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粕類期貨繼續領漲期市,成為今年飼料產業景氣好轉常見的一幕。
文華財經數據顯示,今年來豆粕、玉米期貨價格分別上漲了24.85%、40.75%。飼料加工大漲,豬價下跌,原先在豬價上漲風口上賺得盆滿缽滿的投資者可能是時候轉換思路了。
近日,河南一家小型豬場負責人潘先生告訴中證君,目前出欄一頭豬(自繁自養)的利潤在1400元左右。「比今年7月最高的時候大概下降了900元/頭,但總體還是有很大賺頭的。」
業內人士介紹,10-13元/公斤的生豬價格是這些企業的「生命線」。
豬價大跌、飼料價格大漲
對於生豬養殖企業來說,玉米和豆粕在其飼料配方中佔比80%左右。今年下半年,隨著生豬養殖存欄數量增加,豬價連續下跌,飼料價格持續上漲。近期玉米價格出現回調,養殖企業略略放鬆的成本壓力卻再度被豆粕拱起來。11月5日,粕類期貨領漲期市,豆粕、菜粕期貨主力合約分別大漲4.70%、2.15%,今年來漲幅分別為24.85%、19.34%。
來源:文華財經
現貨市場上,卓創資訊數據顯示,本周(10月30日-11月5日)生豬飼料價格均價為2749.89元/噸,較年初低點(1月3日-1月9日當周均價)累計上漲26.70%。
近期國內豬肉價格一路下跌。卓創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全國外三元生豬出欄均價為29.84元/公斤,較前期高點(7月8日的38.84元/公斤)累計下跌9元/公斤,跌幅達23.17%。豬肉平均批發價同步下行。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9月以來,我國豬肉平均批發價出現加速下滑,截至11月4日,最新價報39.4元/公斤,較8月27日的48.57元/公斤累計下跌18.88%。
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公布的豬肉平均批發價
利潤方面,與上述豬場負責人潘先生所述一致,國內生豬養殖利潤4個月內下跌了四成多。卓創資訊監測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5日,生豬自繁自養盈利值為1462.34元/頭,較7月8日高點累計下跌43.57%。
值得一提的是,A股豬肉股龍頭正邦科技自9月2日高點26.38元以來,累計跌幅已達33.85%。
來源:Wind
豬企利潤堪憂
中信建投期貨高級研究員魏鑫向中證君表示,短期粕類期貨上漲主要受美豆價格上漲影響,而美豆價格上漲主要是因為市場對南美產區天氣情況存在擔憂。
「近期受國際宏觀因素影響,資金前期炒作意願延遲,不過天氣市仍有望成為當前一段時間的市場主旋律。中長期來看,我國生豬產業正處於恢復當中,市場對於未來豆粕消費相對看好。同時,作為飼料原料的玉米也處於較高價格水平,給市場後續配方調整等措施帶來一定影響。」魏鑫表示。
無論如何,生豬養殖企業的好日子可能在未來一段日子內不會再有了。雖然潘先生的豬場養殖利潤下降了900多元/頭,但這還不是最慘的。卓創資訊生豬行業高級分析師王亞男向中證君表示,生豬養殖主要分為自繁自養和二次育肥,近期生豬價格下跌對兩者的養殖盈利情況影響不同。預計隨著時間推移,後者的利潤情況堪憂。
「對於生豬自繁自養養殖戶來說,雖然目前盈利水平較前期出現下跌,但仍遠高於非洲豬瘟發生前最高盈利水平的800多元/頭,因此還有較為豐厚的利潤空間。」王亞男表示,而對於二次育肥的養殖戶而言,近期養殖壓力比較大,因為在前期豬價高位時採購的仔豬、中豬價格較高,而隨著近期豬價快速下跌,未來的售價可能難以覆蓋成本價。
投資風口發生變化
從投資角度看,魏鑫表示,隨著生豬養殖規模提升,動物防疫和保健、設施建設與維護以及相關的養殖服務與設備也有望獲得利潤的提升;進入生豬價格下行階段後,在豬肉製品方面,原材料成本有望降低。
魏鑫分析,總體而言,當前生豬產業利潤分配繼續呈現「微笑曲線」式分布,上遊育種、服務,下遊加工零售佔據利潤較高,中段養殖育肥利潤將逐漸回歸正常水平。期貨方面,玉米市場整體還有較明顯的缺口,需依靠配額外的特殊主體進口和替代品增加兩方面進行彌補,價格也受到大宗替代品價格的限制。預計玉米期價在整理後仍有望震蕩偏強。
從豬企風險管理來看,王亞男表示,10-13元/公斤的生豬價格是養殖企業(自繁自養)的「生命線」。目前來看,生豬產能恢復情況良好,年底北方地區產能有望恢復至非洲豬瘟發生前的八成左右,東北地區、山東地區甚至能達到九成。因此,後市生豬價格仍有下降空間。但只要生豬價格能夠維持在養殖盈虧水平線10-13元/公斤上方,自繁自養養殖就有利潤,不過二次育肥養殖就會出現嚴重虧損。
據了解,目前包括牧原股份在內的多家大型養殖企業均對期貨工具有所了解和參與,甚至成立專門人才團隊和套保內控制度為未來生豬期貨的交易做準備。
「像我們這兒,先考慮降低飼料成本來延長生長周期。在價格比較高的情況下,可能會加速出欄,但可操作的時間和空間不大。希望未來生豬期貨的上市能給企業帶來新的風險規避手段。」中糧肉食相關業務負責人曾在談及公司避險方式時表示。
(責任編輯:楊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