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億元人民幣到底長啥樣?吃瓜群眾如你我,應該都沒見過。但是有人卻選擇了「視金錢如糞土」,把3000億元人民幣給燒了,只留下了灰燼。現在,這些灰燼正放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CAFA雙年展上展出,並且用幾十個蛇皮袋來裝。
裝置作品《3000億人民幣的灰燼》
沒錯,這應該是一次藝術行為,裝置作品《3000億人民幣的灰燼》由一個「80後」湖北小夥兒柯明創作。
作品身份證
創作材料:第五套舊版(1999年發行)人民幣(面值約3000億元)焚燒的灰燼(約16噸)創作時間:2015年11月12日
猜猜看,每一堆值多少錢?
在央美美術館展廳,沿著白色展牆高低起伏地堆起灰頭土臉的編織袋,袋中是紙幣灰燼。對面展牆上循環播放柯明在江蘇工廠拍攝的視頻,一個玻璃櫃中整齊地陳列幾堆碎紙屑,參觀者需要費一番尋思,才可能通過紙屑顏色,辨別出它們到底曾經是面值10元、20元,還是50元、100元的紙幣。
從顏色判斷,黑色的是10元,黃色的是20元,紅色的應該就是100元吧。
根據柯明的解釋,創作這件作品最直接的緣由,是這樣的——
搬運人民幣灰燼
人民幣灰燼
拿到灰燼後的柯明,除了保留一部分灰燼原品做陳列,還對這些灰燼和人民幣碎紙進行了一些加工。
比如,將粉碎後的人民幣壓縮成型。
雖然藝術家說,這是生活用品,但實在想不到能怎麼用在生活中。
他還腦洞大開,拿灰燼創作了其他裝置作品。比如——
裝置藝術之十二獸首
沒想到灰燼還能重塑吧,這是用10%的粘合劑與90%的灰燼混合,裝入模型最終製成。
與藝術家對話
歷時數月創作這件宏大作品,談談你的感受。
2015年11月12日看到新聞,從那一刻觀念產生到最後在中央美術館學院展出,的確是經歷了沒多的事情和努力。首先是那麼具體體量(約40噸);其次是材料的特殊性,灰是非常不便於運輸和搬運的;再次是各個環節的溝通,要知道多數人起先不太懂,他們說這也能叫藝術嗎?這明明就是炒作和標題黨!到目前為止,我還是很滿意這件作品的狀態的,畢竟它是成立的,得到了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正式展出的機會,並且明年還會在武漢合美術館全面展出。起碼它得到了專業機構的認可和社會的廣泛討論和思考,這是進步的!從藝術本體論而言,這種類型的現成品的觀念藝術誕生,也是進步的!
這些作品面世後,估計也遭遇到不少爭論吧,如何面對?
確有不少的爭議,500多個網站轉載,1000萬的點擊量。都說我現在是「網紅」「燒錢帝」之類的。說真話有點不適應,也不太喜歡這種感覺,挺害羞的。你明明是一個普通的人,當周圍的每個人開始關注你的作品,特別是你的行為時,而且還有不一樣的聲音。不過,我想作為一個好的當代藝術家這也是你必須要面對的,因為你做的本來就是以你敏感的個體去感知人和社會,然後表達你的態度,創作自己的作品。這裡非常感謝媒體的力量和作品,大眾對當代藝術的了解需要媒體的推動和傳播。
但凡藝術品,都會傳遞創作者的某種態度,你的態度的起點在哪裡?
這和我的生活經歷和教育有關。我們一九八零年左右出生的人,大多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環境裡。小學之前,我和外婆在鄉村生活過三年。看過小橋流水、雞鴨魚羊,村頭還有玩耍的小夥伴,時不時還被鄰居家的大伯伯用菸頭敲敲腦袋,這些在我的記憶裡很深刻。後來到縣城上中學,再到武漢上大學,特別是在武漢上學,其中有兩年我是和一位基督徒朋友住在一起,讓我對人性有了比常人更多的關注。
我的大學讀了6年,有一年是休學去雲南省師宗縣支教,照顧礦難孤兒,還有一年出於憤青般對外界滿是好奇,一個人跑到北京漂了大半年,再就是有一定的德國求學經歷。回國後,我在湖北美術館工作過4年,在一個特級建築企業經商3年,後離過2次婚。縱觀我36歲以前的生活,無論縱面,還是橫面都比較廣,所以我對人和物的關注點要比他人更為超脫一些。
最後,感謝為創造3000億元財富付出過的所有人,是他們完成了這件作品最重要的前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