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天臘之辰

2021-02-22 民間有法

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隆重、最熱鬧、也是最快樂的節日,春節象徵團結、興旺,是一個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期間充滿了與道教人物誕辰有關的神仙傳說和風俗習慣。

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

農曆正月初一是我國傳統新年,道教有五臘良辰的信仰,正月初一是道教天臘之辰。道教認為一年中的這幾天是良辰吉日,適合祭祀祖先和諸神以獲得福佑。在民間,大年初一有很多迎接新年的活動。燃放爆竹、喝屠蘇酒、掛桃符等風俗都跟道教有關。隨著時間的推移,燃放爆竹的意義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過去的驅逐山魈惡鬼,變成了迎灶神、接祖宗、接財神的儀仗。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有「三元五臘」的說法,而「三元五臘」都與道教關係密切,很多民間傳統習俗都受到了道教文化影響,天臘也不例外。提起三元節的來源很多人可能有所了解,而對於五臘節的由來可能就知之甚少了,很多人對道教的五臘,特別是對「五帝考校定福報」了解並不多。

據《雲笈七箋》記載:

正月初一(春節)是天臘,此日五帝會於東方九炁青天;

五月初五(端午節)名地臘,此日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

七月初七(乞巧節)是道德臘,此日五帝會於西方七炁素天;

十月初一(寒衣節)是民歲臘,此日五帝會於北方五炁黑天;

臘月初八(臘八節)是王侯臘,此日五帝會於上方玄都玉京。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五臘日為「五帝攢會之日,此日酆都北陰天帝考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此日皆累生人,宜當醮謝,須憑法力祭祀,追贖塗苦,一一得福,常日祭祀,不可享也。

可見,五臘的正月初一,天臘之辰也是道教醮謝祭祀的重要節日,在這一天應在禮敬神明祖先的同時反省自己的言行德性,為善去惡,進於同道。

五臘在道教的地位與「三元節」相似,故而在民間有「三元五臘」的說法。三元節三官大帝賜福赦罪解厄,五臘日便是五帝校定生人延益的良日。

《赤松子章歷》卷二有:「王長謂趙升真人曰:子知五臘日乎?趙升真人曰:吾於鶴嗚洞侍右,聞先師與鬱華真人論之,五臘日者,五行旬盡,新舊交接,恩赦求真,降注生氣,添神請算之良日也。此日五帝朝會玄都,統御人間地府、五嶽四瀆、三萬六千陰陽,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也。學道修真求生之士,此日可齋戒沐浴,朝真行道。今故明傳妙旨,可宜勤行之。」

如此可見,五臘日在道教其實是「五帝朝會玄都,統御人間地府、五嶽四瀆、三萬六千陰陽,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是學道修真求生之士,齋戒沐浴,朝真行道的好日子。

2正月初一,天臘之日,誦持五帝五老上帝寶誥,祈請五帝解五方厄

據《赤松子章歷》記載:

正月初一天臘,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益添年命。求禱子孕,祭祀先亡,升達玄祖。其日不可壅滯溝澗,用力色慾。可吟詠歌贊,導引神氣。


道教有五臘良辰的信仰,正月初一是道教天臘之辰。道教認為一年中的這幾天是良辰吉日,適合祭祀祖先和諸神以獲得福佑。在這一天,注想金容,稱揚寶誥,供養五帝同樣也能沾恩獲福。

五老寶誥

志心皈命禮。陰陽始祖,天地根原。受誥命於玉皇,秉咒章於靈寶。採書錦篆,吐五氣之精華;赤幅丹囊,發三光之晃耀。簫歌於寒靈殿內,飛步於紫微宮中。鍊度身形,鎮驅妖邪。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五靈五老上帝,度人護命天尊。

又誥

志心皈命禮。一元分炁,五曜舒暉。按行乎南北西束,餡患乎雨踢寒燠。奠中宮者曰聖,佐后土者曰神。各分周天之候,不爽次舍之經。九街大使,三界行人。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虛布化,周通無極,五老天尊。

又誥

志心皈命禮,一炁呈樣,五帝凝精。傳太極之樞機,顯揚至道;授皇圖之巨細,開拓金丹。聚五行而布五炁,總百脈而通百骸。箴規金木水火土,校訂青黃赤白黑。監臨天地人三才,執扶上中下七圖。足步天罡,手抉地煞。掌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卜吉幹坎艮震,巽離坤兌,爻彖偶奇。造化不爽於精神,形骸固蒂;肺腑清明灌溉甄,盈於宇宙。神伏玉液,道體推尊。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洞靈宮中,蒼老上聖。五德應粵,混元一陽,無上真仙,玄靈五老上帝。 

相關焦點

  • 正月初一,天臘之辰,神仙朝會查鬼考校定福報!
    正月初一,天臘之辰,神仙朝會查鬼考校定福報!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是我國傳統新年,道教有五臘良辰的信仰,正月初一是道教天臘之辰。道教認為一年中的這幾天是良辰吉日,適合祭祀祖先和諸神以獲得福佑。在民間,大年初一有很多迎接新年的活動。燃放爆竹、喝屠蘇酒、掛桃符等風俗都跟道教有關。
  • 正月初一,天臘之辰,神仙朝會,查鬼考校定福報!
    「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 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 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正月初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
  • 正月初一【天臘日】,也是女媧娘娘創造雞的日子',俗稱【雞日】,正月初一迎喜神,出門向哪走?
    迎喜神 ·出門走喜神方正月初一早晨,人們祭拜祖先和其他重要神祗之後,就會祭祀喜神。
  • 大年初一天臘之辰,五帝朝會玄都添神清算,查鬼考校定福報!
    據《雲笈七箋》記載,正月初一(春節)是天臘,五帝會於東方九炁青天;五月初五(端午節)名地臘,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七月初七(乞巧節)是道德臘,五帝會於西方七炁素天;十月初一(寒衣節)是民歲臘,五帝會於北方五炁黑天;臘月初八(臘八節)是王侯臘,五帝會於上方玄都玉京。三元節是三官大帝賜福赦罪解厄的日子,那麼五臘節呢?
  • 農曆正月初一是什麼星座?農曆正月初一是陽曆幾月幾號?
    在1900年至2099年(共200年)期間,日期為農曆正月初一的天數一共有 200 天,其中有 190 天屬於水瓶座,有 3 天屬於雙魚座,有 7 天屬於兩個星座的交界日期。特別說明: 陽曆(公曆、新曆)1月1日出生的星座是:摩羯座。
  • 道教的王侯臘與臘八節有何關係?
    》云:「十二月臘日,王侯臘之日」。 根據徐立平的考證:東漢是以冬至後第三個戌日為臘日;三國時東吳以十二月某個辰日為臘,曹魏以丑日為臘;西晉以十二月二十九日為臘; 東晉臘日在十二月三十日;北周在孟冬下亥日,隋朝初因周制,後用戌日;唐朝為大寒後的辰日;宋朝為大寒前後的戌日;元明之後臘日逐漸衰弱。
  • 道教小知識之日常禁忌篇
    獨有的道歷道歷為道教專用之曆法也。是以我國夏曆及六十甲子紀年的一種曆法。推算之法,由黃帝紀元,即公元前2698年開始,迄今為止道歷為4708年。唐朝曾因老子為其始祖,乃以老子降生年,即公元前1300年為道歷之開始,但至宋以後,則仍以黃帝紀元為用也。
  • 歲首和生肖的變化究竟在立春算還是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又名正月朔(「正月初一」「正月朔」下文統稱「正月朔」)。朔是指每月農曆初一,是每月起始的日子,此日地球觀測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正月朔不但是月首,而且是歲首。《史記·天官書》明言:「正月旦,王者歲首;立春日,四時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此書明確了漢武帝時正月朔才是歲首的地位。隋代杜臺卿的《玉燭寶典》也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為開始之意;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宋代吳自牧《夢梁錄·正月》也寫得明明白白:「正月朔,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
  • 臘月到正月·過年習俗知多少之正月初一
    節日簡介 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採用公曆(陽曆)計年,遂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稱農曆正月初一為 「春節」。
  • 過年到底指哪天 大年三十還是正月初一?
    大年三十還是正月初一哪一天過年"除夕夜派"理由是網友永遠25歲:我認為是三十夜,過了子時即過了年網友AMy:農曆除夕才是過年,過年是過了這年之意,初一是新年之首,意指新的一年又來了。「過年」是一種習俗:正月初一開始,「過年」就是農曆過春節的意思。祝福問候走訪從新年的第一天甚至是「第一秒」開始。「過年好」「新年好」「春節好」等從初一開始說的。說的不妥請多包涵網友梁國元:應該是正月初一,因為三十日做生意的,幹農活的,討工錢的等雜七雜八必須在三十日前完成,正月初一大該基本休息,這天大多都穿上乾淨衣服像個過年樣子!
  • 袁世凱批准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中山先生說:我不同意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農曆一年之歲首,農曆的正月初一,是傳統意義上的年節。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盛大的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十分悠久,有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儘管春節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傳統節日,但把農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這個名稱的使用,卻僅僅只有百年出頭。
  • 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習俗
    中國傳統春節貫穿了臘月到正月,特別是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習俗,每天都不一樣,您知道,春節年初一到十五都有什麼習俗嗎?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不倒垃圾準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農曆正月初一
    在中國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來表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 春節放假起始日恢復為正月初一
    原標題:春節放假起始日恢復為正月初一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 根據中國政府網11日發布的消息,明年春節和國慶分別調休放假7天。春節放假起始時間由農曆除夕至正月初二恢復為正月初一至初三;元旦放假1天;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全部調休或連休放假3天。