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近代史,蔣介石是繞不開的人物。近年來,隨著對蔣介石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得到正確評價,去蔣氏故居浙江奉化溪口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了。
蔣介石故居位於寧波奉化溪口鎮,是國家五A級景區。這裡天藍、水清、樹綠,生態保護非常好。青翠的山巒巍峨壯觀,碧綠的剡溪千古流淌,好一派山水畫卷。
溪口鎮是蔣介石從小生活之地,及至退守臺灣之前與夫人寧美齡曾在溪口隱居過。所以蔣氏故居按照蔣介石一生在溪口生活時期不同的居住地有多個景點。從武嶺進入後,沿剡溪而行,有文昌閣、豐鎬房、蔣氏祠堂等等。
豐鎬房,蔣氏故居豐鎬房地處溪口三裡長街中段,門臨剡水,戶映遠山,視野幽渺。這裡曾記錄著蔣介石幼年童年的生活足跡,而今只有遊客們腳步匆匆而過。
繼續前行不遠,就是蔣氏宗祠。
位於溪口城建中心地段蔣氏宗祠是一處始建於清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蔣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也是溪口街上蔣姓宗氏在春節、清明等傳統民間節日祭祖、演戲、聚眾及舉辦其他紅白喜事的場所。如今,"蔣氏宗祠"裡成為蔣氏故居的重要景點,除了擺設著蔣氏家族的歷史陳跡外,還展出了國務院臺辦、新聞辦聯合製作的臺灣問題圖片,(臺灣歷史、海峽兩岸關係)以及解說文字,形象地展示了臺灣問題及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是人們了解蔣氏歷史的一大景點。
在蔣氏故居諸多景點中,最美的是蔣介石與宋美齡共同生活時期居住的文昌閣。在風景如畫、碧水如鏡的剡溪上,有一處伸向水中的「半島」小山,文昌閣就依山而建。閣內最能顯示蔣氏夫婦品位的是擺放著鋼琴、畫案的書房。閣下一側有可以垂釣的小石拱橋,名叫「憩水橋」。
文昌閣另一側有可以下溪遊泳的水榭。文昌閣前有蔣介石模特與遊客拍照合影服務項目,每拍一次10元。現如今,蔣介石的長相也賺錢啊!幸好不是五十年前,否則有性命之憂啊。
文昌閣馬路對面是美齡咖啡館。據說是當年的舊建築保存至今,二樓還保留著宋美齡茶室原貌。坐在布置得優雅浪漫的花叢中,品嘗著20元一杯的咖啡,很是享受,很是愜意!文昌閣門前的馬路上,擺放著民國時期的一些道具,婚禮花轎、黃包車等,還有一些模特穿著民國服裝向遊客展示著民國風情。
溪口鎮的剡溪上有一座大橋橫跨剡溪上。大橋北端的武嶺路上的蔣氏故居,屬於蔣介石家族的文物。大橋南端,就是溪口另一個著名景區:民國大雜院,是民國整個社會的縮影。
民國大雜院,背靠筆架山,依傍青龍山,與蔣氏故居(豐鎬房)隔溪相望。
民國大雜院裡面以各種實物為主,配以圖片文字說明。大院內以不同的主題分成農業、手工業、交通、軍事、文化等區域,展示民國時代各個領域的典型的代表性物品,很有特色。民國時期的文化以戲劇歌舞電影等為主,小小的舞臺展示著當時的看戲情景。在這裡五方交匯,八面來風,風情萬種的《夜上海》、《夜來香》等民國歌舞,光怪陸離的古老中幡、肚皮拉車等民間雜耍,拍案叫絕的皮影戲、木偶戲等民間戲劇,如火如荼的鬥雞、鬥狗表演,一一精彩紛呈、嘆為觀止。
大院裡,一列小火車頭模型,模擬民國時期的火車出行,遊客可以嘗試坐一坐老式的軌道車,體驗一下民國時期的火車出行滋味。
在遊戲區,舉辦的都是民國時期民間常見的各類遊戲雜耍,來一回鯉魚跳龍門,進行一場擂臺比武、舵手對抗、起航拔河,處處驚心動魄、彩聲雷動。最有特色的民間的文化娛樂活動應該算是蕩鞦韆,,尤其是戀人間邊蕩鞦韆邊歡笑的場景,在許多民國時期的電影戲劇中都能看到這種活動的鏡頭,令人感受到濃濃的民國風情。
漫步於商業作坊街,體驗瀕臨絕跡的造紙、釀酒、榨油、打鐵等傳統行當。在民間小吃坊,各式糕點製作表現出當時的食品工藝水平。江南小吃薑糖、打年糕、老嫩豆腐也應有盡有。比較有特色的是紙品手工製作,從浸泡原料到製作成紙的全套工序,遊客都可以參與。
在室內藏區,您既可親眼目睹難得一見的晚清老式相機、英女皇維多利亞時代的鐘表及中國傳統農耕漁織的工具等珍貴藏品,又可領略中國博大精深的儒、佛、道三教文化。
比如,這是民國時期的農村比較先進的馬車,既是農具,也是運輸工具,在當時算是先進的生產力。還有一臺民國時代江南用的水車,據說當時在江南普遍運用了水車,有效地提高了生產水平。
軍事方面的代表物品就是槍炮,各類軍功紀念章也可以算作民國的軍事特色物品吧。
總之,民國大雜院以保護傳承民間傳統文化、寓教於樂為宗旨,生動再現了中國近代的三百六十行、民間老作坊的勞作場景,並融入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等傳統文化,集中反映了江南民間生產生活習俗、民情和文化的特色。一鎮凝聚蔣氏史,獨院濃縮民國情,民國大雜院對外開放真實再現了歷史上溪南的繁華市井,一切如故,親切動人。正如廣告所說:「民國大雜院,讓您乘興而來,竭盡歡樂而歸,在娛樂中感受民國滄桑,在休閒中領略百業精彩。來民國大雜院,帶您走進民國記憶,尋覓爺爺奶奶講過的真實故事!」
民國大院講述的是民國時期的風土人情,溪口小鎮講述的是民國蔣介石人生的一段歷程。總之,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離我們並不遙遠的、卻漸行漸遠的民國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