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新民網】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園前兩周的門票已經售罄,7月至9月底仍有一定餘票;為方便遊客出入,7條從火車站、飛機場等遊客集聚點開往迪士尼樂園的商旅快線將於6月初開通。為迎接上海迪士尼6月16日正式開幕,昨天,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相關單位介紹了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暨上海迪士尼項目運營準備工作等情況。
內測 四類問題需整改完善
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正義介紹道,4月26日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核心區開放,5月7日上海迪士尼樂園啟動內部測試,核心區各類設施已經經過了負荷的測試。截止至5月18日,核心區開放了23天,累計接待遊客量大約在96萬人次,「五一」當天接待遊客約11萬人次。
圖說:連日來,隨著上海迪士尼樂園內部運營測試啟動,迪士尼小鎮及景點也迎來了大批的的觀光遊客。新民晚報資料圖
「管委會牽頭建立了24小時的運營值班制度,一邊做運營測試,一邊主動發現問題,整改、優化和完善、提升。」劉正義表示,目前,大概排查了有4大類和100多項需要進一步整改和完善的事項,包括交通設施和交通管理優化;安全管理的標準和綜合執法的水平提升;不同特徵日和不同條件下大客流的引導以及應急管理措施的進一步完善;遊客服務和配套設施需要再做優化和調整。針對這些問題,各個運營主體單位和政府部門正在緊鑼密鼓做一些整改,實施「即知即改、滾動式和銷項式」的整改措施。
此外,通過和上海迪士尼樂園運營管理方相互學習,管委會也在探索把迪士尼全球的管理標準「安全、禮儀、演出和效率」和本地的客流規律以及遊客的需求進行相適應的管理標準,特別是更加精細化和人性化的服務理念。
交通 7條商旅快線將開通
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園後,面對可能存在的大客流,交通保障措施到位嗎?上午是遊客集中入園的時段,傍晚及夜晚是遊客出園的高峰期,對於「潮汐式」客流的疏散是否有一系列的疏導預案。
浦東新區副區長、浦東公安分局局長李貴榮表示,根據預測,度假區大客流、大車流確實會存在,尤其是在雙休日和節假日。目前已經制定了四大措施:將多渠道提供路況信息和停車場車位信息;面對迪士尼潮汐式客流可能帶來交通擁堵,相關部門將採取排堵疏導和分流措施;將運用多種科技手段加強客流和車流的監測;確保在各種緊急情況下安全避險。
「針對可能產生的新的擁堵點,市交通委會全力配合公安交警部門做好誘導信息的發布工作。」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楊小溪表示,一是全力做好浦西浦東快速路的聯動發布。二是做好高速公路和浦東快速路以及地面道路的聯動發布。三是必要時會協調浙江、江蘇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門,協同發布相關的信息。
「遊客出入迪士尼樂園,建議選擇公共運輸。」楊小溪介紹道,除了軌道交通以外,市交通委還配套了地面公交,包括開往川沙方向的浦東50路,開往南匯方向的浦東51路,開往周浦方向的浦東52路。同時,市交通委還和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一起組織新的交通模式——商旅快線,7條線路分別是從兩個火車站、兩個機場,南浦大橋,上海體育場,虹口足球場等遊客聚集區域開往迪士尼度假區。近期,這7條商旅快線的運行時間及站點將向公眾公布,預計在6月初投入運行。
門票 7月至9月底仍有餘票
上海迪士尼樂園還未正式開園,已經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對此,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公共事務部副總裁王凱(Murray King)介紹道,樂園門票銷售啟動後,受到遊客的廣泛關注,已售出了大量的樂園門票。目前,開幕頭兩周的票已基本售完,7月、8月、9月均有餘票。所有的門票都是指定日票,發售有限,建議遊客提早購票。
迪士尼在全球的五大度假區每年迎來約1.2億遊客,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比如東京、巴黎的迪士尼樂園有時候會遇到非常寒冷的天氣,奧蘭多、香港的迪士尼樂園會遇到溼度高或非常炎熱的天氣,均有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將運用至上海迪士尼樂園。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迪士尼樂園裡80%的遊客設施在室內,這也可以保證遊客無論是在非常寒冷的冬季還是溼熱的夏季都有非常好的體驗。
配套 迪士尼周邊亮點眾多
遊客進入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將獲得一系列完整的體驗。包括一些無需門票就可以體驗到的,如星願公園,迪士尼小鎮等,這些區域在4月26日已經向公眾開放。
上海申迪集團副總裁程放介紹道,度假區還有迪士尼小鎮、星願公園、生態園、香草園和購物村等項目。其中,星願公園中的星願湖有40萬平方米,風景優美,向市民免費開放。此外,命名為「G Park」的生態公園已經於4月底向市民免費開放。近期我們還將開放「香草園」,其中有100畝左右的香草植物。昨天,申迪和英國唯泰集團合作的奕歐來上海購物村正式開幕了,將有100多個全球品牌入駐。另外,5月22日,費城交響樂團和上海愛樂樂團將在度假區南部的露天廣場舉辦一場可以容納4000人左右的音樂會。
這些功能性項目逐步完善了整個度假區的遊客體驗,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程放形象地介紹道,迪士尼樂園是紅花,周邊配套項目是綠葉,紅花綠葉互相配合,將構成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的美好圖景。(新民晚報記者 楊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