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結婚前,無意間從虛掩的門看到:鄰居家客廳里舖著厚厚的墊子,而墊子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各種玩具,簡直無從下腳。天啦,我當時心裡急呼:孩子是多麼可怕的生物啊,有孩子的家庭都會變成這模樣嗎?要知道之前他們家簡直是一塵不染。
等到自己有了孩子後,看著那些到處散落的玩具、衣物,慘不忍睹的房間,對網絡上那些吐糟家裡:自從有了孩子這種生物,家便不是家了!真是感同深受,除了無力感還是無力感。蒼天呀,到底要怎樣我才能找回我那溫馨、乾淨、整潔的家呀?
直到有次去朋友家,因為孩子年齡相仿而結識。踏進她家時,我簡直……那種震撼難以言表,內心簡直有種撕裂感:同樣帶娃,為什麼她家可以如此乾淨、整潔得簡直就是我理想中的家好嗎?後來她告訴我,她也是特意去學習日本整理專家近藤麻理惠的整理方法,才讓家變回乾淨整潔的。
到底什麼是魔法,可以讓家變回原來的模樣?在我學習近藤麻理惠介紹的整理方法並加以實踐近半年後,我發現:做到這四點,我們都可以讓自己的家重返我們心中最美好的模樣。
要一個溫馨整潔的家,懂得整理收納是真理
溫馨整潔的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一定要付出努力。沒有孩子的家庭,大人們的行為習慣相對好約束,但自從有孩子後,原有的節奏全被打亂,很多人實在沒有精力去應付孩子所造成的一切混亂,於是混亂變成更混亂,惡性循環後,就再難以找回原來的模樣了。
為什麼?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對家中物品更好地整理和收納。如果你有孩子,你會發現兩個鐵定的規律:有了孩子後,家裡的東西多一倍;其次,在孩子能觸及的地方,千萬不要放東西。不然所有的東西都是他們的玩具。所以,一個家庭在平時並不大整理和收納時,這裡一點書籍,那裡一點玩具,這時就會發生前所未有的「物品災難」——到處都是亂七八糟散亂的東西。而且當你筋疲力盡應付孩子時,再難有精力每天面對這樣的災難場面。長此以往,無法想像。
可見,一切問題的解決從源頭出發,首先,懂得如何整理和收納是硬道理。對此,近藤麻理惠在《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一書中,就指出了整理收納的四大原則:摺疊、直立、集中、四方形擺放。詳細來說,摺疊,即把所有物品能摺疊的都摺疊起來。衣服自然不必說。圍巾、手袋等等不累之地的小物件以及所塑膠袋、洗衣袋等手感柔軟的物品都應該優先考慮摺疊起來。那些蓬鬆柔軟的物品大多包含著空氣,所以通過摺疊可以把多餘的空氣排擠出來。這樣,物品體積縮小,能夠贏得更多的收納空間。所以,請把孩子平時不用的遊泳圈等佔地的東西,事先就收納好,不至於每天被孩子當船滑,當飛鏢用。
其次,把所有能直立的東西都直立起來。把摺疊好的衣服直立放進抽屜裡,對文件、藥類、玩具等等可以直立的物品,都應立著存放,這樣即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收納空間,同時可以一眼掌握物品的總量。在孩子的物品上,這樣收納小汽車,絕對是一件最有效最直觀的事情,不信你試試。
所謂的集中,就是把同類的物品集中放在一起。一家人的物品,則按「先按人分,再以物品來分,最後以物品的材質分」順序進行選擇分類,按著這樣的順序把各種物品幾種擺放後,收納工作瞬間就變得簡單很多。這點也是後面將提到的,要給孩子一個專屬角落的直接理由。
最後是按四方形擺放。利用空箱子來做收納空間時,優先選擇方形的箱子,避免圓筒形的容器。這也是玩具收納最常使用的方式。
當你把不用的東西丟棄,給有用的物品有個合理的位置時,你會有種家中東西突然少了一半之感。物盡其用,物歸其位,是整理收納的硬道理。
那些整齊的家裡,都有一個孩子的專屬空間
當你有意識開始收納整理時,你會意識到,一定要把孩子的東西儘量集中在一起——這也是為什麼要為孩子打造專屬空間的最直接原因——方便整理、收納。
以己出發,如果你有一個自己都特別喜歡的空間,你會享受與愛惜嗎?作者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曾經有個客戶把只有四個榻榻米大小的雜物間做了個大改造,打造除了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房間。閒置的單人沙發、由舊書架鋸斷改造的矮架、花色中醫的布貼成的牆紙、水晶裝飾的枝形吊燈等家具都是手工打造的。花費了三個時間精心改造出來房間就像一個隱蔽的世外桃源,他們家的小外孫來玩的時候常常整天呆在裡面不肯出來。
有個心儀心動的角落,是多麼令人愉悅的一件事。如果,孩子們也有一個他喜歡的空間呢?想像一下,那裡有色彩鮮明的柜子放著分類好的玩具、書籍,下面鋪著素雅的地毯,可以肆意地打滾、看書、玩遊戲,多麼愜意——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對兒童專屬角落的需求愈加明顯。擁有一個自己的專屬空間,這也是每個孩子的渴望。擁有時,誰會忍心去破壞呢?
而從收納整理角度來說,這就體現了歸納法則裡「集中」。將孩子物品集中在一起,再按物品分類的工作則相對簡單且有效。再用「四方形擺放」的原則,將不同材質的物品再次進行歸納,你會看到那些讓人心動的兒童專屬空間裡,牆上粘貼式的樂高收納、宜家式收納筐整理架、懸掛式小汽車收納……如此,這一角落就會看起來整整齊齊,賞心悅目。
千萬不要說,我家一點點面積,哪有空間給孩子?請相信,「所有的專屬空間,地點的選擇並不受限,即使是狹小的空間都可。」記得最初我就是在客廳開闢了一小塊地方給孩子,鋪上一塊漂亮的地毯,並將孩子玩具用好看的收納箱裝好,分為三層,第一層積木,第二層小汽車,第三層樂高。其他的小零件則放在旁邊的收納筐裡。在一面牆壁裝上一個小小的貼牆書架。請相信,自從孩子有了這塊空間後,他特別享受在她的專屬領地裡指揮他的汽車王國、玩積木、拼樂高、閱讀書籍,很少再將他的物品拿出「界」。可想而知,我們的客廳再也沒有被他的玩具侵略過了。實在省心多了!
治療「散亂」最有效的方法是「回復原狀 」
當你已經開始收納整理,孩子有了自己的專屬空間,一段時間後,你發現:天啦,怎麼又恢復復原狀了!兒童專屬角落一片狼藉,沙發、房間是不是也散落一些玩具物品,你開始懷疑,整理收納真的有用嗎?
現在千萬別著急上火,先做一件事:把那些確定了位置的東西物歸其位。這樣做之後,就會發現,家裡的整潔度很快回復到之前整理收納完差不多的情況,地板上、桌子上、沙發上的東西都被清空了。可見,「這並不能算是恢復原狀,只是由於日常使用後沒有把東西及時歸位,造成了暫時的散亂現象。」
面對暫時的散亂,心裡一定不要慌亂,以為自己的努力又白費了。這是房子裡再散亂也不要放棄,首先把固定了位置的東西放回原位,然後再做進一步的整理,隨著整理的展開,回復整潔的時間就會越來越短,所以完全不必擔心。
對於整理收納,你會發現偶爾的散亂只是一個插曲,當你的腦子明晰每件物品的位置時候,你的心理充滿了底氣,因為你相信:只要我花上30分鐘時間,所有一切將整潔如初。
讓孩子養成整理的習慣,從開始教折衣服開始
當然,就是給出最美好的兒童專屬空間,定期給孩子整理,總會發生「間歇性散亂事件」,所以最後還是回到一點:讓孩子自己學會整理和收納。所謂,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孩子自己有意識整理收納,才是正道。
許多人抱怨:孩子把東西隨處亂扔,真實讓人頭疼,事實上,出現這種情況,大部分都是因為大人拼命想讓孩子學會自己整理玩具。玩具的質地和種類多種多樣,很難進行分類,收納的方法也很複雜。再加上孩子也不是每天只玩同一種玩具,所有要讓孩子養成整理的玩具的習慣難度太大了。
比起玩具,衣服的分類要簡單得多,而且衣服是每天必須用的東西,只要學會了衣服的摺疊方法,把衣服放回抽屜的固定位置也就變成了小事一樁。這樣就會更容易幫助孩子養成每天整理的習慣。當你和孩子一起折衣服時,既促進了全家人的溝通交流,有讓大家都動手開始整理,「折衣服」的威力不能小看!
從折衣服做起,慢慢過渡到對玩具的認識與分類,以及玩後物歸原處的好習慣、以及善於「整理收納」的能力,這樣做家裡怎會不乾淨、整潔?
而且不要小看整理哦,當孩子通過整理,小小的自信會萌芽生長,自己的未來也似乎變得值得信賴,一邊整理物品,一邊也在學著管理自己的人生,這樣一定能過上這樣的生活——「被喜歡的物品和重要的人圍繞著,每一天都過得怦然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