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這裡找旅行發騷友
柬埔寨七日遊
柬埔寨看似純樸、落後的景象之中,存留著波布紅色高棉政權時代所遺留下來的景象,同時保留著法國殖民地的法式風味。就是這樣充滿著強烈對比的人文風情,以及柬埔寨特有的風土景致,再加上吳哥窟無與倫比的的歷史遺蹟,為遊客留下了視覺與心理上的巨大震撼。
柬埔寨七日遊參考景點:
DAY1 吳哥寺—通王城—託瑪農神廟—茶膠寺—塔普倫寺—巴肯山—吳哥夜市
DAY2 皇家浴池—斑黛喀蒂—豆蔻寺—聖劍寺—涅槃宮—塔遜寺—東梅奔寺—比粒寺—老市場—午夜市場
吳哥寺
吳哥寺也叫小吳哥,是吳哥古蹟群中最著名的景點之一,也是其中保存最完好的建築,狹義上的吳哥窟就是指的這裡。
人們普遍認為吳哥寺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它不僅規模宏大,造型完美對稱,浮雕更是精美無比,體現了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高峰,並作為柬埔寨的標誌被印在了國旗上。
託瑪農神廟
託瑪農神廟是吳哥古蹟中的一座小巧精緻的印度寺廟,供奉溼婆與毗溼奴,與吳哥寺建造於同一時期。它坐落在通王城勝利門東側不遠處,與周薩神廟對稱而立,建築形式也一樣。
寺廟砂巖的顏色經過歲月的洗禮顯得很耀眼,尤其在雨季時別有魅力。隱藏在密林深處的託瑪農神廟,四周的城牆已經消失,現在僅剩東塔門、拜殿、中央殿堂、西塔門一字排開,東南面還有一座藏經閣。
茶膠寺
茶膠寺位於通王城以東、塔普倫寺西北,這座金剛寶座塔式的廟宇是高棉第一座全砂巖石建築,但並未建造完成,因此也是吳哥古蹟中唯一一座幾乎沒有雕刻的寺廟。
茶膠寺的修復工作是由中國政府支援的,在寺外可以看到相關標示。全寺由堅硬的長條青石整齊地堆積起三層平臺,頂端聳立著五個蓮花形高塔,與吳哥寺類似。這些寺塔雖然已經堆砌完成,但尚未雕刻。
塔普倫寺
塔普倫寺也稱「塔布蘢寺」,位於吳哥窟東面,是高棉國王闍耶跋摩七世於1186年為紀念母親而建造的,因此也叫「母廟」。它由大型的石頭堆砌而成,曾是一所擁有高僧、祭司和舞女的神殿.
隨時間流逝被肆意生長的熱帶樹木侵入,如蟒蛇般的樹根爬滿了寺廟並深入到建築中,使內部的石塔、圍牆倒塌,原本規整的建築因碎石與植物交錯而變成了一座「迷宮」
神殿被大樹所盤踞而未做整修,裡面供奉的是「智慧女神」(據傳以國王母親的形象塑造),穹頂是精緻的蓮花圖案。現在,這座寺廟仍在被自然吞噬,侵入石塊裡生長的樹木,在將建築撕裂的同時也支撐著它,使其不完全坍塌。
巴肯山
巴肯山位於吳哥寺西北約1.5公裡處,在通王城南門外附近。這座小山高約65米,是附近的制高點,可以居高臨下遙望吳哥窟。山上建有巴肯寺,是供奉溼婆的印度教寺廟。巴肯山最吸引人之處莫過於這裡壯麗的日落,每天傍晚時分都有非常多的人專程前來。
來到山頂便是巴肯寺,有五級金字塔式的臺基,廟山頂部是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雖然巴肯寺早已破敗,但這裡的視野卻十分開闊。
西邊是廣闊的西池,東南方有叢林中的吳哥寺,向南可以遠眺洞里薩湖。當日落西沉時,金色光環下的吳哥美景既浪漫唯美。
聖劍寺
聖劍寺緊鄰通王城東北方,建於12世紀,相傳是闍耶跋摩七世為紀念他父親而修建的,是吳哥地區最大的寺廟之一,很有氣勢。聖劍寺內部呈十字型,中心是中央聖堂,四面由拱頂長廊連著東、南、西、北四扇大門,門外則是甬道。
走進門內便是通往中央聖堂的拱頂長廊,長廊兩側用粗大的四方石柱支撐著,看起來就像是無數道石門一路深入。石門邊上裝飾著諸神的雕像,牆壁上是眾多跳舞的仙女雕像,姿態曼妙。
塔遜寺
塔遜寺是位於龍蟠水池東邊的一座小型寺廟,四周被卡波克樹(即蛇樹)包圍,雖然損毀嚴重,但東塔門與古樹糾纏的景象以及寺內生動的女神浮雕依然令人印象深刻。
同塔普倫寺一樣,這裡也是電影《古墓麗影》的主要取景地之一,但相比之下會清靜許多。在寺廟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個入口,是呈十字形的石塔門,石塔上四面各刻有佛臉,類似於通王城城門上的四面佛。
東梅奔寺
東梅奔寺位於通王城以東,是東池(即東巴萊湖)中央的一座印度教寺廟,它像是縮小版的比粒寺,有三層臺階,上面按梅花狀排列著五座寶塔。
不過如今東池已經乾涸,因此寺臺顯得特別高。東梅奔寺所在的東池原本是一座巨大的水庫,是當時最為重要的公共建設工程,水庫四角都立有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