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4 09: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走進劉老莊鎮劉老莊村中能環漁光互補光伏電站,陽光下,藍色多晶矽組件閃閃發光,汲取著大自然的能量。水面下,3月份剛剛投放的10000斤優質蟹苗正在靜靜等待著金秋的豐收。而在2019年之前,這片400畝的光伏太陽能發電板下面長滿了半人高的野草。「土地資源閒置不說,秋冬季還存在安全隱患。」劉老莊村黨總支書記朱林告訴記者,從2012年引進中能環光伏電站項目後,他就一直琢磨著在電板下面種些什麼好。中藥材、花草……6年間的數次嘗試均以失敗而告終。終於,2018年,經過省、市農科院的鑑定和村兩委的數次考察後,光伏與農業「嫁接聯姻」的模式成為了新的嘗試。
「上層空間建設光伏電站實現清潔能源發電,下層空間將光伏科技與現代物理農業有機結合,發展現代高效農業,讓光照資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與使用,既具有無汙染零排放的發電能力,又不額外佔用土地,可使土地立體化增值利用,實現農業與光伏發電在互饋互補中各取所需,互利共贏。」說幹就幹,在村兩委的幫助下,淮安市木子園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去年投入500萬元進行螃蟹試養,當年畝產就達60公斤,效益非常不錯。「互補項目一方面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一水兩用、一地多收的綠色新發展模式,另一方面,更讓部分村民在家門口回到流轉土地上務工,增加了農民的工資性收入。」朱林說道。村民朱嚴海之前一直輾轉全國各地打零工,自從村裡建了「漁光互補」項目後,他就來到基地裡打工,「每月能賺3000多元,還包夥食,離家又近。」這份新工作讓65歲的朱嚴海很滿意。
公司負責人李炳芳表示,基地投放的蟹苗都是自己培育的。「養好蟹,養大蟹,從蟹苗就開始了,自己培育可以控制質量。同時用小魚、螺螄、玉米等天然飼料投喂,這樣養出的螃蟹口感好、經濟價值高。」李炳芳介紹,有上方的光伏板遮擋降溫,螃蟹的養殖周期可以延長,收益也比一般水塘高。
當前,該基地養殖水面500畝,總投資700萬元。現已放養10000斤螃蟹苗,預計產值可達70000斤。水面上方的光伏電站年上網電量可達530萬千瓦時,每年還可獲得稅收分成1500萬元。接下來,朱林還計劃在光伏板下種植牡丹、白芍藥和中草藥,充分挖掘水體資源,實行立體開發,增加利用環節,通過「漁光一體」模式,實現發電、種植和養殖的一地三用、一光三照,帶動當地經濟的持續增長。距離養殖區不遠處,一臺挖掘機正在作業。「村裡打算採取入股分紅的形式,與公司合建一個能容納100噸位的冷庫,用來存放水產和千畝果園的水果。」朱林告訴記者,未來,這裡將被打造成一個集採摘、養殖、休閒為一體的農業生態旅遊觀光園。
END
融媒體記者:姚倩 陳天任
原標題:《【圓夢小康 崛起江淮 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劉老莊村:光伏板下養螃蟹,「漁光互補」補出雙豐收!》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