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城市的名片,文化是城市的靈魂。
城市內涵、品質的體現,不僅僅在於林立的樓宇、宜人的美景,更在於群眾對文明的追求和對知識的渴望。中國歷來就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傳統,人們從閱讀中獲得的知識、樂趣、責任與力量,讓人生更加厚重和挺拔。建設美麗幸福新東營,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內涵,需要文化的支撐,需要書香浸潤。當全民閱讀的觀念深入人心,當閱讀成為每一人的自覺行為,一個城市的氣質就會越來越高雅大氣,一個城市的格局就會更好地打開。
2016年4月22日,東營市啟動了全市「首屆讀書節」,深化全民閱讀活動,以「閱讀豐富人生·講好東營故事」為主題,探索讀書活動的新方法、新途徑、新陣地,提供更好的全民閱讀環境與條件,滿足多元化的群眾閱讀需求,讓書香瀰漫城市,讓書香豐盈心靈。半年來,讀書活動在機關、學校、企業、農村、社區全面鋪開,全民閱讀成為東營的新氣象,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融入了市民的生活。
城市「書吧」惠民生。圖片來源:東營文明網
日前,廣饒縣廣饒街道新城社區的王曉燕(中間)等人正在社區圖書室借閱書籍。為了方便社區居民借閱書籍,讓居民有更多的閱讀資源,該街道各社區圖書閱覽室開通了「一證通」功能。憑藉一張「一證通」,讀者就可以在廣饒圖書館聯網的各級服務點進行圖書的借閱和歸還。圖片來源:東營日報
全民閱讀,從當下做起
東營是兵聖孫武的故裡,山東呂劇的故鄉,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古樸淳厚的齊風魯韻傳承至今,寫就了連綿數千年的浪漫傳奇。
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齊文化、艱苦創業的石油文化、開放交融的移民文化、薪火相傳的革命文化、神奇獨特的生態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構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黃河口文化。繼承並發揚這種文化傳統,接力棒在每一個人的手中。東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賈瑞靄在讀書節開幕式上講道:「讀書,是我們生生不息的民族血脈;學習,是中華民族長盛不衰的進步階梯。因為閱讀,文明得以延續,科技得以創新,社會得以進步,精神得以富足。」
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風尚。作為一項惠民利民的文化民生工程,全民閱讀被首次寫進黨的十八大報告,從2014年起,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連續3年提出「倡導全民閱讀」。近年來,我國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13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58本,電子書閱讀量為3.26本,成年國民圖書閱讀率、數位化閱讀方式接觸率、各媒介綜合閱讀率均比2014年有所上升。山東省政府新聞辦發布的2015年山東省全民閱讀指數調查報告顯示,相較於其他城市,東營市居民更偏愛讀書,圖書閱讀率高達34.9%,居全省第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文化的繁榮、文明的繁盛需要經濟的發展來支撐,「第一」的背後與東營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不無關係。「十二五」期間,東營市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達3450.6億元、1.3萬億元、220.1億元,人均GDP、人均財力居全國地級市前列。相輔相成的是,文化的發展能為經濟提供精神動力。2015年2月,東營榮膺「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今天,以文化人、以書潤城為東營市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
然而,隨著網絡的普及等因素的影響,很多人離閱讀養成還有一段距離。常見的現象是,當電子產品不斷更新換代,人們習慣於接受碎片消息,當浮躁心態凸顯,耐心讀完一部經典成為奢侈。可見,要形成全社會良好的閱讀風氣,需要從當下努力,需要長期的努力。
陽春三月,正是萬物復甦的時節。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東營市首屆讀書節就在這生機勃勃的日子裡拉開了帷幕。
根據《東營市首屆讀書節活動方案》,在讀書節組委會的組織下,首屆讀書節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圖書推薦、分享交流、主題實踐、縣區活動、讀書節閉幕式暨中秋詩會等六大主題活動。
在全市組織徵文比賽,以讀書心得、書評故事等形式,介紹書籍留下的深刻記憶和產生的重大影響;在機關、企業、高校舉辦演講比賽,選手們講述閱讀故事,分享閱讀智慧,感悟閱讀人生;在銀行、咖啡館、酒吧,打造「書香銀行」、「城市書吧」,市民群眾在等待的片刻品味書香、感受靜好;在家庭,倡導親子共讀,父母與孩子與好書為友,與經典為伴,共建親子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在學校,讓傳統文化走進校園,品味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掀起新的讀書熱潮;在建築工地,工人們看報紙、讀書刊,讓閱讀點亮心中夢想。在農村書屋,家長們不僅將孩子送進學校,自己也步入課堂……
最是書香韻味長。六個月,一座城,東營市首屆讀書節的舉辦,讓讀書、愛書成為了城市更有魅力的生活方式。全民閱讀、書香東營已經成了一個閃亮的文化標識和精神符號。
10月13日,在東營市東營區某城市書吧內市民正在閱讀書籍。東營區倡導全民閱讀,共建書香社會,採取政府與企業、社區、書店、銀行等多方聯創的模式,建成城市書吧8家,並實現了全市範圍內圖書館的館際互借、通借通還,豐富和提升了城市文明內涵。圖片來源:東營日報
「書香銀行」「城市書吧」試點工作座談會。 圖片來源:東營文明網
好書易得,走「貼近路線」
讀書,是一個人學養、人格與精神的完善與升華。「一個愛讀書的人,會是有著高尚情操的人;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城市,也會是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城市。」隨著讀書氛圍的濃厚和群眾閱讀品位的提高、文化素養的提升,市民的閱讀需求變得更加多元豐富和富有格調。在靜謐的時光中,點一杯咖啡,在氤氳的香氣中,捧一本喜歡的書,伴隨舒緩的音樂,時間在鉛字中默默流淌……「書香銀行」、「城市書吧」、「流動圖書館」、「悅讀書舍」……人們發現,東營公共場所的書多了起來,圖書館「行走」了起來,將買書輕鬆轉為借書,借書還能借到自己最想看的那本書。優質的書籍,優雅的環境,讓人在愜意中享受閱讀的樂趣。
把書「送」到市民身邊,東營市走的是「貼近」路線。
物理距離上要貼近。咖啡時間旗艦店購置了檯燈、書架,可容納圖書6000餘冊。顧客可靜坐於此,捧一本書,盡情感受「城市書吧」帶來的愜意。「城市書吧」試點採取政府與社會力量合作的模式,東營區圖書館為社會承辦力量提供一定數量的圖書、書架及其他相關設備;承辦方負責提供場所,安排專門工作人員管理,並在顯要位置設立「城市書吧」標識,圖書定期與區圖書館進行交換。
在位於鬧市區的青島銀行東營區支行,進入銀行大廳,左手邊的「書香銀行」四個字讓人眼前一亮。顧客可在此挑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或在等待區閱讀,或辦理借閱手續拿回去看。這便是東營市首家「書香銀行」——圖書館為合作銀行配置供圖書借閱使用的分館系統及其相關配套設備;合作銀行提供借閱場地、書架及閱覽座椅,購置書籍,並在顯要位置設立「書香銀行」標識。
圖書館是一個地區的主要文化教育服務中心,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是終身教育、開展全民活動閱讀等方面的有利機構和場所,在全民閱讀活動中是其他機構不可代替的重要陣地。今年以來,東營市圖書館創新服務,取得顯著成果。
2015年,東營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完成,以東營圖書館為中心館,市(縣、區)級圖書館為總館,縣、區圖書館各自建設總分館服務體系。目前,東營市縣級圖書館全部實現了「一本通」,並與鄉鎮街道分管實現了通借通還。同時,東營市圖書館和縣區圖書館啟動流動服務車工作,落實經費和人員,在固定的難以覆蓋的地區開展流動圖書館服務,配備了6臺流動服務車,年均出車次數達到50次以上,形成了固定網點和流動服務相結合的圖書館服務設施體系,方便了市民借閱圖書。
化整為零,讓人們在零散的時間裡隨手可讀、主動閱讀,這是東營市「送書」到百姓身邊的目的。
心理距離上更要貼近。東營區中山社區新華書店以「悅讀書舍」為載體,把選書的主動權放給讀者,同時讓政府來為讀者買單。一般來說,新華書店的新書更新速度要快於圖書館,只要是自己喜歡而圖書館沒有的書,讀者便可以憑區圖書館借閱證或現場辦理借閱證即可在書店辦理借閱手續,而這本書也將由政府買單向書店支付書費。
今年4月份,東營市印發《東營市「公共圖書館+書店」服務模式實施方案》,其基本模式是「群眾選書,圖書館買單」,即公共圖書館與部分書店籤訂合作協議,為市民提供免費借閱服務。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是由館內採編部門進行圖書採購,然後加工上架,讀者只能從經過別人挑選的圖書中再次進行選擇。而如今通過採取「圖書館+書店」的合作模式,以「你選書,我買單」打破圖書館原有的採購模式,將選購權交給讀者。「你選書,我買單」大大滿足了讀者精準閱讀的心理需要,書籍「走出」圖書館的同時,圖書館沒有的書也通過這種方式「走進」圖書館,成為在館書目,反過來豐富了圖書館的藏書資源。
墾利縣振興社區開展「圖書跳蚤市場,好書共同分享」活動。每個孩子準備若干本已閱讀過的、五成以上新的、願意出售的圖書,放到市場上進行自由交易,以此來拓寬圖書借閱渠道,實現社區內好書資源共享。活動吸引了近30個家庭100餘人參加。圖片來源:黃河口晚刊
東營區陽光幼兒園學童身穿古裝,誦讀傳統國學經典文章,感受體驗經典國學的魅力。圖片來源:東營文明網
創新服務,引領閱讀風尚
「打開書,進入一扇光明或幽暗的門。開卷是否有益,那要看打開的是什麼樣的卷,那要看是什麼樣的人開的卷。//我讀書不是為了生存,為了文憑讀書的時代已離我遠去。我讀書,只是因為我的腦袋餓了,尋找水和麵包。//打開書,我安靜下來;打開書,我擁有高貴的孤獨。//書裡的陽光很溫暖,還有河流、山川、草地、牛羊,更不缺令人嚮往的愛情,雖不真切卻讓思想充盈。//書裡也有黑暗和陰雲,也有勾心鬥角和戰爭,但畢竟如隔窗觀雨,不必擔心雷鳴和電閃衝進房間裡來。//最後以書為枕,這覺就睡得無比安穩。」這是蘇慶亮在《讀書四章》裡的章句。
倡導全民閱讀,不僅僅是一個口號,還需要創新服務方式,讓多讀書、讀好書真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東營市舉辦的多項全市性電視、徵文等評選,以文化人、寓教於樂,引領更多的市民崇尚閱讀、關注閱讀、參與閱讀。
今年4月份,東營市委宣傳部、東營日報社聯合組織開展了東營市首屆讀書節徵文比賽,首屆讀書節徵文比賽以「書香滋養文明·閱讀點亮人生」為主題,共收到投稿近400篇,並從中擇優選擇了部分優秀稿件在《東營日報》和《黃河口晚刊》刊發。而蘇慶亮的《讀書四章》雖然短制,但卻氣象不凡,可見積累與筆力,因而贏得評委的喜愛,這篇文章與《最美好的時光》、《歲月伴書香》、《讀書,改變了家人的命運》、《歷史的味道》等優秀好文共同獲得一等獎。瀏覽眾多徵文稿件不難發現,東營人流露在字裡行間的是對讀書的深切喜愛。
東營廣播新聞頻道開設了《書香》專題,每天為聽眾呈現20分鐘的聲頻畫卷,至今已播出300餘期,其中1期欄目獲得山東省廣播電視節目播音主持作品三等獎。東營廣播綜合頻道《美文聽吧》節目已累計播出302期,節目中既有著名散文又有經典詩歌,被聽眾贊為「看不見的文學老師」。東營廣播音樂交通頻道開設了《經典誦讀》節目,節目邀請優秀播音員、主持人朗誦,文化學者、資深教師進行解讀,每期節目穿插2至3個經典誦讀片段,全年播出53期,充分發揮了經典作品的引領作用。
東營電視公共頻道的「我愛背唐詩」活動突出趣味性、互動性和參與性,兩年來走進東西城及各縣區多所中小學、幼兒園,製作專題200餘期,主持人在校園、教室與孩子們零距離互動,深受孩子、學校和家長的歡迎。與東營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共同舉辦的東營市第二屆「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電視大賽,盡情展現了國學之美。
配合中國文明網「春日好讀書」宣傳主題,東營市文明辦積極聯合本地媒體,共同發起「好書伴童年」網絡文明傳播活動,邀請廣大東營網友講述童年讀過的最喜歡的書,為孩子們推薦優秀繪本和圖書作者,介紹國際童書大獎作品,分享讀書的樂趣,曬出讀書照片,幫助孩子打好精神底子。
東營職業學院團委則舉辦了「青年之聲·國學匯詩詞」挑戰賽,活動中,參賽選手利用微信公眾號「東職青年」開展網上答題,現場同學們積極參與,這次比賽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彰顯中國文化魅力、豐富大學生的課外生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全民閱讀的風氣引領下,越來越多的機關、企業、學校、家庭崇尚閱讀,就像一顆顆種子,通過多種方式傳播書香,有力推動了群眾性讀書活動的開展。
丁莊鎮沙臺崖村村民正在鎮圖書館裡閱讀圖書。該鎮充分發揮農家圖書室的作用,購置了內容豐富多樣的書籍,並適時更新,讓其真正發揮農家圖書室服務群眾的功能。圖片來源:東營文明網
利津縣陳莊鎮中心學校新建的功能樓內,工作人員正在圖書館裡整理圖書。圖片來源:東營文明網
書香縣區,盤活農家書屋
與市裡的動作相一致,東營市五個縣區以突出縣域特色、盤活農家書屋等為重點,在統一中見創新,在創新中求實效。
特色活動上,各個縣區不盡相同。東營區舉辦呂劇故鄉同題詩會,邀請國內100位知名詩人創作以呂劇為主題的詩歌,舉辦呂劇同題詩會,通過古典詩詞創作與賞析,弘揚呂劇文化。河口區以「品味書香、分享精彩」為主題,開展「我喜歡的一本書」節選朗誦、「幸福河口、悅享書香」、優秀圖書品評讀書會、主旨演講、圖書展銷、有獎徵文等活動,推動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廣饒縣開展了「書香五月·悅讀廣饒」活動,組織開展經典誦讀大賽、優秀圖書展銷、書香家庭評選、有獎徵文、國學培訓課堂、媒體專欄薦書等活動,培養全民閱讀興趣。利津縣開展了「全民閱讀·共享智慧」讀書活動,推進「書香利津」建設,通過薦書活動、讀書交流、「東津大講堂」、弟子規學堂等活動,弘揚利津崇文尚德精神,培育崇尚閱讀、自覺閱讀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習慣。墾利區則舉辦了「黃河口書香節」大型圖書展銷會,邀請省內外知名出版社參與展銷,7天的展會參展人數達2萬多人次,並在圖書展銷會期間舉辦了多項文化活動,營造出愛讀書、樂讀書的社會氛圍。
「農家書屋」工程是黨中央確定的五大公共文化服務工程之一,對縮小城鄉文化差距、鞏固農村文化陣地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是幫助廣大農民群眾進一步享受到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滿足讀書閱報的基本文化需求,提高文化素質的一項惠民工程、民心工程。然而,由於傳統農家書屋的資源更新慢、利用率低等原因,農家書屋持續發展的問題引發人們關注。在盤活農家書屋的問題上,東營市採取上下聯動、信息化先行等方式破題。
今年5月4日,東營區史口鎮徐家村愛心書屋暨標準化農家書屋啟動儀式舉行,而這也標誌著東營市第一所農村青少年書屋建成並投入使用,也是東營市第一家連入圖書管理系統的農村書屋。在這之前,東營市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整合農家書屋圖書資源加快推進縣域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實施意見》,試點農家書屋「連結」圖書館,選取的農家書屋將與公共圖書館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實現紙質資源的通借通還和數字資源的共享共用,意味著豐富的圖書資源開始向農村地區擴散。
按照全市統一部署,東營市按照「政府主導、統籌規劃、資源共享」的原則,建設了一批旨在服務農民的農家書屋。同時,還為農家書屋配套電腦,配齊了電子圖書藏書,實現了書屋與電子閱覽室的共建共用。更重要的是,創新試點的農家書屋圖書自動化管理系統,能夠解決農家書屋資源少、更新慢、效益低等問題;在統一技術平臺、統一資源共享、統一集中管理、統一圖書配送、統一補充更新的基礎上,城鄉實現閱讀資源的均等與共享。
全民閱讀的目標、關鍵在「全民」,重點在「農民」。重塑「耕讀傳家」的新農村文化,東營在努力。在今年山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下發的《關於表彰優秀農家書屋工作者、示範農家書屋、書香之村、書香農家的通報》中,東營市7個家庭獲得2015年全省「書香農家」稱號,7個社區和村莊獲得「書香之村」稱號,同時還有8個農家書屋獲評「示範農家書屋」,7人獲評「優秀農家書屋工作者」。
「三日不讀書,則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所謂書香,在心一方。閱讀對人的塑造是長期的過程,當一個人在書海中徜徉,本身就是思想境界、眼光胸懷、專業能力以及文明素養提升的過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以致用的效果如何,也許無法丈量,無法唾手可得,但請永遠相信一本書的力量。
「一個愛讀書的人,會是有著高尚情操的人;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城市,也會是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城市。」東營市「首屆讀書節」雖然已經閉幕,但全民閱讀永不落幕。2016年,我國全民閱讀活動已走過了第1個10年,跟隨「書香中國」的步伐,東營的書香城市建設也會日新月異——書香東營,將歷久彌香。(《東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