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山西人才新政「12條」出臺後,白燕升團隊成為第一個被引進山西的高端人才團隊。
那麼,白燕升是誰?
從業至今,他是戲曲的布道者,在舞臺上近三十年,孜孜不倦地傳播、弘揚、普及戲曲文化藝術;從2017年開始,他是「山西省旅遊形象大使」,從黃河太行到古村遺存,走遍山西的同時,思考著「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到底該「看」什麼的問題;2020年,他是山西「一事一議」「一人一策」辦法這棵「梧桐樹」引來的第一隻「金鳳凰」。「燕」落三晉的消息,牽引了大批高端人才觀望的目光,為山西吸引高端人才「築巢」紮根,立起了一塊「金字招牌」。
可以說,生於燕趙大地的白燕升,山西於他已是他鄉變故鄉。
2015年,山西晚報記者在太原採訪了他,那時他和山西衛視正準備合作創新老牌戲曲節目《走進大戲臺》,那是他與山西深度結緣的開始,也是山西媒體對他首次深度採訪。2020年7月,在團隊整體入編山西傳媒學院後,白燕升又第一時間接受了山西晚報就此事的獨家專訪,引發了省內外各界人士的關注。如今,一個多月過去了,已經成為「山西人」的白燕升,也成了山西晚報8月封面人物。8月20日,山西晚報記者團隊奔赴北京,在一個四合院中的柿子樹下,與他暢聊了三個多小時。已是初秋,抬眼看柿子樹枝頭間累累碩果,靜待成熟。樹下,期待從山西再出發的白燕升,圍繞戲曲與山西思如泉湧,暢談回憶和期望、思考和設想、擔憂和感動。採訪中他總是感慨:「與央視結緣二十年,同香港衛視三年合作,在全國各地的舞臺上策劃主持數十檔節目,但我白燕升是長情之人,我是真希望在山西幹事、山西創業、山西退休、山西終老!」
5月29日,《山西省建設人才強省優化創新生態的若干舉措》即山西人才新政「12條」印發。7月中旬,「中國戲曲主持第一人」白燕升及其團隊,成為我省「一事一議」「一人一策」辦法引進的首個高端人才團隊——白燕升團隊全體成員入編山西傳媒學院(以下簡稱山傳),其團隊獲得50萬元科研經費,符合條件的團隊成員享受山西省人才引進獎勵政策——山西在人才引進方面,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山西要率先在轉型發展中蹚出一條新路」的重要指示精神。
從以前的「萍水相逢」到如今的深度結緣,白燕升有感於「故鄉」山西的知遇之恩,「山西之所以引進我和團隊,也是認可白燕升團隊的集體價值,並看好這個團隊未來的發展。這是山西對人才的重視,也是決策者有膽識、有魄力,敢於創新引才的結果。這是一次雙向選擇,我相信也會是雙贏的選擇。」
白燕升身邊的年輕人
在白燕升團隊入編山傳的消息傳出後,有很多人好奇,這是一支怎樣的團隊?有多少人?他們有怎樣的過人之處?山西晚報記者把讀者的這些疑問拋給白燕升。他也很高興地說了說自己身邊的這群年輕人。
「你看我的助理賈博」,白燕升給山西晚報記者指了一下在一旁拍照的攝影師,「他是個80後,中國農業大學生命科學的博士,跟了我十幾年。『白燕升頻道』公眾號的主筆李傑,是武漢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的。團隊裡最小的90後才26歲,是咱山西姑娘李彤,在美國留學四年。還有一個年輕人叫孔煦光,英國考文垂大學媒體製作專業的碩士。這天南地北的一群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一個學戲曲的,這也是我的要求。我也不是學戲的。雖然我與戲劇的緣分近30年,但我想多維度、多側面來介紹戲曲。我覺得真正要讓戲曲『活』並『火』起來,一定要讓外行人對它感興趣。如果只是圈內人自說自話,那離滅亡不遠了。」白燕升的核心團隊有12個人,全部是80後、90後。而在做節目時,包括舞美、攝導、服裝化妝加起來會有七八十人,「但這次入編山傳的,包括我在內,有5個人。」
在這個團隊裡工作,高強度是常態,一人多職是標配。上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這個團隊還是幹成了三件大事——出了一本書,辦了兩場時長近20個小時的大型延時直播晚會。
這本書叫《賈·像——賈博士眼中的「角兒」》,正是在採訪現場照相的賈博士的作品。作為中國戲劇出版社今年的主打圖書,圖文並茂地反映了中國當代戲曲人的狀態。五年,從五萬多張照片中精選400張,白燕升團隊三地辦公,用不到三個月時間完成出版;4月下旬,遵照疫情防控要求,克服重重困難後,白燕升團隊在北京星光影視園演播廳,用一周時間搭臺,策劃籌辦了連續三天超10小時的《心繫湖北聲援武漢<戲碼頭>北京愛心義演》,60多位戲曲名家、影視表演藝術家到場,為武漢加油。這也是在那段特殊時期,在北京乃至全國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線下直播;6月下旬,連續兩天每場三個小時的《感恩有你·與鄂同行<戲碼頭>全國愛心義演》又在武漢拉開大幕,60多位老中青戲曲名家,與在疫情中展現人性光輝的普通人共聚,端午之夜情動神州。
「我已經51歲了,但他們都說我沒變老,做事還特別朝氣蓬勃。其中的原因就是我擁有這個年輕的團隊,我們互相給予力量和靈感,我想後半輩子他們會滋養我。」白燕升了解一個優秀團隊的重要性,在入編山傳後,他的首要任務就是儘快為團隊「招兵買馬」。目前,也已有外省的優秀人才,向白燕升表達了加入團隊、一起服務山西的想法。白燕升說:「在山西引進我的團隊後,已有北京的兩位博士及西安、大連的兩位博士,都表達了要加入我團隊的意願。他們都是985高校的畢業生,其中一個是北京某知名大學的教授、新聞傳播學科的帶頭人。我當然非常高興,但在我冷靜思考後認為引進他們還得從長計議。目前包括我在內,只有五人的白燕升團隊多麼希望把更多的人才引進山西,但不能操之過急。等我和團隊先在山西紮下根,適應環境打開局面之後再說。我必須要對這些人負責,不能只講情懷不講待遇,頭腦一熱不負責任地把他們引過來。畢竟他們是出於信任我,而不是出於對山西或者是對於山西傳媒學院的了解。如果因為種種原因留不住或者用不好人才,不僅會辜負別人,也會影響損害白燕升團隊的形象、山傳的形象,甚至是山西的形象。」
白燕升團隊有信心當好「排頭兵」
作為山西人才新政「12條」實施以來引進的首個高端人才團隊,採訪中白燕升表達了自己對新政的看法,他說:「白燕升團隊是人才新政的受益者,能落戶山西一是山西省主要領導的信任、關心、支持,二是主管部門的重視和推進,還有一方面是學校主要領導的多方協調努力,沒有這三方面這個事辦不成。我覺得山西出臺人才新政的目的,就是解決目前人才引進和使用方面的問題。當然,任何政策都有一個摸索完善的過程。新政要得到及時高效的落實推廣,還需要樹立典型,產生積極示範效應。因為用不好人才不是人才的損失,而是這個地方的損失。所以,一定要形成引進、用好、留住人才的良性循環。政策推出初期各方的期望是最高的,如果不能迅速產生好的社會效益,大家的熱情就會漸漸冷卻,再想重新熱起來就難上加難。我希望在山西早點做出實實在在的成績,得到大家的認可。不只是認可我的選擇,還是認可山西的發展環境。」
馬上就要開學了,同學們能否在山傳的校園裡課堂上,看到白老師的身影?白燕升說,他也非常希望能儘快在校園和同學們交流互動。目前,白燕升戲曲研究傳播中心正在審批中,辦公室和宿舍也正在裝修,「目前看最快要在10月份才能去學校報到了。我也在計劃,等工作打開局面後,不管是租房還是買房,要儘快在太原安一個家,方便家人過來長期住,畢竟安居才能樂業。」
「燕」落三晉,卻是要在更高目標上一飛沖天。白燕升表示力爭將白燕升戲曲研究傳播中心,打造成山西省乃至國家級戲劇戲曲研究的「新旗艦」、戲曲影視創作的「新高地」、戲曲傳媒融合的「新重鎮」。省教育廳廳長吳俊清在7月29日「歡迎白燕升及團隊入編山西傳媒學院座談會」上,對這三個「新」,有更具體的解讀,並寄予白燕升團隊厚望,「新旗艦是要走在前面,新高地是表現高水平,新重鎮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我們不能把他變成山西的白燕升,依然要打造中國的白燕升。來到學院以後不能只在學校呆著,在山西呆著,要像以往一樣要帶著山西的符號,帶著山西傳媒學院教授的身份行走各地,把山西的文化傳播出去,也把全國的資源吸引來。」
重任在身,在採訪中能感受到白燕升身上「時不我待」的衝勁兒。「白燕升戲曲研究傳播中心成立後的管理機制和工作機制建設,要在學院政策範圍內進行針對性設計。只有這些基礎建設就緒後,才能真正有效開展工作。中心的工作不僅需要上級主管部門和學院的支持,還需要財力、物力支持,更需要時間來磨合。可以說千頭萬緒時不我待!白燕升團隊作為第一個被引進的團隊,我們的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會產生重要的示範效應。所以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有信心也有決心當好這個『排頭兵』。」
山西晚報記者 張潔
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馬雲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