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業集團全媒體尋走雲南走進玉溪通海】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成...

2020-12-13 雲南網

杞麓湖風光

  「孤城臨水背依山,憶在江南煙雨間。」

  在通海,古城、秀山、杞麓湖形成一體,山城湖遙相呼應。為給子孫後代留一片碧水藍天,建設一個美麗幸福的家園,通海縣人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那樣愛護著杞麓湖。

  16日,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雲南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尋走雲南的記者採訪團走進通海縣「新地標」——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記者一行來到杞麓湖南岸,遠遠就能看到寫有「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的巨石,從楊廣鎮到紅旗河入湖口,通海縣通過退田還溼、退塘還湖,使杞麓湖國家溼地生態公園基礎設施建設初見成效,溼地內的香蒲、睡蓮、美人蕉生機盎然。

溼地內生機盎然

  據介紹,通海縣杞麓湖「四退三還」工作自2017年年底在四街開始進行試點,截至今年3月25日,全縣累計完成徵租地面積5693.03畝(含退塘租地面積418.36畝),完成總面積的99%。目前,徵租地工作已進入清場工作階段。相關職能部門正在組織開展杞麓湖一級保護區生態修復及生態屏障構建等項目推進工作。

  「2014年,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將杞麓湖確定為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規劃總面積3881.22公頃,分為生態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及管理服務區五大功能區進行建設。」通海縣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建設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許振武告訴記者,據介紹,溼地公園的建設將結合通海縣實際,完善環保、水利等相關配套項目,計劃總投資28億元,使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成為集溼地保護、科普宣教、旅遊觀光和生態文化體驗為一體的重要基地,成為城市發展和溼地保護結合的典範。

綠化建設

  「自從這個紅旗河河口溼地建成以後,我們經常結伴到湖邊走走,杞麓湖的風景越來越美了。」今年56歲的朱阿姨說。當天,朱阿姨與她幾十年的好朋友們再次到杞麓湖南岸遊玩,看到了杞麓湖夏日的美景。從紅旗河河口溼地往楊廣鎮走,杞麓湖南岸的生態走廊綠柳成蔭,鮮花爭豔,走在岸邊的生態廊道,微風從海面吹過,帶來舒爽的清涼。雖然時值盛夏,天氣比較炎熱,但仍有不少市民遊客到杞麓湖南岸休閒娛樂。沿著生態走廊往前走,不同的美景呈現在眼前,形成了「一段一特色,一步一風景的」夏日景觀。

  據悉,通海縣按照「最小幹預、生物多樣、持續發展,維護生態系統完整性、可行性、風險最小化」原則,完成投資4.75億元,實施紅旗河河口溼地、中河河口溼地、者灣河河口溼地、大新河河口溼地4個前置溼地修復工程,實施南岸湖濱帶、納古小海溼地及湖濱帶、東北岸湖濱帶、鳥類棲息地生態島、南岸湖堤5個湖濱帶生態修復工程,通過自然恢復和人工促進措施,生態系統和動物棲息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逐步恢復,野生動物數量明顯增加,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溼地內生機盎然

  「近年來,通海縣通過實施生態修復工程,逐步完善杞麓湖整個南岸湖堤的生態功能,豐富生物多樣性,增加南岸湖堤的植被覆蓋率,增強南岸湖堤的水土保持能力,改善南岸湖堤的生態景觀。同時,還能消減、攔截入湖汙染負荷,減少入湖汙染,提高水資源生態價值。目前,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南岸湖堤生態修復工程已初見成效,白鷺、燕鷗、紅嘴鷗等鳥類重新回到杞麓湖的懷抱,嬉戲、翱翔於藍天、溼地。」許振武說。

  在通海,一幅「山湖同保、水湖共治、產湖俱興、城湖相融、人湖和諧」的美麗畫卷正在繪就,「山、城、湖」一體化現代宜居生態福地正在形成。

  雲報集團全媒體記者 羅宗偉 楊萍 浦美玲 賈雲巍 黨曉培 普建彬 陳飛 攝影報導

點擊進入專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雲南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尋走雲南之玉溪篇】

相關焦點

  • 生態好轉「最美水鳥」再現玉溪通海杞麓湖
    前兩天,工作人員玉溪通海杞麓湖巡湖過程中,發現享有"最美水鳥"稱號的紫水雞在杞麓湖安家,這也再次證明了杞麓湖生態環境、水質等方面正在逐步好轉。在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西南角的鳥類棲息地蘆葦叢中,一隻顏色豔麗、個體較大的鳥類浮在水面。巡湖人員很快確認這就是紫水雞。
  • 珍稀動物現身雲南通海杞麓湖溼地
    掌上春城訊近日,在雲南玉溪市通海縣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工作人員罕見記錄到草鷺、紫水雞、池鷺、長嘴蒼鷺、野生綠頭鴨、鳳頭鸊鵜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據了解,草鷺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這次在杞麓湖僅發現一隻,屬於首次記錄。草鷺主要分布於中國東部、南部以及東南亞、印度等地。每年4月至6月、8月至10月,草鷺會在繁殖地中亞和越冬地印度之間遷徙。在杞麓湖發現的草鷺,很可能就是遷徙途中迷了路,這種鳥也被稱為「迷鳥」。這隻草鷺的發現,對杞麓湖鳥類研究將會提供寶貴材料。
  • 生態好轉「最美水鳥」再現玉溪通海杞麓湖
    前兩天,工作人員玉溪通海杞麓湖巡湖過程中,發現享有"最美水鳥"稱號的紫水雞在杞麓湖安家,這也再次證明了杞麓湖生態環境、水質等方面正在逐步好轉。在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西南角的鳥類棲息地蘆葦叢中,一隻顏色豔麗、個體較大的鳥類浮在水面。
  • 溼地保護|雲南: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成鳥類「天堂」
    圖片來源:央廣網隨著一系列湖泊保護治理措施的強化實施,以及雲南玉溪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建設不斷推進,杞麓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白眼潛鴨、紫水雞、牛背鷺等昔日難得一見的珍稀鳥類紛至沓來,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已然成了這些鳥類快樂生活、快活遊戲、快意棲息的天堂。
  • 高原遺珠——通海杞麓湖
    杞麓湖位於玉溪市通海縣境內,在唐代時稱為「海河」,後又稱「通湖」,以位於杞麓山(又名秀山)畔而得名,因南距通海縣成1.5公裡,又名通海。其風光絢麗,婀娜多姿,沿岸煙柳迷茫,平疇千頃,村落棋布。杞麓湖流域是通海縣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體,是通海縣生存發展的基礎,通海人民把杞麓湖稱之為「母親湖」。
  • 珍稀動物現身雲南通海杞麓湖溼地
    近日,在雲南玉溪市通海縣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工作人員罕見記錄到草鷺、紫水雞、池鷺、長嘴蒼鷺、野生綠頭鴨、鳳頭鸊鵜等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草鷺據了解,草鷺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這次在杞麓湖僅發現一隻,屬於首次記錄。草鷺主要分布於中國東部、南部以及東南亞、印度等地。每年4月至6月、8月至10月,草鷺會在繁殖地中亞和越冬地印度之間遷徙。在杞麓湖發現的草鷺,很可能就是遷徙途中迷了路,這種鳥也被稱為「迷鳥」。
  • 張德華到通海調研杞麓湖保護治理等工作
    4月16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德華到通海縣,調研杞麓湖保護治理工作,落實「七位一體」重點工作。調研杞麓湖水質提升站建設情況近年來,市、縣全力推進杞麓湖保護治理,各項保護治理工程在沿湖全面鋪開。今年3月,玉溪市東片區暨「三湖」生態保護水資源配置應急工程通海支管開始向杞麓湖補水。在杞麓湖馬家灣補水口,潺潺清水自華寧縣大龍潭而來流入湖中,每日可補水1萬立方米。在杞麓湖北岸六街村段,由德林海公司負責的水質提升站建設接近尾聲,5月中旬投入運營後,將對汙染嚴重的湖灣和入湖河道進行外源截汙和內源削減。張德華要求,要把水質改善作為最高目標,實施好外部補水和內部治汙相關項目,實質性改善水質。
  • 雲南玉溪通海縣: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春花爛漫正當時
    2020-03-02來源:雲南學習平臺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裡,春花爛漫、草木復綠。孔祥雲 攝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規劃面積3881.22公頃,溼地面積3762.57公頃,溼地率96.94%。
  • 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生態項目建設施工忙
    陽春三月,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西北岸一片繁忙景象。自2月25日正式復工以來,雲南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制定施工計劃,倒排工期,確保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生態項目於今年底完工。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生態建設項目建設內容為溼地保護與恢復及配套工程,包含溼地保護與恢復、農業農村面源汙染治理、環湖沿湖截汙、生態巡護道路、入湖河道治理、南部底泥疏浚生態修復六大部分。西北岸環湖截汙治汙工程從四街鎮龔楊村至海東村,全長近10公裡,包括環湖截汙渠和環路通道建設,分為五個標段。
  • ...走進雲南·玉溪系列報導(七)盧維江:開創生態通海新局面
    近年來,通海縣大力治理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不斷開創生態通海、美麗通海新局面,取得了好成績。近日,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走進通海縣,對通海縣委書記盧維江進行了專訪。  構建生態屏障 杞麓湖治理大保護  杞麓湖是我國國家級溼地公園,是通海縣的母親湖,不僅有重要的生態價值,也具有重要的人文價值,但隨著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杞麓湖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不容樂觀。
  • 「高清組圖」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鳥類的「天堂」
    鳥類的「天堂」鳥類的「天堂」隨著國家一系列環保政策的強化實施,以及雲南通海縣保護與開發杞麓湖溼地力度的不斷加大,杞麓湖沿線溼地的生態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許多好多年前就已經消失的、難得一見的諸如白鷺、灰鸛
  • 白眼潛鴨近日現身通海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
    白色潛鴨昆明信息港訊 記者周然 近日, 有攝影愛好者拍到白眼潛鴨現身通海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據悉,這是該公園首次見到白眼潛鴨的身影。據了解,白眼潛鴨為國際紅色瀕危物種。公園工作人員介紹,此前溼地公園還發現稀有的棉鳧等鳥類,白眼潛鴨和棉鳧對棲息環境的要求非常高,這說明當地湖泊中有豐富的食物資源。多年來, 通海縣積極實施杞麓湖生態治理工程,在環境保護、生態修復治理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湖泊水質逐年向好,水生植物繁茂,水生態漸顯生機,為候鳥休憩棲息及停留覓食,提供了舒適的「綠色家園」。
  • 玉溪通海杞麓湖接連發現多種國家級珍稀鳥類
    近年來,玉溪市通海縣堅持「生態立縣」不動搖,致力於優化生態環境,在杞麓湖周邊實施退田還湖,不斷擴大溼地面積,以打造「鳥類天堂」。如今,杞麓湖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沿湖周邊的湖濱帶形成了一個景美水秀的生態溼地,各種珍稀鳥類頻繁光顧。
  • 雲南通海:杞麓湖巡湖路基工程完成98%
    核心速讀:杞麓湖保護治理生態環境修復工程共分6個子項目,包含溼地公園建設、環湖通道、環湖截汙、雨汙分流、農業面源治理和湖泊生態治理。依據杞麓湖流域水環境保護區內各類汙染源分布特徵,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在337平方公裡流域範圍內利用已有的河道、溝渠和池塘作為空間構架,構建高起點、高標準的水生態景觀系統,形成杞麓湖水生態保護的基本框架和格局,實現沿湖綠色空間的生態修復。目前溼地公園建設通過考評驗收,環湖截汙治汙主體工程實現全部貫通,巡湖路路基工程完成98%,其它項目建設正在抓緊施工。
  • 假期雲南這些地方值得去看看|昆明|普洱茶|杞麓湖|易門縣|雲南|...
    上期,我們推出了麗江、迪慶、文山、臨滄、楚雄、保山、昆明、怒江路線,這期,我們將繼續推出大理、普洱、玉溪、昭通、版納、德宏、紅河、曲靖精品鄉村線路。這些路線將帶你解鎖更多非傳統認知裡的旅行方式,帶你體會除了熱門風光之外,更具風情的雲南。
  • 假期雲南這些地方值得去看看|雲南|昆明|普洱茶|大理古城|杞麓湖|...
    上期,我們推出了麗江、迪慶、文山、臨滄、楚雄、保山、昆明、怒江路線,這期,我們將繼續推出大理、普洱、玉溪、昭通、版納、德宏、紅河、曲靖精品鄉村線路。這些路線將帶你解鎖更多非傳統認知裡的旅行方式,帶你體會除了熱門風光之外,更具風情的雲南。
  • 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冬日景色醉遊人
    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冬日景色同樣迷人。不同於春花爛漫、草木皆綠的絢麗,冬日的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澄澈而純粹。涼風輕撫、滿目蔚藍,漫步湖邊,感受冬日的寧靜。隨著冬天的到來,紅嘴鷗如期回到杞麓湖越冬。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規劃面積3881.22公頃,溼地面積3762.57公頃,溼地率96.94%。近年來,通海縣不斷加大杞麓湖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在湖岸培植了大量人工溼地。
  • 雲南通海:?杞麓湖巡湖路基工程完成98%
    依據杞麓湖流域水環境保護區內各類汙染源分布特徵,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在337平方公裡流域範圍內利用已有的河道、溝渠和池塘作為空間構架,構建高起點、高標準的水生態景觀系統,形成杞麓湖水生態保護的基本框架和格局,實現沿湖綠色空間的生態修復。目前溼地公園建設通過考評驗收,環湖截汙治汙主體工程實現全部貫通,巡湖路路基工程完成98%,其它項目建設正在抓緊施工。
  • 雲南生態環保故事(9)| 雲南通海:努力將杞麓湖生態顏值變成金山...
    雲南生態環保故事(9)| 雲南通海:努力將杞麓湖生態顏值變成金山銀山的價值 2019-12-10 16: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杞麓湖,鳥的天堂
    通海杞麓湖國家溼地公園包括水域、湖灘、島嶼等,總面積3881.22公頃,是極為重要的自然資源、環境資源和生產資源,在維護生態平衡特別是提供珍稀動物棲息地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8月31日,在杞麓湖十街石板溝段再次拍攝到紫水雞。在此之前,2018年在杞麓湖首次發現了紫水雞,成為在玉溪發現的鳥類新記錄物種。紫水雞在世界分布較為廣泛,但在中國數量極為稀少珍貴,是雲南溼地生態系統中,一種罕見的鳥類。紫水雞是反映區域溼地生態系統相對完善的標誌性物種之一,目前僅在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少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