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獲悉,「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9日在北京揭曉最終名單,重慶合川釣魚城範家堰南宋衙署遺址成為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釣魚城位於重慶市合川區東城半島的釣魚山上,佔地2.5平方公裡。據史料記載,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兵臨釣魚城。在當地將士頑強抗擊下,蒙古大軍不能越雷池半步。釣魚城保衛戰時長逾36年,寫下了以弱勝強的戰例。
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對範家堰遺址開展了第四次主動性考古發掘,計劃發掘面積3000平方米,新發掘清理房址、灰坑、排水溝、牆、道路、門等各類遺蹟59處,補充清理前三個年度揭露的遺蹟46處,出土陶、瓷、銅、鐵、石等器物標本644件,釐清了衙署的辦公區和園林區等功能分布區域。
範家堰南宋衙署遺址
範家堰南宋衙署是典型的庭院式設計,由北向南呈三層階梯式分布,前院、中院、後院沿山體分布,格局明顯。一二級階梯級差約3米,二三級級差約8米。在衙署最頂端,可以觀看江對面蒙古軍隊的動態。
從地理環境上看,衙署在整個釣魚城防禦體系中易守難攻,即便蒙古軍隊能看到這裡的燈光,石炮的發射距離也難從山下打到衙署。
考古中出土遺物豐富,比較重要的有鐵雷、銅棋子、銘文瓦、青白釉瓷器等,其中鐵雷的發現是範家堰遺址乃至整個釣魚城首次發現火藥武器。
範家堰南宋衙署遺址
專家認為,合川釣魚城範家堰遺址規模宏大、布局規整、軸線清晰、性質明確,是目前國內罕見的經過大規模考古發掘、保存極其完整的宋代衙署遺址。範家堰南宋衙署遺址是釣魚城的政治軍事中心,符合中國傳統衙署建築規制的同時又具有鮮明的山地城池特色,為研究我國宋代城址與衙署建築、古代園林及宋蒙(元)戰爭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遺存。遺址出土的鐵雷片口、底、身及鑄造痕跡完整清晰,為上下合範法鑄造,經初步檢測為白口鑄鐵,內填火藥,是世界中古史火器與冷兵器並用時代開創階段的珍貴見證。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吳娟 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