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疫情關係,在這個春光明媚的三月,相信許多朋友都有外出旅行的打算。旅行嘛,目的無非是二,一是悅己,一是交友。取悅自己無可厚非。但交友、尤其是異性朋友一定要慎重。
尤其是學佛人,要慎重結交異性朋友,避免單獨跟異性結伴出行。這絕非七葉君瞎咧咧,而是佛對佛弟子們的要求。
《根本說一切有部》、《南傳巴利律》、《五分律》中同時記載了這則故事:
如是聞,佛住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
時,摩揭陀國王舍城中有一位織師,這個男人素質低劣、脾氣暴躁,動不動出手打人。哪怕是對自己的女人也喊打喊殺,完全不當人看。儘管織師家境條件不錯,摩揭陀國所有父母都不願將女兒嫁給他。
沒辦法,織師只好花重金往舍衛國娶了另一位織師的女兒。老婆沒娶回幾天,男人恢復了那副惡劣的嘴臉。除了莫名其妙地打罵,甚至還威脅要殺了自己的老婆。
在那個可悲的奴隸制時代,女人完全是男人的私有財產。按照當時的制度,縱使真的把老婆殺了,不過是向政府繳納一頭牛作為罰款了罪。
女人很害怕,害怕自己真的哪一天就被自己的丈夫殺了。於是,趁丈夫不備決定逃走。儘管被抓回來後果不堪設想,但逃出去還有活的希望,不逃出去終無活路。
逃往哪裡呢?她這種底層女子,既不識路,身邊也沒錢,無依無靠。正當她絕望之際。這時,她見到一位年輕比丘僧,正準備追隨佛的步伐,去祗園精舍問道。
聽聞女人的遭遇,比丘僧很是同情。佛不常教導眾生「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嘛,只是順路,就有這麼大的功德,何樂而不為呢?於是答應與女人同行。
一個年輕和尚帶著一個女人,對吃瓜群眾而言,這場面絕對是勁爆談資。
且說織師發現妻子逃走後,暴跳如來,趕緊網羅幾個惡棍,追捕逃亡的妻子。順著吃瓜群眾的線索,織師很快發現了妻子的行蹤。
彼時,女人跟年輕和尚同行只走了一個村落的距離,就被織師一夥趕上了。
後果很悲催,女人被抓回去了,生死未卜,年輕和尚被織師一夥當眾暴打,只剩下一口氣。
故事還沒完,佛聽說了這件事:他沒有表彰年輕比丘僧見義勇為,相反還以此為案例,制定戒律。
「若復苾芻共女人同道行更無男子。乃至一村間者。波逸底迦。」
什麼意思呢?簡單說,學佛人如果單獨跟異性出行,哪怕只同行了一段極短的距離,犯了一種叫「波逸底迦」的戒律。什麼叫「波逸底迦」呢?就是一種傷善處少,出發點無惡的罪業。它是可以通過懺悔來消弭的,如不懺悔,能障聖道,將墮地獄。
也就是說,佛明確反對學佛人單獨跟異性同行。佛還說了,哪怕倆人必須走同一條路,也得保持足夠距離。而且同樣是犯戒,走得短罪業輕,走得多罪業重。
就今天而言,就這個出行季節而言。佛的戒律更具意義,善意提醒希望在旅行途中幻想豔遇的朋友:
她(他)的故事絕對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單純。有這種想法時,你已犯戒;有這種行動時,你有罪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