐灰地抬了,今年乾乾淨淨過冬天!」劉文躍笑著說。當日,羅村鎮道口村的「煤改電」的線路和設備升級改造工作已經完成,正在進行計量表計的安裝調試。國網淄博供電公司淄川客戶服務分中心「煤改電」專責人範德榮介紹說:「為了道口村600多戶村民的取暖用電,我們增加了6臺630千伏安變壓器,戶均容量達到了8.4千伏安。」
近年來,冬季取暖燃煤汙染已成為我國北方地區霧霾天氣頻發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工業小鍋爐、居民散煤燃燒對低空PM2.5影響較大。據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營銷部市場處處長張國慶介紹,今年8月份以來,按照山東省委、省政府《2017年環境保護突出問題綜合整治攻堅方案》要求,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全力推進「煤改電」工程,對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7個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開展實地調研,統籌考慮供電能力、電網建設工期、用戶承受能力等因素,確定了冬季採暖「煤改電」用戶10萬戶,改造供暖面積達900萬平方米。「根據初步測算,改造後,今冬可減少燃煤消耗22萬噸,減排二氧化硫等廢氣物51萬噸,預計可實現年替代電量3.9億千瓦時。」張國慶表示。
據介紹,為加快推進「以電代煤」工作,調動廣大用戶實施「煤改電」的積極性,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與山東省住建廳、物價局及各地政府部門積極協商,推動出臺了不同標準的支持政策。以德州市為例,在設備購置方面,當地政府將給予每戶4000元的一次性補貼;在電價方面,政府每戶每年補貼1000元,期限3年。同時,「以電代煤」居民用戶,採用電鍋爐、電地熱等方式採暖的,年用電量超出4800度的部分,暫不執行居民階梯電價第三檔用電價格。
11月3日,在濟南市北控水務集團院內,國網濟南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正在為汙水源能源中心項目架設10千伏線路。據了解,該項目是新能源供熱示範項目,利用汙水處理廠的汙水資源,新建一座汙水源熱泵集中式熱源站,設計供熱能力40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後,每採暖季可減少標煤5897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450.4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0噸,減少煙塵排放量64.75噸,環境效益顯著。
據了解,為促進能源消費轉型,國網山東電力在年初啟動了千所學校電採暖、萬畝農田電保溫、京杭大運河港口岸電等十大電能替代示範工程建設,截至目前,已實施電能替代項目5017個,替代電量83.4億千瓦時,減少燃煤消耗46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廢氣物排放1096萬噸。
下一步,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將持續加強「煤改電」配套電網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大各類電能替代技術推廣應用,力爭到2019年,山東省20萬人口以上縣(市)基本實現清潔採暖全覆蓋,其他縣城2020年基本實現全覆蓋。
濟南取暖優惠詳解:空調取暖不在"電代煤"補貼範圍
除了集中供暖,還有不少市民是通過燃氣或者是電的方式來取暖。氣代煤電代煤具體咋補貼?燃氣怎麼保證?濟南市城鄉建設委副主任、黨委委員孫文國進行了介紹。記者同時了解到,截止到11月5日,濟南、淄博、濟寧、聊城、德州、濱州和菏澤7個傳輸通道城市氣代煤電代煤改造完工58.3萬戶,超額完成環保部等部委下達的40.9萬戶改造任務,完工率143.1%。根據方案規劃,2020年濟南等7市全部完成氣代煤電代煤任務。
據了解,今冬全國範圍內天然氣用氣量大增,經過努力濟南已確保氣源供應,中心城區16萬燃氣壁掛爐用戶用氣不用擔心;今年電取暖補貼範圍暫定家用電鍋爐、發熱電纜兩種,明年將爭取把更多的入戶式電取暖納入財政補貼範圍之內。
既有用戶也可享受用氣補貼
使用燃氣取暖,與使用燃煤比起來既方便又環保。孫文國對有關燃氣的取暖補貼政策進行了詳細的解答。「通俗地講,去年冬天燒煤取暖,今年冬天採用壁掛爐取暖,燃燒天然氣取暖,這類壁掛爐用戶除了享受每戶2000元的購置補貼以外,還可以享受每立方米1元,最多可以達到1200元的用氣補貼。」
去年冬天使用取暖爐採暖的用戶,如果今年冬天繼續使用,就叫做既有用戶,「既有用戶不享受2000元的購置補貼,但仍可以享受每立方米1元,最多可以達到1200元的用氣補貼。」
既有用戶和新建用戶有什麼區別?孫文國表示,這是以今年供暖結束的日子作為結點,「2017年3月15日以前使用電、氣取暖的作為既有用戶,之後新安裝使用電、氣取暖的用戶為新建用戶。」
今冬優保16萬天然氣壁掛爐居民用氣
目前,在天然氣供應上,濟南市非採暖季日用天然氣流量達到85萬立方米,到採暖季,日用天然氣量將達到380萬立方米。遇到極端天氣,天然氣使用量將達500萬立方米。供氣的峰谷差比較大,供氣形勢比較嚴峻。據統計,濟南中心城區新增和既有天然氣壁掛爐用戶共16萬戶,中心城區有3700多蒸噸天然氣鍋爐,尤其是今年推廣氣代煤採暖後,新增用戶數量多,市民比較關心氣源能不能滿足新增用戶的取暖需求。
從全國情況來看,由於環保的需要,在全國範圍內特別是京津冀地區用氣量集中,全國範圍內的用氣比較緊張。「上海中石油天然氣交易平臺現貨天然氣價格都增長了20%多,並且競爭十分激烈,所以說濟南市的用氣也非常緊張。」孫文國說。
據孫文國介紹,針對這一情況,濟南市城鄉建設委協調組織燃氣企業利用高壓管提前儲氣,另外也用LNG氣源,限制工業用戶的用氣。此外,還組織協調燃氣企業積極參與上海中石油天然氣競拍,最大程度地保障氣源。
「我們將安排專人,由專門部門負責,及時溝通,靠上去做工作,力爭最大限度地滿足濟南市中心城區16萬居民天然氣壁掛爐用氣,最大限度地滿足濟南市中心城區3700多蒸噸天然氣鍋爐的清潔能源用氣。」孫文國說。
兩種入戶式電取暖納入政府補貼
用電取暖,也是清潔取暖的方式之一,「為了慎重起見,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作用,根據濟南市耗能指標以及取暖效果,我們今年暫定兩類入戶式電取暖作為政府補貼範圍。」孫文國說,一種是家用電鍋爐,另外是發熱電纜。「其他的入戶式電取暖方式,例如空調、「小太陽」不在政府的補貼之內。明年我們將組織有關專家,對入戶式電取暖方式進行論證,爭取把更多的入戶式電取暖方式納入政府的財政補貼範圍之內。」
除了這些方式,還有一些小區採用的是空氣源熱泵供暖,這些方式能達到集中供熱標準嗎?孫文國表示,這個市民可以放心,「新能源取暖供氣,它的效果一點也不差,比如剛才說的空氣源熱泵,空氣源熱泵是用電驅動的,吸取空氣中的熱量來進行供熱。這種方式一個是環保,再一個便於溫度的控制,利用起來比較平穩。」
同時,他表示,這幾年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集中供熱發展非常快,但是由於熱源、供氣管網負荷等方面的原因,有部分城市居民沒有享受到城市供熱的效果。城市的供熱部門及供熱企業提前謀劃,早在三年前就已經開始採用清潔能源進行供熱,經過這三年的實踐,新能源項目運行非常穩定,便於操作,供熱效果也非常好。「我相信,隨著政策的發展,會有更多的清潔能源參與到城市供熱中來,城市的清潔能源供熱會佔越來越高的比重。」
(據齊魯晚報、新銳大眾、濟南時報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