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長洲島清新安逸,在小島上騎行,感受長洲島的獨特味道
到香港旅行,小編為你推薦一個小島。可能你很快就就厭倦了香港的鋼筋水泥森林。那正好逃往長洲島。輪渡從中環碼頭慢慢駛出維多利亞港灣。看著慢慢遠離的港島建築群,不僅感慨,從港島到長洲島短短45分鐘的航程,就能把一個人從快節奏的現代都市帶到了清新、安逸的自然景觀裡面。這也許就是特有的香港製造吧。
在香港,我第一次接觸到」離島」這個名詞。離島是香港島本島以外一系列島嶼的統稱,其中南丫島、大嶼山和長洲島就是香港260多個離島當中最具知名度的三個小島。即使沒有到過香港的人,也會從太多的香港電影中見識過離島的風姿。從輪渡中走上長洲島,略帶腥味的海風迎面布來,川流不息的人群,密密麻麻的店鋪,騎著自行車的旅行者不斷的從身邊掠過,把歡笑都留在了7月長洲島悶熱的海風裡。
來到島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買一份長洲島的旅行指南。看地圖長洲的島形狹長,兩頭大,中間細,因而得名長洲島。看形狀,它細狹的腰部和圓圓的兩端,像一隻啞鈴,也稱它為啞鈴島,當然,這個啞鈴一頭重一頭輕。順著長洲島南北走向滿是鹹魚味的街道,慢慢的走,我喜歡的旅行感覺又回來了。
望著海濱小路上騎著自行車的旅行者。再無心的旅行者都會明白,騎自行車是這個海島上最美妙的旅行方式。現在就租一輛自行車享受長洲的味道吧。研究了一番長洲旅行地圖,決定先往南邊的海濱小路走,然後再往北去,環著島逛一圈。島上的居民大部分生活在島中部狹窄的區域。
自行車穿過級橫交錯的國民路、東灣路、學校路、北社街、新興街、大新街等幾條主要街巷,然後拐往北興堤路,將鱗次櫛比的房屋拋在了身後。正是7月最悶熱的時候,海島上的熱風很快就把人蒸得全身溼透。海邊小路上,不斷的有旅行者騎著自行車超越自己,大家你追我趕,煞是熱鬧。長洲島非常小,20分鐘的工夫就騎到了海島的最南邊。
轉過彎,海濱路就往北邊走了,但沒走多久,前路就被海灣阻斷了。只有一條通往張寶仔洞的山道。據說這裡是傳奇海盜張寶仔的一個藏寶洞,洞內狹長黑暗,探險愛好者要注意安全。大多數旅行者會在此折返回去。不過我和同伴經過仔細研究地圖和實地觀察後,認為轉過海灣會有小路,於是決定推著自行車繼續往前行。
走過海灣,前面闊然開朗。海邊堆滿了很熟悉的大石頭,原來很多香港電影中的海礁就在這裡。我們正為自己的「偉大發現」興奮不已,卻發現已經有人站在礁石上釣魚了。真是鬱悶!繼續前進,直到無路。我們才選擇了一條寂靜的小路向著島中央走。四周沒有人煙,只有一人高的茅草和破敗的房屋。
讓人的神經都繃了起來。再走,沒有路了。我們只能費勁地推著車。大約10來分鐘一條水泥路出現在眼前。我們興奮地衝上小路,騎車往山上走。但越走越不對勁兒,四周寂靜得可怕,人影皆無。只覺得後背在一個勁兒地冒涼氣。爬上一個坡前面出現幾幢漂亮的房子。我們正在納悶,在這個偏僻的山腰怎麼會有這麼漂亮的別墅?一抬眼,幾個觸目驚心的字映入眼帘——長洲殯儀館。
終於知道我們的不對勁來自哪裡了。我們兩個人默默地走著,整整幾分鐘沒有說一句話。上到了山頂,發現小路的旁邊就是墳場。順著山脊繼續,終於在幾分鐘後看到了民居。這時的我們不約而同地停下車,在路邊抽起煙來。這種悚人感覺在我所有的旅途中還是第一次出現。從風景如畫的海邊進入一個樹林裡,然後猛然來到一個奇怪的地方。這種心理落差和突然性讓人一下子反應不過來。
後來回到大陸用google搜索長洲島資料的時候,看到一個香港學生寫的在這裡的感受,網頁上還錄有他們看到墳場時的驚聲尖叫。自行車輪碾過長洲島南部的中心地帶,從山頂騎回到了海邊。我們終於回來了。沒想到短短的長洲之行竟然給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為了減緩之前的緊張,我和朋友一頭扎進了鬧市區。島上的居民主要集中在長洲島的中部狹小的部分。
商店酒樓、家庭旅館一家接著一家,沿街民居大多為三層樓房,二三層有露臺,底層開設餐廳或店鋪。不管從樣式上,還是從招牌上看都極具傳統韻味,屬於一個典型的度假海島風情。從西面的港灣到東面的沙灘,最狹窄的地方騎單車1分鐘就能穿越。長洲島東部東灣海灘是理想的海濱浴場,緊鄰東灣海灘的觀音灣,是划艇風帆水上活動中心。第一次看到東灣海灘,就知道這裡是香港電影中「御用」的海灘外景地。
單就在太陽傘下,來一罐冰鎮啤酒,抽一支煙,看著海裡遊水的遊人和練習帆船的人、遠處香港本島清晰的建築剪影,讓一種叫「旅行」的感覺充心房,也是蠻不錯的。長洲島的中國傳統文化體現在島上是北社街上的豫章草廬、朱氏家祠,還有山頂中西合璧的別墅群落……
對於一個香港人而言,周末從繁華的都市來到長洲島,是拋掉都市帶來的浮躁回歸心靈的寧靜。而對於我來說,香港的離島,是我的旅行的一個驛站,停留幾天,然後回到遙遠的故鄉。這個過程,就是旅行。好了,關於長洲島,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如果你有更好的景點,那在下方評論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